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薛 萍 裴 佩
群眾滿意是最高標準
——專訪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懷臣
□ 本刊記者 薛 萍 裴 佩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對“反腐倡廉建設”的形象表達,再次讓“反腐”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和關注的焦點。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反腐倡廉建設”也首次被排到了加強黨的建設的第四位。面對反腐新形勢和民眾新期待,我省如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如何打好懲防并舉的反腐“組合拳”?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懷臣。
記者:在懲治與預防腐敗工作的實踐中,四川走在了全國前列,請您介紹一下我省的特色和亮點。
王懷臣: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將懲防體系建設融入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之中,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推進,在全國率先建成了以反腐倡廉教育、權力運行監控等七大機制為重點、519項制度為支撐的具有四川特色的懲防體系基本框架,多次在全國作經驗交流,得到了中央紀委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我省推進懲防體系建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主體責任落實。我省成立了省委書記任組長的懲防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懲防體系實施辦法,明確重點,分解任務,狠抓落實。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親自帶隊檢查市(州)、省直部門、國有企業的懲防體系建設情況,各級黨委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形成了黨委(黨組)抓全面,紀委抓協調,市(州)抓聯動,部門抓深入,基層抓延伸的工作格局。
二是堅持系統治理。立足我省實際,確立了“分層設計,分類實施,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將懲防體系劃分為“省、市、縣、鄉、村”五大層級,針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產業園區“五類組織”的不同特點,分層分類構建制度體系,真正實現了系統構建、全域覆蓋、源頭防控,做到了權力運行到哪里,懲防體系就跟進到哪里。
三是強化風險防控。將風險管理理論和質量控制方法,應用于懲防體系建設,制定了我省關于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采取優化權力結構、嚴格流程管理、健全制度機制、深化公開透明、強化科技支撐“五位一體”措施,精準化查找廉政風險,立體化加強風險防控,常態化開展監督管理。針對排查出的風險點開展教育,健全制度,實施監督,推進改革,匡正風氣,嚴肅懲處,全面提升了懲防體系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記者: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一大廈的構建中,我省立足實際,創造性地構建起分層分類基本框架,這一基本框架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王懷臣:提出這樣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有利于增強懲防體系建設的系統性。分層分類構建,使懲防體系建設不僅包含了省市縣,還延伸到了鄉村基層;不僅突出了黨政機關,還全面兼顧了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產業園區、“兩新”組織,實現了懲防體系建設的全覆蓋。
二是有利于增強懲防體系建設的針對性。不同層級、不同領域,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應各有側重。分層分類構建能夠緊緊圍繞各方面最容易產生腐敗的環節,作出最符合實際的治腐防腐制度設計。
三是有利于增強懲防體系建設的操作性。根據分層分類構建的思路,各地各部門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分別研究和制定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的具體舉措,既保證了全省“一盤棋”推進,又留下了個性化開展工作創新的空間。
在具體謀劃和操作上,分層設計,主要是在省市縣三個層面,以反腐倡廉教育、權力運行監控、源頭治本、糾風治亂、腐敗懲戒、工作保障和社會參與七大機制為重點,統籌設計和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在鄉村兩個層面,以探索加強基層權力運行監督為重點,深入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抓好集體 “三資”監管,建立維護群眾利益長效機制。分類實施,則是針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產業園區、“兩新”組織的特點,分別出臺懲防體系建設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記者:在百姓較為關注的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紀委如何進行有效監督?
王懷臣: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改革方向,推進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建設,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平臺聯網運行和全省一體化管理。
一是全面實施集中統一監管。健全完善“一委、一辦、一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體制,對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土地礦權出讓、國有產權轉讓、政府采購、特許經營權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實行進場交易、操作規程、現場管理“三統一”。
二是積極構建電子交易平臺。全省政府采購電子化平臺投入運行,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同步推進,招投標誠信體系逐步完善,最大限度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和控制,有效壓縮了權力尋租的空間,促進了招標和采購活動的“陽光交易”。
三是建立健全監管制度體系。打破部門利益分割格局,對涉及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的各類文件進行整合完善,建立健全“1+N”的監管制度體系,即全省只出臺一個招投標綜合性文件,配套N個規范性文件。先后制發了《關于嚴肅招標投標工作紀律和規則的意見》《關于嚴肅國有產權轉讓工作紀律的規定》和《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過錯責任追究辦法》等制度辦法。
四是主動開展全程監督檢查。堅持關口前移,對一些社會關注度高、影響較大的項目,從招標信息發布到開標評標、合同執行等重要環節和31個廉政風險防控點,實施全過程同步監督。
記者:您多次提到“考核黨風廉政建設,歸根結底,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群眾滿意不滿意”,請您介紹一下社會評價體系對懲防體系構建的促進作用。
王懷臣:群眾滿意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最高標準,自然也是懲防體系建設的工作取向。近年來,省紀委按照中央紀委和省委的要求,探索開展了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試點工作,系統設計了全省統一的評價指標和操作規范,委托專業的民意調查機構——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通過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權威調查系統——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每年定期對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同步開展兩次民意調查。從兩年三次開展的實踐看,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對推動全省懲防體系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有效搭建聯系群眾的民意橋梁。社會評價為各階層直接表達反腐倡廉意見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在民意調查中,有三成以上的群眾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這既調動了群眾有序參與反腐倡廉工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及時發現反腐敗斗爭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向,增強了懲防體系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是首次實現反腐倡廉的量化考核。社會評價將群眾的主觀感覺轉化為客觀的數字標準,對反腐倡廉問題進行定量研究,以樣本推斷總體,有效彌補了定性分析的不足,使反腐倡廉工作可衡量、可比較、可分析,為科學判斷反腐倡廉形勢、評估懲防體系建設成效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是督促落實黨委政府的“一崗雙責”。2012年,我們首次向各地通報和反饋了社會評價結果,一個月時間內,先后有21個市(州)委書記、10個市(州)長、168個縣(市、區)委書記作出批示,就加強和改進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13個市(州)黨委召開常委會,對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社會評價促使各級黨委政府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反腐倡廉建設,整體推動了全省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四是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實踐看,社會評價的結果,不僅反映了懲防體系建設的情況,而且綜合反映了黨委政府的執政能力、黨群干群關系、干部作風等多方面的情況。在社會評價的指引下,各地紛紛加大對群眾訴求的解決力度,嚴肅查處發生在基層、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取得了正黨風、順民意、促和諧的綜合效果。
(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