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清 田仁娣 楊蓉
(四川省腫瘤醫院ICU,四川 成都610041)
在ICU進行治療的危重癥患者中,留置胃管是一種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如胃腸減壓,經胃管注入藥物和食物等。臨床中留置胃管的常規途徑是經鼻腔置入,但部分入住ICU的患者由于病情特殊,不能經鼻腔置入胃管,只能選擇經口安置保留胃管,而經口置入胃管常發生胃管在咽部打折盤繞,增加置入難度[1]。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喉鏡、導絲引導明視下安置胃管的可行性與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2月~2012年6月共收治需經口置保留胃管患者共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21~53歲,平均38.5歲。其中縱隔腫瘤術后13例,顱腦腫瘤術后12例,鼻咽癌放療后9例,肺癌術后8例。25例患者為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10例患者鼻腔反復置管黏膜損傷中,7例鼻咽癌放療后禁忌鼻腔插管,均為臨床胃管置入困難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1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經口置保留胃管,觀察組采用喉鏡直視、導絲引導下經口置入胃管的方法。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類型上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置管方法 用物:胃管插管盤,28號硅膠胃管、石蠟油、開口器,實驗組增加喉鏡、導絲。操作方法:兩組患者均由科室參加急救技能大賽培訓的2名會使用喉鏡的高年資護士進行置管。對照組遵循保留胃管置入技術流程進行,清醒者先給予解釋,說明經口置胃管的原因、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昏迷患者采用開口器協助張口;患者應取去枕平臥位,清除口腔內分泌物。觀察組除遵循對照組操作方法外還包括:(1)準備胃管時采用無菌技術向胃管內注入石蠟油或NS(便于拔除導絲),放入導絲,再潤滑胃管前端;(2)術者左手持喉鏡明視下找到氣管口下面的扁圓形食管口,右手戴一次性乳膠手套持胃管緩緩插人,注意在狹窄處要輕柔,以免損壞水腫的黏膜而引起出血。置入胃管后由助手拔出導絲,動作應慢,以防止將胃管帶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置管的成功率、操作時間、患者耐受情況(根據患者面部表情和惡心嘔吐反應分為兩類,一類為只有痛苦表情,表示患者耐受較好;另一類既出現痛苦表情還伴隨惡心嘔吐反應表示耐受較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行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在施行操作時應注意:(1)操作者應經過專門的訓練,熟悉麻醉喉鏡的操作要領;(2)清醒患者應講明喉鏡明視置入胃管的優點和過程,以取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3)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插入喉鏡時避免暴力,輕柔觸碰患者的口唇和門齒,避免口唇和門齒的損傷;(4)操作過程中加強監護,力求縮短喉鏡暴露的時間,因喉鏡置入咽部時可能引起短暫的心血管副反應,應對準食管的開口處,向前送入食道,然后退出喉鏡;(5)必須確認胃管的位置準確無誤,否則嚴禁向胃管內注入水和食物;(6)備好吸引器,及時吸凈口腔內分泌物,預防插管過程中引起的嗆咳、誤吸,發現有呼吸困難或其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時處理。
ICU危重患者采用呼吸機支持治療的時間相對較長,因病情危重,較多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必須進行營養。對于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患者,首選腸內營養,通常采用鼻飼的方法。由于氣管和食管的解剖位置關系,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的患者帶有套囊后[2],氣管套囊會造成食管上段相對狹窄;又因危重患者的吞咽功能減弱或喪失,不能配合吞咽動作,往往造成胃管置入失敗,易誤入氣管,置胃管的難度大。反復插胃管易造成患者鼻腔及咽喉部黏膜損傷、水腫,患者躁動、嗆咳,口腔分泌物容易流入肺內,造成誤吸,引起肺部感染,給患者造成痛苦和恐懼。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的患者,在明視下將胃管直接插入食管,減少了對喉上神經刺激引起的惡心及嘔吐。喉鏡及導絲引導下經口置入保留胃管法,成功率高,解決了上述患者胃管插入困難的問題,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使患者能夠及時地經胃管吸取所需的營養、藥物和水分,保護胃腸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腸道細菌的移位,有利于重癥患者的救治和轉歸;同時也避免和減輕了常規反復插管所致的嗆咳、躁動、黏膜損傷、誤吸及患者的心理緊張及不安情緒,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穩定,減少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縮短在ICU的治療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救治成功率。
參 考 文 獻
[1]李曉梅.導絲引導在胃管置入術中的運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9,8(15):101.
[2]陸江琴,李雪.喉鏡明視下胃管置入法在氣管切開病人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0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