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彭 納
“民意”,廉政建設的剛性指標
□ 本刊記者 彭 納
在反腐倡廉的大浪中,群眾的力量不可忽視,群眾舉報是反腐線索的重要來源之一。近年來,四川紀檢監察機關主動出擊,密切聯系群眾,將群眾作為反腐倡廉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四川懲防體系建設中,群眾的意見和群眾的滿意度,不僅是懲防體系建設的“指南針”,也是檢驗懲防體系建設成效的“風向標”。
普通百姓談起舉報問題,往往不知道應該去什么地方舉報,也不清楚什么問題才可以舉報,又擔心舉報以后被發現遭到報復。
針對這一現象,省紀委監察廳開通全省行政效能投訴電話“96960”,并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政務網站、公開欄等廣而告之。在省內政務服務中心、城區入口、高速公路主要服務區等地點,設置了印有“全省行政效能投訴電話96960”的標牌,向社會廣泛宣傳行政效能投訴受理范圍、投訴途徑、投訴方式等,使行政效能投訴電話家喻戶曉,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96960”搭建起了一座通向百姓心坎的“雙向橋梁”。以后,老百姓再去黨政機關辦事,就不用擔心被工作人員怠慢了,如果遇到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可以撥打“96960”進行投訴,有紀檢監察機關會為咱們老百姓“撐腰”、“出氣”。
如今,新的問題又擺在了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當下,互聯網快速發展,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都能為自己“代言”,“網絡反腐”這個詞匯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并且成為了2012年的搜索熱詞。從官員在網絡被曝光的震驚四座,到官員被曝光而落馬的大快人心,網絡舉報正逐漸成為反腐的利器。如何因勢利導,引領網絡舉報向著理性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我省紀檢監察機關沒有無視這一現實。
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官方網站上,都非常顯著地鏈接著舉報網址,群眾只需點擊進入,就可以快捷地完成舉報。相比于在互聯網上的公開舉報,這種方式更保密、更安全,無需擔心舉報人身份被泄露。
政務微博的應用也在紀檢監察機關興起。
德陽市紀委監察局傾力打造“德陽效能”微博,以有訴必應、快速處理、公開回復、務求實效的風格,將效能監督的觸角延伸到網絡,贏得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等眾多媒體和網友的一致好評,被稱為為民辦實事的“效能君”。 從去年2月至今年3月,“德陽效能”發出轉辦單69份,解決了302件實實在在的問題,5名責任人被問責,網友問題回復率100%。
還有成都等地紀檢監察機關都開設了官方政務微博,“織起”微博匯民意,打開窗口傳廉音。
我省在懲防體系建設中,時時不忘把百姓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搭建“問政于民、問需于
民、問計于民”的平臺,用制度杠桿“倒逼”各級黨委政府緊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形成了黨委政府齊努力、百姓發自內心為黨委政府工作“點頭”的良好局面。
長期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只有定性考核,沒有定量評價,不利于發揮考核責任制在此項工作中的作用。
作為全國黨風廉政
建設社會評價工作試點單位,從去年開始,我省探索黨風廉政
“量化考核”, 經過專家學者反復論證、比對,最終設計出了包括四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的社會評價體系,在全國率先開創了一套廉政指標。此舉使黨風廉政考核有了“抓手”,讓“民意”成為了黨風廉政建設綜合評價的剛性指標。
這套指標體系包括重視度30分,遏制度20分,廉潔度25分,信心度25分,其中黨委政府重視反腐倡廉工作,預防腐敗舉措、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力度,選任干部風氣、對紀檢監察干部及其工作的評價等15項內容,每項5分或10分。
考核黨風廉政建設,不同層級有不同的對象,但有一個重要而統一的標準——群眾滿意不滿意。“量化考核”固然重要,然而有效的調查方式也是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徑。
“量化考核”制度的建立,讓百姓有了給政府打分的機會。
四川省將黨風廉政建設指標打分工作交由省統計局進行實施,在全國率先采用國內外公認的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進行“背靠背”訪問。所謂“背靠背”式的調查,就是采取一對一電話跟蹤的調查方式,調查中,對訪問進行全程錄音、現場監聽;調查結束后,隨機抽取30%的問卷進行復核。
在訪問錄音中,一名受訪群眾嚴肅地答道:“既然給了我這個發言權,我就要實事求是地表達我的意見,希望能夠引起政府重視……”而另一位群眾則驚訝不已,省統計局能把電話打到我家?還詢問我對全市反腐倡廉建設的一些看法和評價,簡直沒想到省上考核市里還要征求我們普通群眾的意見。
這樣一來,百姓就像老師一樣,對照著評分標準,給黨委政府打分,而黨委政府拿到返還的成績單也能夠針對問題“對癥下藥”。
把監督權交到百姓手中,把打分權交到百姓手中,讓百姓真正看到黨委政府的變化,讓黨委政府的工作真正落實到百姓關心的事情上來,這才是我省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的目的。
用腳丈量土地,用心貼近群眾。“紀委開放日”、“紀委書記下基層”……省紀委、監察廳領導帶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領導干部帶著問題走到基層中去,傾聽群眾呼聲,化解矛盾糾紛。
從去年12月“紀委書記下基層”活動開展以來,縣以上紀檢監察機關領導班子下基層1700余人,走訪基層群眾64.9萬余人次,解決問題2.9萬余個。
開江縣225名紀檢干部吃住在鄉村,工作在一線,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全方位排查信訪線索,化解各類信訪矛盾120余起,調解350余件群眾矛盾糾紛。
岳池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劉永明“包案下訪”,用半天時間就化解了一個國有企業職工上訪的老大難問題。
北川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劉平安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山高谷深的桂溪鄉,將聽證會開到了
百姓家門口,經過近4個小時的舉證、答辯、質證、申辯、詢問,事實越擺越清,道理越辯越明。
紀檢監察機關的付出和黨委政府作風的轉變,得到了百姓積極的回應。2012年,我省各市州紀檢監察機關領導班子建設得到96.5%的好評,而百姓為我省黨風廉政建設滿意度也打出了82.99的高分。
從數字看成效,跳動的數字,奏出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執紀為民、護航發展的旋律。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