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勝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北秦皇島 066001)
圓明山片區位于秦皇島市主城區海港區北部,地處秦皇島城郊,是未來海港區乃至秦皇島市空間拓展的主要區域之一。在秦皇島“旅游立市”戰略基礎上,在“全域旅游”發展背景下,圓明山片區已獲批成為河北省唯一的省級“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試點。片區發展的總體定位為:以立足京津冀的“秦皇后花園”和面向全國的“文化養生地”為發展目標,集休閑度假療養、山地運動康體、田園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河北省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依據產業定位,著眼區域整體的功能布局和空間關系,如何合理確定園區的用地規模,構建功能協調有序、用地集約高效的空間發展格局,是園區規劃布局首先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1)旅游人口來源。圓明山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處于建設初期,應采取跟隨戰略,以秦皇島市場為基礎,同時開拓淡季客源。初期客源以秦皇島市民為主,中后期以京津冀、俄日韓為主。2)旅游人口預測。方法一:案例借鑒。目前國內發展較好的類似規模文化旅游區的接待量如下:
武夷山旅游度假區:543萬人次(2007年);蘇州太湖旅游度假區:520萬人次(2009年);無錫靈山大佛旅游區:197萬人次(2008年);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區:284萬人次(2008年);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區:627萬人次(2008年)。未來20年,文化旅游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居民出游次數將成倍增長,因此,圓明山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規劃期末(2030年)旅游人數可參照規模相近、發展較好的文化旅游度假區的現狀平均水平,則約為300萬人次/年。方法二:公式推算。Q=Q1+Q2=p1×f×a1×d+p2×a2=370.8萬人次/年。其中,Q為景區游人總量,萬人次/年;Q1為秦皇島本地游客,萬人次/年;Q2為外來游客,萬人次/年;p1為秦皇島人口數,286萬人;f為秦皇島居民出游率,以全國平均水平計,129%;d為出游人數中本地旅游的比例系數,80%;a1為在本地游客心目中,規劃區在秦皇島旅游體系中的權重,綜合比較后,取0.5;p2為外來游客人數,1 116.3萬人次;a2為在外地游客心目中,規劃區在秦皇島旅游體系中的權重,取0.2。綜合判斷:旅游人口為350 萬人次/年[1]。
旅游度假區的功能特點: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具備休閑、康體療養、觀光游覽、娛樂、社交、會議、餐飲等相對獨立完整的旅游功能,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設施和高水平服務的綜合性旅游區(見表1)。
1)旅游接待設施。圓明山旅游度假賓館設施主要為度假村、度假酒店和分時度假公寓兩大類:度假酒店、度假村日接待能力約為5 400人/d,用地面積約為60 hm2;分時度假公寓日接待能力約為5 600人/d,用地面積約為80 hm2。總計日接待能力為11 000人/d,各類接待設施總計需要用地1.4 km2。

表1 中國國家旅游度假區功能一覽表
2)休閑娛樂項目。大部分旅游度假項目具有場地用地多而房屋設施建設用地少的特點,建設用地比例多在項目總用地的10%~20%左右,通過總結國內發展較好的旅游度假區相關旅游項目,統計分析各類建設用地(扣除場地,如山地運動項目扣除場地),結合園明山項目策劃情況,休閑娛樂項目需要城市建設用地約為1 km2~1.5 km2(見表2)。

表2 各旅游度假區建設用地一覽表
3)村莊安置。規劃范圍內共含24個行政村,其中9個村莊保留改造加以利用,作為特色農莊;其他15個村莊規劃4處集中安置點,共需要安置用地約為0.6 km2。
4)配套居住。旅游度假區開發的商業類地產項目一般要小于各類旅游接待設施的規模,因此圓明山片區各類居住用地應小于1.5 km2~2 km2,除去安置用地0.6 km2外,配套居住用地應在1 km2左右。
5)道路交通。由于旅游度假區具有分散布局的特點,道路交通用地比例較高,約占總用地面積的20%~25%,約為1.5 km2~1.8 km2。
6)公共管理和服務設施。主要包括行政辦公、配套教育設施等,用地約為 0.5 km2~0.8 km2。
綜上所述,加上綠地、市政設施等用地,圓明山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共需建設用地約7 km2~8.5 km2。
1)場地特征。基于規劃管理事權和周邊功能組織要求,規劃研究范圍確定為34.2 km2。規劃范圍內地形以淺山丘陵為主,東北部海拔相對較高,高程在40 m~340 m之間;整體坡度平緩,除東北部地段坡度達到20°~25°以上外,大部分地段在15°以下,適宜建設。片區內主要以耕地、林地、園地等非建設用地為主。建設用地主要是24個行政村的村址(約2.6 km2)及其所含各類工礦用地(約13 hm2),總計現狀建設用地2.7 km2。片區內受地形、基本農田、林地、自然保留地、高速公路、高壓線等基礎設施走廊等限制條件的影響,可建設用地被分隔的較為破碎。扣除各類非建設用地后,規劃研究范圍內的可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3.3 km2,且主要分布于片區中部、南部的民族路和承秦出海路沿線地段。
2)功能分區。南側結合山地建設分時度假公寓和村莊聯建,形成養生生活區;承秦出海路西側結合酒店度假設施和園明湖等項目建設度假服務區;承秦出海路東側結合圓明山山野森林公園和圓明寺建設形成佛禪文化區;中部重點建設山地運動休閑項目和療養設施,形成運動康體區;西部和北部利用現狀村莊改造發展鄉村生活體驗游,建設田園體驗區和山野觀光區,同時作為與周邊產業區的生態隔離(見圖1)。

圖1 功能分區示意圖
3)用地布局。至2030年,圓明山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用地共8.3 km2,其中道路、市政基礎設施用地1.9 km2。
[1] 李景奇,秦小平.風景區游人規模的預測模型[R].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