崔新宇
【摘 要】長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從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投入不足、外源融資渠道不暢等角度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轉變商業銀行觀念、改進金融服務,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展融資租賃業務,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對策建議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截止到2006年10月,我國中小企業有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部門注冊的中小企業430多萬戶,個體經營戶3800多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58%,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額59%,上繳稅收占50.2%。作為六成GDP的創造者、七成就業的吸納者,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活力源頭之一。與此相矛盾的是占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占貸款資源不到20%,其他融資方式幾乎與中小企業無緣。中小企業在穩定經濟、容納就業、出口創匯和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或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離不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樞紐,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是資金嚴重不足,融資難題成為困擾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籌資困境分析
(1)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投入不足。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小企業在創業階段基本上是靠內源融資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這是由于在創業階段,企業的經營規模尚小,產品還不成熟,且市場風險較大,因此外源融資作為籌資不僅難度大且融資成本高。因而,中小企業主要通過企業自籌和向關系人借貸等內源融資方式作為其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相關調查資料顯示,企業通過內源融資方式在絕大部份中小企業中處于首位。然而,從總體上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2)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渠道不暢。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的原因,可以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借款人擁有信息優勢,貸款人很難收集到有關借款人的全部信息。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將可能成為超過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貸,而中小企業也不愿按銀行的要求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銀行由于缺乏有關中小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在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中,商業銀行貸款占絕大部分比重。而商業銀行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方面一直存在著種種限制。此外,民間借貸因為資金成本高、融資渠道狹窄且資金量有限而具有較高的風險,客觀上很難滿足不斷增長的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三、緩解中小企業籌資困境的對策
(1)轉變商業銀行經營觀念及方式,改進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一是調整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強化和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機構。商業銀行要打破以企業規模和所有制結構作為貸款標準的認識誤區,除總行外,一級分行和作為基本核算的二級分行也應盡快分離和設置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機構。二是修改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建立一套針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三是從政策上提高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可考慮擴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浮動區間,對于向中小企業貸款比例較高的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實行諸如沖消壞賬和補貼資金等措施,以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2)加強中小企業公司治理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我國很多的中小企業還具有明顯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親,家庭成員占據重要的管理崗位,決策上獨斷專行。這種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業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導致銀行和投資者不愿意向其貸款和投資。鑒于此,中小企業應走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改造,解決家庭制對其發展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的結構調整,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這樣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強融資能力。(3)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拓寬中小企業籌資渠道。從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單一層次的資本市場格局主要在兩方面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方面阻礙了創業投資尤其是本土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的快速發展,大批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較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由于資金來源匱乏而使發展勢頭受阻,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以及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極其不利。另一方面則導致國內相當比例的創業投資企業轉向海外創業板或其他市場上市,潛在上市公司資源嚴重流失。
參 考 文 獻
[1]李辰穎,楊海燕.CEO聲譽受哪些因素影響:理論與實證[J].當代經濟管理.2012(3)
[2]王浩,韓志興.高管團隊長期薪酬差距影響因素[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8)
[3]常菲,單曉光.知識產權管理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