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科技大學 徐瑞園 李曉曉
院士工作站(也稱院士專家工作站、特邀院士企業工作站),是開展院、地合作,推進產學研合作的新形式,是由黨政群聯合推動,多名院士實質性參與,以企業為主體建設,以共同利益為紐帶,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創新平臺和重要載體;是中國科協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組織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推進產學研結合的好創意、好形式,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發揮組織特色和優勢,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政策,推進產學研聯合,在實踐中集聚、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人才,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開創性工作。
院士工作站作為一項高端戰略人才計劃,旨在推動院、地合作,推動區域產業優化發展和經濟建設[2]。其工作主要內容為:開展產業及企業發展戰略咨詢和技術指導;圍繞企業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組織院士及其創新團隊與企業研發人員聯合攻關;承接院士專家及其創新團隊的技術成果,聯合企業開展孵化、轉化和產業化;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等。
作為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院士工作站應具備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戰略咨詢功能、科技創新及攻關的功能、企業孵化功能等。具體應表現為:為涉及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戰略發展等重大問題提供決策咨詢建議;幫助對企業創新中較突出的問題以及相關技術關鍵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并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技術團隊攻關推動問題的切實解決;開展技術創新方法、知識產權等的研究、培訓、推廣等服務活動;引進關鍵技術和高端研發人才,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指導企業申請地區、行業以及國家科技創新、研發等項目立項,并爭取國家重大專項資助,提供咨詢論證并參與項目實施的有關工作;推進地方產學研合作的發展,為地方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切實有效的平臺,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河北省由科協組織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創建工作。2009年6月26日河北省首家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在保定天威集團掛牌,2010年7月22日河北省第二家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在秦皇島領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掛牌。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在院士聯誼會的基礎上,于2010年開展了院士工作站創建工作,批準30家區市科技局、科研院所和高校設立院士工作站,其中高校11家,省會石家莊有7家[3]。
中國科技咨詢服務中心主任盛小列說:“院士專家工作站已成為科協系統的一大品牌,應繼續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進一步建立合作共享機制,推動區域城市及全國各地科技咨詢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共建設80個院士工作站。其中38家企業設立的院士工作站,引進128名進站院士,2012年完成了49個科研合作項目,其中國家級的項目7個,省級的項目6個。[4]

表2-1 河北省2012年企業院士工作站有關情況

表2-2 河北省2013年院士工作站有關情況
河北省委組織部、省科學技術廳、省科協根據國家和地方產業調整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總體要求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客觀需要,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廣泛征集企業重大技術需求,篩選出一批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在尊重和順應企業選擇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合作解決這些問題。院士工作站自建立以來在產學研及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這些工作站完成的合作項目涉及多個行業,其中完成的國家級項目有:通用飛機低成本復合材料設計、制造項目;聯合固氮螺菌抗銨工程菌的構建及發酵工程工藝優化;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6兆大型海上風電機組主控系統聯合研發;三合一交互式智能白板及應用系統聯合研發;智能掃描輸入系統產業化項目;柔性石英玻璃毛細色譜柱基管等。省級項目有:3MW海陸兩用風電機組電控系統產業化;風電運行系統控制公共研發服務平臺項目;五軸龍門加工中心技術研究與制造;臥式雙面三工位銑鉆系列機床;交互式智能白板及應用系統研發產業化等[4]。院士工作站2012年完成的合作項目解決了部分行業存在的技術瓶頸,對這些行業領域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通過表2-1與表2-2的對比發現各地工作站研究項目均有增加,院士專家和企業之間在實力方面的“強強合作”,使院士工作站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統計,2012年河北38家企業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就幫助企業完成49項重大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工作站提出的合作項目是企業遇到的瓶頸問題或者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工作站邀請院士專家進企業,是因為院士專家作為相關技術領域的頂尖人才,掌握著該領域科技發展的核心技術和行業前沿動態,并且擁有較廣的技術信息渠道,清楚行業發展動態;而企業家對市場需求有較強的感知和掌控能力。他們的溝通有利企業的戰略形成或優化。一旦進站專家團隊的研發與企業急待解決的方向一致,那么院士工作站的合作項目就成為了院士專家與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創新的載體,最終實現具有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突破,成功研發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產品。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產學研合作本身并不能自發形成長效機制,這是因為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普遍較為薄弱,尤其是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需要高校和研究所支持;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專家,往往距離市場比較遠,很多人也希望通過開展產學研來增強科研的針對性。工作站恰恰可以降低產學研合作的成本,拓寬產學研合作渠道,延長溝通時間,增加溝通機會。
由于院士專家與企業科技工作者在組織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在合作處理技術創新問題時,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方面沖突比較多,而院士工作站恰恰是把院士專家與企業科技工作者放到專家工作站這樣一個組織內創新,可以有效化解合作中的矛盾特別是潛在的利益沖突,增加了產學研合作的成功率。
對于企業而言,根據專家院士的能力和品行選擇專家院士可以顯著降低技術交易費用;對于院士專家來說,理解信任可以節省他們寶貴的科研時間。畢竟技術在實現預期的績效上存在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并且,相對于其他有形商品,一項關鍵技術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很有限;再者,技術的質量評估、擴散控制比較困難,技術交易過程中常存在嚴重的機會主義行為(逆向選擇和敗德行為)。這些進站專家和企業家之間在交流過程中建立起的信任為企業選擇交易對象提供了支持,形成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
一個單位創新發展的首要資源就是人才,只有擁有了一流的人才,才可能創建出一流的企業。實踐表明,企業科技人員往往受環境制約,特別缺少參與行業前沿技術創新的機會。建立在科技人員身邊的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創造了條件。很多建站單位從自身實際需要出發,在院士專家工作站籌建和運行過程中,依托重大項目,培育了創新團隊;舉辦各類論壇、講座或培訓活動,向廣大基層科技人員傳遞最新科技信息,為企業培養高端人才打開了綠色通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也在工作站項目中掌握更多的實踐知識。這種人才培養是雙向的,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實現雙贏。
河北省院士工作站起步較晚,作為近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它通過在企業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這種柔性組織,為企業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將院士專家個人及其團隊和企業法人之間合作關系明確化、長期化、機制化,有利于化解雙方合作創新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沖突,提升項目合作的質量和效率,受到了多方的認可。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它在部門關系協調、準入與退出機制、法律地位以及專業化服務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工作站品牌建設也要圍繞績效的顯示度和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強頂層設計,嚴抓中觀協調,力促微觀創新。并且要以提升我省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快人才發展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大力營造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我省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發展的人才智力,為建設創新型河北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最終真正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1]《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附件三:《關于河北省重點人才工程的實施意見》
[2]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關于印發《 中國科協關于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指導意見》 的通知 [EB/OL].*http://www.cast.org.cn/cn/n35081/n35488/12268497.html,2010-09-26.
[3]季學猷.院士專家工作站與產學研合作[J]. 科學?論2010,4:71-73.
[4]《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院士經費情況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