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 · 劉佳
| 編譯 · 劉佳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 P 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其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等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08年2月美國宣布加入TPP。2009年11月,美國正式提出擴大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計劃,澳大利亞和秘魯同意加入。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今年6月,歐盟被邀請加入TPP談判。當前,TPP談判已持續一段時間,共有12個國家參與。直到現在,中國也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
西班牙《外交政策》文章稱,美國談判的兩個區域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其意義超出了貿易范圍,無論它當前的雄心壯志能否實現,這兩個協定將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產生影響。新貿易政策的風險之一是,被排除在協議之外的強國如中國和其余金磚國家會排斥這個建議,采取敵視行動。后果是它將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化,這主要是因為多哈回合談判消失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大區域協議談判如果不能謹慎進行,將進一步架空世貿組織,對后者的影響削弱無法進行彌補。相反,如果能夠找到讓中國和其余金磚國家參與的方式,那么多邊體制將得到鞏固。

路透社援引中國商務部發言稱,中國正在研究加入美國領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的可能性。商務部網站新聞稿中說:“我們將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分析加入TPP的利弊和可能性?!?/p>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在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之際,中國暗示其可能會加入美國牽頭的亞太自由貿易協議談判,這說明中國對這一提議的立場可能出現軟化。中國官方媒體和政策領域的學者普遍對建立TPP的談判較為審慎。該談判涉及美國和日本,著眼于減少12個談判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壁壘。尚不清楚中方政策會有多大轉變,而且中國加入談判還可能面臨重大障礙。談判很可能會包括有關國有企業和匯率制度等問題的相關規則。匯豐銀行經濟學家馬曉萍認為:“此舉短期內不會對中國或全球貿易產生顯著影響,它更像是中國的一種開放姿態?!?/p>
日本《朝日新聞》文章報道,“中國模式”是作為“世界工廠”而大量出口產品的經濟模式,但這一模式并非堅如磐石。中國國內的人力費用正在急劇上升,在“廉價”這一領域已被東南亞趕超。如果越南加入TPP并獲得關稅減免,今后中國在競爭中還將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除TPP之外,日本在亞洲還同時推進另外兩個貿易談判,這就是包括中日韓在內亞太16個成員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和日中韓自貿區。日本的戰略是,在TPP中與美國一起主導規則制定權,同時在另外兩個機制談判中要求中國免除關稅。但是,如果中國加入TPP談判,情況將為之一變。日美想拉攏亞洲經濟圈并牽制中國的想法很可能遇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