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 灼
扎實轉作風 匯聚正能量
□ 本刊記者 鄧 灼
8月5日,省委書記王東明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在解決“四風”中凝聚正能量》。文章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堅持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貫穿全過程,著力聚焦解決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把大家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動四川科學發展上來,為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正能量。
好一句“匯聚正能量”!這正是我省凝聚各方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真實的寫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正所謂上行下效,中央明確指出,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干部是活動的組織者、推進者、監督者和參與者,這就是說:教育實踐活動能不能在各級得到深入落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干部是否身體力行、是否率先垂范。
省委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做出指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省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五個帶頭”:帶頭開展學習調研,帶頭征求各方意見,帶頭做好對照檢查,帶頭抓好整改落實,帶頭加強聯系指導。
省委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走群眾路線,首要在提高思想認識。我省通過舉辦省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廳級領導干部讀書班等,深刻領會中央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認真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切實增強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走群眾路線,關鍵要真心誠意查找問題、立說立行解決問題。在今夏的酷暑中,省級領導同志切實改進作風,輕車簡從,分別前往地震災區、暴雨洪澇災害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等,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和群眾家中,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走群眾路線,最終要落腳到服務群眾、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上。我省努力以取得的工作成果來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每名省領導聯系指導1個市州、1個縣、1個鄉鎮、1個村和1至2戶貧困戶,重在聯系群眾、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環節工作全面展開以來,我省就對照“三問”,扎實推進學習教育,統籌安排好四項專題教育,力保活動不虛、不空、不偏。
開展理論宣講教育,全省舉辦群眾工作專題輔導報告會、宣講會近4400場;開展先進典型宣講教育,全省組織先進典型作報告600多場,4萬多人參與;開展實踐課堂教育,各單位組織黨員干部赴災區、革命老區1800多次,幫助群眾解決問題3300多個,在實踐中強化群眾觀點,密切血肉感情;開展反面警示教育,編輯制作《懺悔實錄》《“象牙塔”里的蛻變》兩部教育片和《懺悔實錄(一)》教育書籍,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教育片近1000場,組織黨員干部到教育基地開展現場警示教育近500次,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黨性修養、紀律觀念和廉潔意識。
我省在參加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168個單位集中開展四項專題教育,各級領導帶頭從自身做起,一級帶著一級“動真格”,黨員干部“見真章”、“真出汗”,達到“真治病”的成效。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有效推進,我省提出防止“空對空”,防止“一刀切”,防止“封閉式”,防止“兩張皮”,確保黨員干部不敢觸碰作風問題紅線,不搞形式主義虛線,不越奢靡享樂底線。同時,省委已派出30個督導組,對各地各單位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全程督導,確保活動不走過場。
怎樣踐行群眾路線?省委書記王東明說,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必須走出門去,深入群眾找差距、查問題。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之初,我省首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廣泛開展“開門評風”、“基層問癥”、“百姓聽音”三大活動,通過面對面征求意見建議以及電話、電視、網絡平臺測評調查等多種方式,對本單位中存在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
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采取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書面發函等方式,征求對省委常委班子及成員加強作風建設的意見建議。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開展“開門評風”,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共2400余人,對省直機關作風進行評議。省委督導組牽頭在各單位內部和行業系統開展“百姓聽音”,深入查找“四風”之弊,走訪座談群眾5000余人次,收集匯總各類意見建議2000余條。
第一批活動單位開展“基層問癥”,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聽取2萬多人意見建議。在對從基層收集到的97.8萬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梳理后,從改進作風入手,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同時,省委將“四風”問題納入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全面啟動對66個省級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行業的政風行風群眾滿意度測評,在省級新聞媒體開設“部門行業負責人談政風行風建設”欄目,對群眾評價反映的問題限期整改,及時向社會公布,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教育活動一拉開序幕,省委書記王東明就強調,“要從活動一開始就強調正風肅紀,把解決問題擺在突出位置”。省委常委會進行專題研究部署,提出堅持把正風肅紀工作作為解決“四風”問題的突破口,貫穿于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
我省對照“四風”問題逐一查擺,梳理出群眾反映最集中、最強烈的7個方面作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以精簡會議文件簡報為重點,著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以全面檢查“三公”經費使用情況為重點,著力控制“三公”經費支出;以整治執法監管部門、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突出問題為重點,著力解決吃拿卡要問題;以全面開展會員卡清退為重點,著力解決接受會員卡和商業預付卡問題;以健全績效管理機制為重點,著力解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各類節慶論壇泛濫等問題;以清理檢查樓堂館所建設違規問題為重點,著力解決濫建樓堂館所問題;以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為重點,著力對從嚴管理干部進行專項檢查。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等10個牽頭單位,省發改委、審計廳、財政廳等17個協辦單位,圍繞7個方面的工作任務,進行逐一梳理,細化形成11項專項工作具體方案,落實了各項任務的分管領導、責任人員和承辦機構,確保活動有專人管、有專人抓。
針對發現的問題,各部門各單位堅持邊整邊改,即知即改。
據統計,從7月初活動開展至今,省級部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執行同比下降9.1%,全省辦理因公出國出境出訪人數同比減少24%。省財政廳開展清理檢查公開“三公”經費專項行動,將公開“三公”經費預算的省級部門由53個增加到73個。省發改委針對基層反映審批程序繁瑣等問題,取消調整了23項行政審批事項;省質監局對消費者反映集中的家用電器、成品油等消費安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作為省會城市,從抵制形式主義之風入手,成都將“文山會海”治理制度化,擬定每月第二周為無會周,每月第四周為調研周,讓更多領導干部把精力放到辦實事、解決群眾訴求上……
實踐出真知。實踐啟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才能真正讓人民群眾滿意,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此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浮于面,還是刻于心、踐于行,四川一定會交出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