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霞 趙宏林 高巖
(內蒙古民族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 通遼028000)
實習是護生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轉折點,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結合期,也是培養一名合格護士的重要關口。而護理工作作為一種特殊職業,不但要求護理人員具有很高的專業素質,同時也必須具有很高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的實現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保證,蒙漢護生作為醫院中的一個群體也必須嚴格執行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而護生的業務技術生疏、臨床經驗缺乏、心理素質不成熟、法律意識淡漠等問題,所以必須在臨床醫護人員的支持與指導下完成各項護理工作,以保證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故筆者調查了214名蒙漢實習護生在醫護人員對護生法律意識的滲透與學習的支持方面的問卷,為臨床積極開展法律意識的教育提供參考,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我院2007級五年制護理漢授本科生、蒙授本科生4個班共計214人,其中女生196人、男18人,年齡19~22歲。2011年7月,214名學生到我校附屬醫院,為三甲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2012年6月,214名護生實習圓滿結束返回我校。在實習前及實習結束后對同批次的護生采取不記名的形式分別作了法律知識的問卷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是參考國內有關文獻,并根據在校期間護生學習的有關法律法規內容及臨床工作中常出現的和護生有密切關系的法律問題自行設計而成,并請醫療法律專業人員多次討論,修改形成,并以選擇題的形式設計,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衛生法》《藥品管理辦法》《傳染病防治法》及舉證倒置等與護理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共15項調查項目。發放問卷214份,回收有效問卷214份,回收率100%。
1.2.2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輸入EXCEL表中,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有效百分比。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護生(實習前)對法律知識了解程度調查n(%)

表2 護生(實習前)對法律知識理解掌握情況調查結果

表3 影響護生實習期間法律知識及意識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n(%)
3.1 嚴格的護生培訓
3.1.1 崗前集中對蒙漢護生進行與護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的統一培訓 由于民族院校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和醫療護理有關的法律知識的總學時較少,總體缺乏與護理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因此,蒙漢護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離不開臨床這個特殊的實習環境,故在蒙漢護生進入臨床實習時,醫院護理部安排崗前培訓,選派有豐富臨床帶教經驗責任性強的護師進行法律知識專題講座,內容有主要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法律法規知識以及與臨床護理實踐相關的管理制度,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毒麻藥品的管理制度》、《醫囑執行制度》、《護理文件書寫制度》、《護理技術操作的言行規范》等,重點講述在護理工作中,如何用法律知識,維護護士的正當權益去防范護理差錯和醫療糾紛,培訓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進入臨床實習。
3.1.2 通過培訓,使得蒙漢護生明確自己的法律責任 讓護生完全明確自己的法定職責范圍,并嚴格依照醫院的要求和專業團體的規范操作制度進行護理工作。從法律角度蒙漢護生只能在專業教師或者注冊護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護理操作過程對病人實施護理,如果脫離專業護士或教師的監督指導,擅自行事并損害了病人的利益,護生應對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
3.1.3 加強蒙漢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 蒙漢護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以女生居多,女生的情感細膩敏感,導致客觀支持相對缺乏,當實習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愿意積極主動和患者溝通,這樣導致護生發生護理差錯事故較多,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因此護理人員在帶教過程中要加強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3.2 醫護人員自身法律意識的增強
3.2.1 加強醫護人員自身法制觀念 隨著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護理專業技術水平也得到快速發展,由此帶來的護理工作范圍的擴大和技術含量的增加,使護士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增多,如試管嬰兒,精子庫以及器官移植、精神病人的行為控制的法律問題等,醫療服務的高風險性,決定了護士增強法律意識的必要性。因此,護士都應以醫院的規章制度及國家的法律制度為準繩,強化法律意識,加強法制觀念,防治產生法律糾紛。
3.2.2 加強醫技科室人員的法律意識 目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所處的法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立法趨勢是越來越嚴格,規范醫療護理行為要求越來越強,越來越注重保護患者的權益。因此,我們希望臨床各科室應將“條例”的相關章節納入科室的培訓內容,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維護護患雙方的權益,確保護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