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 明

對于六安二中珍珠班的孩子們來說,這個暑假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為三菱重工為他們在上海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夏令營活動。這一方面給孩子們提供了開拓視野的機會,也使得三菱重工將社會公益活動帶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層面。那就是公益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它應該怎么做?
當前社會中,很多企業都在服務于公益活動,借此他們可以把公司的服務理念傳遞社會,并借機擴大企業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和影響力。這在中央空調行業中同樣如此。不管是為了企業文化也好,宣傳也罷,公益活動所呈現出的形式雖說千差萬別,可最終的實質都將歸于統一,那就是在人困難的時候拉人一把。在中國,貧困山區兒童上學難的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網上的一些山區兒童衣衫襤褸的照片著實令人心酸。把公益活動伸向偏遠山區的兒童,并在他們最初的心里留下一絲溫暖和感恩,也就成為企業包括個人應該擔當的一種社會責任。
在業內,品牌也非常關注公益活動特別是兒童入學困難等問題。例如三菱重工組織的撿回珍珠·放飛希望的“珍珠計劃”以及走出大山的希望之種的“種子計劃”,一直為社會公益活動盡一份力量,當然行業中不僅僅只有三菱重工一家企業在為此而四處奔波。但是從整個社會對公益活動的反饋情況來看,很多企業扭曲了這種活動的初衷。
公益不是施舍。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往往是通過捐款、砸錢方式進行著所謂的“公益”,這更像是不差錢的行為,可最終的效果更是不盡如人意。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服務理念是一種持續性的,因此公益活動也應當在持續中進行。公益事業更重要的在于其延續性。捐錢這不是公益活動發起的根本,也不會得到應有的效果。與此相比,三菱重工的考慮可以說更周全。日前舉行的為期3天的三菱重工六安二中珍珠班暑期夏令營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三菱重工做這些不僅是要在金錢上捐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更認識到了貧困兒童身上的貧困目前乃至最長遠的貧困是目光的短淺和視野的狹窄。所以三菱重工希望能通過這次夏令營活動讓孩子們可以通過”衣食住行“切身感受到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帶來的不同經歷。給身在大山深處的孩子們一次開拓視野的機會。這也許會在他們的人生經歷中留下重要一筆。筆者想這也許就是做公益的真正目的所在。
對于山區的孩子來說,他們缺少和外界溝通,開拓視野的渠道和橋梁;對于企業來說,這也正好可以發揮其媒介的作用。不管是再大的企業,投入慈善的精力和資金畢竟有限,如果企業只是為了片面的強調活動數量和涉及范圍的話,很容易讓人想到企業的不純動機。企業投入公益活動的次數不在于多少,范圍也不在于廣泛,關鍵在于以何種方式把這種活動延續下去,這才是一個企業應當去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