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發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江蘇南京 210093)
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了《能源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1]。我國為了應對氣候的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出臺了許多相應的低碳政策。并且在2009年,向全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2]。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行“小城鎮,大戰略”的發展策略,使小城鎮得以快速發展。其中鄉鎮企業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鄉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我國要發展低碳經濟,實現減排目標,不僅要在大中城市中力推低碳發展模式,也應在中小城鎮中倡導低碳經濟,促進中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其中,中心鎮作為帶動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產業發展方面更應備受重視。
中心鎮在地理概念上,是縣(市)域內一片地區中周圍若干個鄉鎮的中心,地理位置相對居中,是自然形成、客觀存在的,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經濟概念上,具有較強的綜合輻射能力,是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強的社會經濟帶動作用的建制鎮,為帶動一定區域發展的增長極核[3]。中心鎮介于小城鎮和縣城之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楓亭鎮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仙游縣東南部,東連莆田市東海鎮,南臨泉州市泉港區,東南臨湄洲灣,是莆田市的南大門及仙游縣唯一的濱海城鎮。境內有仙游楓亭工業園區,是省級工業園區。對外交通方面,楓亭鎮擁有海安碼頭、輝煌二級魚港等重要出海口,也是福廈鐵路、福泉高速路、濱海大道、324國道和仙港大道等五條對外交通道路的集聚地。人口地理方面,全鎮總面積約91.12 km2,總人口約12.1萬人。經濟發展方面,2011年,楓亭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31.5 億元,比增 22.1%[4]。
作為仙游縣的副中心,楓亭鎮起著帶動仙游縣南部和莆田市西南翼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
2011年,楓亭鎮被列為福建省第二批綜合改革試點鎮。2010年,福建省先后出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促進綜合改革試點小城鎮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綜合改革試點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實施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意見》三個配套文件來推進綜合改革試點鎮建設[5]。根據上述文件,楓亭鎮將享有管理服務、財稅、土地、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戶籍和就業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1.3.1 產業結構
楓亭鎮2009年的產業結構比例為,第一產業占4.72%,第二產業占71.91%,第三產業占23.37%。可以看出,楓亭的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嚴重偏低。
1.3.2 農業
楓亭鎮在農業上主要著重于水果種植、蔬菜生產和水產品養殖三個方面。境內有食用菌基地、禽種鴨基地、禽苗基地、蔬菜基地、灘涂養殖基地、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速生豐產基地、荔枝科技試驗基地和各種果樹基地。
1.3.3 工業
1)工業發展概況。
截至2011年,全鎮現有各類生產性企業共160多個,主要以“鞋革服裝、生物制藥、特種陶瓷、機械制造、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為主,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1個,2011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5億元。
2)工業主導產業分析。
楓亭鎮的工業行業主要有服裝、鞋業、化工、醫藥、輪胎、機械、紙業、陶瓷、面粉等工業。
在此采用區位商法與產值比重法來分析楓亭鎮工業主導行業。
區位商也稱生產的地區集中度指標。區位商通過各產業部門在各地區的相對專業化程度間接地反映區域間經濟聯系的結構和方向。采集楓亭鎮和仙游縣、福建省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產值,按國家統計局的行業劃分標準對楓亭縣5個工業行業進行區位商分析。如果區位商大于1則屬于優勢部門;小于1則屬于劣勢部門。我們采用產值作為衡量指標,公式為:區位商=(楓亭某工業部門產值/楓亭工業總產值)/(區域相應工業部門產值/區域工業總產值)。
行業比重是指某行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份額,能夠反映該行業在整個工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研究該指標可以分析楓亭鎮的主要產業,特別是支柱產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趨勢。

表1 楓亭鎮2008年工業行業分析
數據來源:楓亭鎮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仙游縣2009年統計年鑒,福建省2009年統計年鑒。
由表1中分析可知,楓亭鎮的紡織鞋服、機械制造、醫藥及制造業、印刷業等在仙游縣所有行業中占據絕對優勢,而紡織鞋服、化工產業和印刷業等在福建省所有行業中占有絕對優勢。
1.3.4 服務業
楓亭鎮境內有個體工商戶3 500多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境內現有莆田市糧食物流配送中心、仙游農工貿批發市場、中建糧油批發市場、鋪頭干果市場和閩中物資綜合市場等5個閩中地區較大知名度的商貿平臺。楓亭商品經濟具有較長的歷史,集市貿易繁榮活躍,境內以楓亭街集鎮為中心,輻射滄溪、草樓、東宅、五里、白蛇過路等5個商業區。此外,楓亭鎮在餐飲、職業教育和廣告等服務業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楓亭鎮的產業結構極為不合理,第二產業嚴重偏高,第三產業嚴重偏低。第三產業具有無污染、拉動就業和集聚人氣等多種優點。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發展第三產業尤為重要。發展第三產業,既要發展餐飲、娛樂和旅游休閑等服務于當地民眾的生活性服務業,也要發展金融、商務、商貿、廣告、創意設計和教育培訓等服務于生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
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當發展一些低碳節能的產業,以作為今后產業轉型的先導,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和LNG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興綠色產業體系。
楓亭的工業企業主要布局在楓亭工業園區內,但企業之間缺少一定的產業聯系。隨著園區擴大,園區集聚效應并未增加,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產業集群,是某產業的相同、相近、相關的企業在某地域的集中,它本身應該是一個專業化的產業區。工業園區不一定是產業集群,而產業集群卻一定可形成一個工業區。工業園區迫切需要借助產業集群的發展來獲得較快的發展。因此,在繼續推動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的同時,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促進當前優勢產業的產業集群上面。
隨著大眾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人們對商品的要求除了質量上的保證外,逐漸開始追求商品之外的符號價值和文化價值。品牌是符號的凝聚,一個品牌代表著一種文化,具有高附加值。因此,楓亭應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全力打造鞋服、體育等產業的龍頭企業、明星企業,幫助其成長為區域性乃至全國的知名品牌,以此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產業發展對小城鎮特別是中心鎮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心鎮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必須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才能解決中心鎮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本文以莆田市楓亭鎮為例,試圖從產業發展戰略角度去探討中心鎮的產業發展,希望作出有益的嘗試。
[1] UK Government.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200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認真履行了國際承諾[Z/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102/5/201211/t1245954.htm.2012.
[3] 王士蘭,游宏滔,徐國良.培育中心鎮是中國城鎮化的必然規律[J].城市規劃,2009(5):69-73.
[4] 2012年楓亭鎮政府工作報告[R].2012.
[5] 福建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福建省人民政府網站[Z/OL].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wj/201003/t20100315_205824.ht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