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彭 納
三問“營改增”
□ 本刊記者 彭 納
8月1日零點,四川省國稅局辦稅大廳依然燈火通明,伴隨著打印機最后一聲聲響的消失,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許盛輝手握全省“營改增”試點的第一張增值稅發票,成為全場焦點。這也標志著我省正式跨入全國“營改增”試點行列。
此次“營改增”意義重大,李克強總理認為:推進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以結構性減稅促進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點”。在新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也許人們心中還有些許困惑。帶上這些困惑,記者為您探尋答案。也許在一問一答中,一些模糊與不解能夠逐漸明朗起來。
川航是我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8月1日凌晨,省國稅局為川航開出了第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稅項為貨物裝卸費,金額為94301.89元,稅率為6%,稅額為5658.11元。
許盛輝介紹說,航空運輸業具有高投入、高收入、高成本的特點,“營改增”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也有利于企業稅負成本的下降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許盛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營改增’后,企業直接抵扣購進或租來的飛機、航空器材等成本,形成規模較大的進項稅額,同時還可享受國際運輸服務增值稅零稅率政策。這樣一年可為公司減稅10%-15%,減少稅負幾千萬元。”
此次“營改增”在現行增值稅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新增稅率是按照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則,依據試點行業營業稅實際稅負測算,為不同企業“量身打造”適合其類型特質的稅率。有形動產租賃適用17%稅率,交通運輸業適用11%稅率,其他部分現代服務業適用6%稅率。此外,對于年營業收入不超過500萬元的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3%。
羅曉慶所在的公司在高新區從事技術咨詢服務,年收入為100萬元。按照此次“營改增”規定,他們公司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3%。如果按照原營業稅政策規定,公司應繳納營業稅為5萬元(100×5%);改為增值稅后,應繳納增值稅為2.91萬元[100÷(1+3%)×3%],前后相差2.09萬元。羅曉慶告訴記者,2.09萬元雖然數目不大,但是今后都將投入到公司的運營中,升級公司的軟、硬件,提高公司的服務質量。
而錦江區的一家影視廣告公司,2012年的營業額近600萬元,按照之前5%的營業稅計算,去年繳納了30萬元左右的稅款。“營改增”后,公司的銷項稅額按照現代服務業適用的6%增值稅率計算,則要繳納34萬元左右的稅。該公司財務總監樊沙告訴記者,雖然看上去公司的稅收是增加了,但由于公司每年所購進的硬件設備、辦公用品、相關固定資產可以享受抵扣金額,這部分抵扣金額大約有12萬元,因此公司實際繳納稅款只有22萬元。相較之前30萬元的營業稅,稅負減少了8萬元。
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消除重復征稅。企業只為產品和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不必負擔營業稅成本。而此次“營改增”在實際操作中采取的是“環環征收、道道抵扣”的征收方式。這樣企業拿到手上的將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談到“營改增”時強調,“營改增”不僅是完善稅制的重要措施,還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制造業主輔分離和轉型升級。
“營改增”為何能夠提高行業競爭力?一方面,“營改增”政策的出臺強調和體現了稅收中性原則,更好地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促進企業改進經營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業為最大化享受稅收優惠,也必然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借力政策利好加快企業技術設備升級,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8月1日,蘆山縣國稅局“板房辦稅廳”內也開出了增值稅專用發票,拿到發票的四川雅化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杜娟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在蘆山地震中遭受了一些損失,最近頻繁發生的暴雨泥石流災害再一次讓公司的經營受到影響。完全沒有想到,公司能夠趕上國家實行“營改增”雙“擴圍”試點。
“‘營改增’的實施切實減輕了公司的稅負,給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集團計劃下一步將擴大旗下物流公司的規模,加快災后重建工作,提升公司競爭力。”杜娟說。
“營改增”的提速,讓更多像四川雅化這樣的公司能夠借力使力,加快公司自身建設,為公司的“升級”加一把火,也為整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發展加一把火。
李克強總理強調:通過打通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能夠促進工業領域專業化分工,做大做強研發和營銷,使企業結構從“橄欖型”真正轉變為“啞鈴型”,產業層次從低端走向中高端。
據省國稅局數據,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60607戶納稅人納入本次“營改增”試點范圍,其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8140戶,占13.4%,小規模納稅人52467戶,占86.6%。“營改增”就像星星之火,隨著它的擴大實施,不僅點燃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導火索,還有可能成為經濟新一輪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線索。
此次“營改增”根據全國試點的新形勢,還將調整和完善部分現行稅收政策。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擴容,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營業稅,最終將被增值稅取代。不過,中央與地方收入如何劃分、地方缺少主體稅種等問題也會更加突出。作為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將倒逼整個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隨著“營改增”試點逐步向全國各地和全部行業擴大,需要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完善預算收支管理制度。
“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許多難題,都離不開以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為破解的前提,中央政府加快推進“營改增”擴圍,正是向全社會發出了堅定改革的積極信號。
(責編:李靜)
“營改增”后的變與不變
變
在現行增值稅17%標準稅率和13%低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
營業稅所采用的是“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增值稅是以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在實際操作中采取的是“環環征收、道道抵扣”的征收方式。
從制度層面看,由于試點企業外購的貨物和勞務中,還有部分不能進行抵扣,所以試點初期個別企業可能會因抵扣不完全,造成稅收負擔短期內有所增加。但從長遠來看,“營改增”將降低納稅人的整體稅負。
不變
這部分稅收仍歸地方財政,“營改增”試點企業原來向地稅局申報營業稅,現在改為向國稅局申報增值稅。但為了在試點期間保持現行財政體制基本穩定,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地方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