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鎮
(徐州市水上運動管理中心 江蘇徐州 221005)
現代競技比賽除對技術、戰術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外,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當運動員的專項技術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心理素質將成為影響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1]。就心理角度而言,心理壓力隨著外界刺激的增強而增強。伴隨著運動員的比賽行為表現出來,如競賽動機不端正、信心不足、過分緊張,甚至還有性格孤僻或情緒暴躁等現象。廣大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實施心理訓練,目的是對于心理活動的調節和控制、心理障礙的克服。心理訓練能夠使運動員的技術、戰術水平提高,促進他們進行體能訓練,并且使得心理障礙得到有效的防止、消除,對于最佳的競技狀態的形成很有利[2]。
根據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的表現情況和訓練效果,對運動員的心理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查找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見表1)
從調查結果來看,首先影響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最大的因素為焦慮表現,隊員在訓練和比賽中患得患失,不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水平和實力,過分估計對手水平,而對于自己的能力把握不足等,從而產生比賽焦慮;其次是抑郁表現,就是因為一次失誤或者一直表現差而始終不能走出失敗和低谷,長期下來產生抑郁心理;最后在訓練和比賽中,隊員會表現出一下幾種心理表現:缺乏自信、不信任教練員和隊友、人際關系問題、逆反情緒、恐懼和冷漠等。
總的來說,從心理障礙的誘因來看,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因素:(1)動機障礙。就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很難達到適宜的動機水平和動機狀態。對于比賽的認識度不夠,或者對于比賽的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過度的興奮,進而引起注意力分散、情緒不穩定、難以控制動作,造成自身應有的水平不能充分發揮。(2)情緒障礙。就是在比賽中運動員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情緒狀態,缺乏比賽的閱讀能力,不能正確定位對手,受觀眾情緒影響過度,便會導致機體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就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障礙[3]。(3)心理飽和障礙。就是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極值,身體的各項機能處于顛峰狀態[4]。進而長期積累得不到緩解,導致運動員比賽和訓練的動機不明確,競技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4)激活障礙,就是由于運動員過度訓練、身體技能得不到恢復、對比賽認識不足、動機不明確、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過大,便會導致激活障礙。當激活不足時,運動員情緒低落、知覺和注意過程減弱;激活過度時,情緒緊張、不穩定、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弱、動作要領掌握不好等。
運動員在比賽的各個時期所表現出的心理障礙有所不同,其心理訓練的手段和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賽前、賽中是運動員出現心理障礙的頻繁期,賽后因運動員的修養和對比賽的認識的不同,其心理障礙也有所不同。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過硬的技術、戰術以及優秀的身體素質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通過對運動員出現的心理障礙的具體認識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我們就運動員常出現的心理障礙為對象,淺談常見的心理訓練的手段和方法。
當運動員的動機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運動表現和競賽行為的效果達到最高水平,我們將其叫適宜動機水平。為了達到最適宜動機水平,我們常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首先,要根據實際來確定比賽的目標定位,并根據運動員的實際能力確立目標,超出實際能力而定得過高會給運動員帶來負擔;其次,要使得個人英雄主義思想消失,運動員應有的社會動機和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培養,義務感、榮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得到激發,這都可以通過談心的方式達到;再次,引導運動員把主要的經歷集中到如何使技、戰術全面發揮上,不要過多的考慮名次和期望結果;最后,增強自信心的自我訓練。這種自信心是借助自身內部力量激發的,可在訓練和比賽中使得自己的形象得到修正和重建。其做法為:在自然放松狀態時,運動員在恢復身心力量的基礎上,對自己最佳的比賽和運動成長史的回憶,從中找出自己的潛在優勢,重新認識有利的因素,使得內心強大的力量被煥發,提高競賽的欲望,同時競賽信心也得到增強[5]。
運動員在競賽期間,常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點,體力和腦力為此提前消耗,其中心理能量的消耗過大,常出現緊張的情緒。為了使體力和腦力得到休息,避免不必要消耗[6]。可以讓運動員參加比賽以外一些輕松愉快的活動,或者安排他們暫時休息,轉移運動員緊張的注意力;良好的睡眠質量對體力和腦力的恢復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復的手段進行,即采取臥姿來放松和調節呼吸,結合個人睡眠習慣,適當變更個別動作,使運動員又被動的自然睡眠改為自我控制下的主動睡眠,提高睡眠質量,縮短入睡時間;一些完整的復雜的技戰術訓練要選擇在體力好精力充沛的情況下進行,同時考慮天氣,場地的因素,以確保每次訓練目的與任務的實現,體驗訓練成功的喜悅感;為了使運動員達到最佳運動成績,運動員需要把自己的情緒調控到最適宜的緊張情緒,以激發運動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持全力拼搏和進攻性沖動狀態進行比賽;參加競賽和利用模擬比賽消除緊張情緒,需要運動員不斷參加競賽,同時進行模擬比賽,即練習性比賽。在競賽和模擬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要學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自我調節的手段。
緊張情緒的轉移是讓運動員的注意力暫時離開過分緊張的競賽環境,誘導他們想一些輕松快的事情,待情緒趨于穩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現場的競賽中去。情緒對比訓練方法是要運動員回憶緊張的競賽場面,克服十分困難復雜而危險的技術動作引起消極的緊張情緒,經過不斷重復,使這種緊張情緒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回憶競賽中獲勝后的歡快情景,用積極的情緒抵消消極的情緒。前者需要根據運動員情緒緊張的特點和原因來確定,而后者需要運動員經過反復的對比訓練才能逐漸掌握這種方法。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消除緊張的情緒給比賽帶來的不利。
在業余青少年蹦床訓練和比賽中,針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心理障礙和心理誘導因素,教練員要針對發現的情況,及時了解誘因,做到有的放矢。不僅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增強運動訓練和比賽的信心,而且將會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教練員要注意控制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的情緒,有效的激發他們動機水平,正確引導與培養堅強的品格和堅韌的毅力。總的來說,運動競賽中的心理障礙,不利于最佳競技狀態的形成,形成心理障礙的原因較為復雜,教練員、運動員要善于根據其具體表現,確定類型,分析原因,然后針對性地采用相應的心理訓練手段與消除方法,克服心理障礙,創造最佳競技狀態,提高運動成績,促進運動技術超水平發揮。

表1 訓練和比賽中心理障礙的誘因調查和統計結果
[1] 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7-l46.
[2] 李麗娟.運動競賽中運動員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訓練[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27(14):109-110.
[3] 孟祥新.談競賽性心理障礙的原因及心理訓練對策[J].安徽體育科技,2002,23(1):55-56.
[4] 楊一民.關于我國青少年足球主要問題與對策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7(1):33-35.
[5] 徐萬彬.運動心理訓練現狀與發展動向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3,24(4):55-57.
[6] 王海清,劉成林,劉劍.競賽中運動員的心理障礙與調控[J].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