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特約記者 李長風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中國3位合伙人的命運在“最大的騙子,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總是想改變別人,而拒絕改變自己。”這句旁白被念出后開始改變。可以說,影片中的新夢想集團由此開篇,而在現實中,中國電影行業的新夢想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國合伙人自5月17日在大陸上映以來,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總票房已突破5億人民幣,這一成績創下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在大陸的票房紀錄,陳可辛也因此被臺北電影節選為重量級“焦點影人”及“臺北電影獎”評審團主席。
當中國經濟從外貿到內需一片冷清的時候,電影行業卻在不斷地創造著奇跡。據估計,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在22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一數字比去年170億的總票房大約增長30%。而據行業人士透露,今年5月份,大陸電影市場總票房已突破20億元,這也是今年第二次出現單月票房超20億元的盛況,而今年前5個月總票房突破90億元。在電影方面,今年前5個月有22部影片票房過億,其中僅《西游降魔篇》、《鋼鐵俠3》、《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4部影片的票房累計就已達32.17億元,陳可辛新作《中國合伙人》更是有可能成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黑馬。

這頗有些當年梅蘭芳遠渡重洋在紐約唱響《汾河灣》時的影子。當時,美國經濟正處在大蕭條中,于是出現了這樣一幕,一面美國人在街上領救濟面包,另一面,這些人卻瘋搶梅蘭芳的戲票。據說,5美元的票價被炒到十五六美元,創下蕭條年代百老匯的天價。“我們或許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越是經濟蕭條期,娛樂的受歡迎程度越高。”電影行業研究員高曉東告訴記者。今年,高曉東所在機構重倉的光線傳媒股價大幅上升,相比去年年底漲幅已近四倍。
“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 死纏爛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合伙人的這句臺詞都像是在描述中國電影的現狀。這樣的評價或許讓很多人覺得苛刻,但如果能夠靜下來觀察中國電影行業的現狀,你就會發現,這句話還真是無比貼切。
相比于目前《云圖》、《霍比特人》、《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等主打特效影片的水土不服,中國的國產電影主打幽默或懷舊,這很符合主體觀影人群療傷的心態,它就猶如美國影評人評價喜劇片潮時所說的那樣:“大笑!它真是療傷的良藥。” 2013年1月至今,成功的影片大多借鑒喜劇《泰》的邏輯,在搞笑之余加入青春、懷舊和夢想等元素,用這樣形式引起觀影者的共鳴。這一邏輯正是美國經濟下滑時的套路,經濟不景氣時拍一些勵志與夢想的片子,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一位影評人一針見血地評價說:“這時人們往往處于一種疲憊的狀態,現實的問題已經不允許他們擁有過多的夢想,于是看電影便成為一種實現夢想的假設。”
不過,這并非是中國電影的成功。有人就評價說,票房上的成功與藝術的成功完全是兩碼事,現在中國電影充其量只能視為電影營銷有所提升。與歐美乃至印度、伊朗相比,中國幾乎沒有一部片子能在海外主流電影市場獲得認可;中國電影生產整體水準依舊偏低,那些能收獲高票房的電影,要么完全是用錢“燒”出來的,要么是占據了檔期優勢。包括去年的賀歲檔“黑馬”《泰》、票房大賣的《西游降魔篇》以及近期引發熱議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中國合伙人》。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影片本身或者其后將出現無數跟風的影片,但它們都不具備成為傳世經典的潛質,并且還會越來越粗糙。
實際上,目前中國電影的繁榮與資本蜂擁而至息息相關。據有關資料,目前中國電影行業的各種資本、潛在基金約為1,0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大大超過現在的電影票房。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坦承,2009年以后金融行業對電影行業進一步開放,目前整個行業已經擺脫了“缺錢”的狀態。對一家影視企業來說目前最重要反而不是票房,而是如何擺脫對票房的依賴,實現收入多元化。


這樣的說法并非是為華誼兄弟在股票市值上被光線傳媒超越找借口。如今,相對于較高的電影票價,誕生出很多廉價甚至不用付費的娛樂替代品,比如電視、網絡、DVD……就記者所知,周圍的朋友大多很久(一到兩個月)才會選擇一部影片去電影院觀看,剩下的通常會采用買DVD或者網上下載的方式進行觀看。
這就很容易解釋中國電影票房近些年為什么連續飆升,主要原因還是由于之前中國電影市場的基數較小。隨著近幾年電影院線終端的快速建設,宣傳增大和新技術的運用,票房增長在情理之中。可問題是,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開發,中國電影市場增速將逐漸放緩,這時中國電影行業可能將產生很大風險。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就認為,電影院線到年底基本會達到峰值,現在觀影人群以大學生、年輕白領為主,若觀影人群不變而熒屏繼續增加,便可能陷入價格戰,而一旦票價下降,整個產業的成長性就比較少。
在這方面,美國電影業的情況值得警惕。金融危機時,美國好萊塢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從“兩房”危機開始,投資銀行紛紛撤出好萊塢。銀行和基金正在紛紛削減甚至取消電影預算。影業大亨派拉蒙當時宣布擱置與德意志銀行一項4.5億美元的交易。此項交易原本要為30部影片提供資金,在此情況下,連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都融資艱難,最終,印度的Reliance Big Entertainment公司以3.2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夢工廠電影公司的50%股份。
現在,中國電影行業諸多公司陷入亢奮中。2013年,華誼兄弟預計自己電影票房有望拿下30億元,據其自己介紹,后續國慶檔《狄仁杰前傳》和賀歲檔《私人定制》有沖擊高票房潛質,暑期檔《棒球明猩》和賀歲檔《控城計》有望帶來驚喜。另一家電影巨頭光線傳媒也不甘示弱,除推出新片外,其還將在2013年加大新媒體領域的投資項目。2012年,光線傳媒曾以1億元獲得頁游公司天神互動10%股權轉讓,3,060萬元購入運營呱呱視頻社區的金華長風14%股權。
希望當中國電影由過熱轉為正常時,諸多參與者不會用《中國合伙人》的臺詞作為結尾:“我xx至少奮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