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錦江區:“直聯”讓干群關系更密切
自2012年5月以來,成都市錦江區在“機關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中,以機制建設為抓手,確保干部真聯實幫,推進“直聯工作”扎實有效開展。一是干部參與“全員化”,讓黨群聯系更密切。目前,全區“直聯工作”共覆蓋71個區級部門、209個機關黨支部、30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結對聯系了全區65個社區、1000余戶群眾和126家“兩新組織”,真正實現了機關干部參與全覆蓋、對口聯系社區全覆蓋。二是幫扶項目“公開化”,讓社區群眾看得見。全區區級部門實施幫扶項目236個,總投資440余萬元。三是幫扶方式“多樣化”,讓社區群眾多受益。全區機關干部結合端午節、“七一”等節日,入戶走訪2424人次,開展政策宣講1300余次,提供法律咨詢600余次,解決群眾訴求378件(次),送去慰問品價格15余萬元。與此同時,區級部門已先期投入幫扶資金160余萬元,通過為社區打造“綠色上網空間”、“殘疾人關愛站”等方式,極大地改善社區服務設施、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錦江區委組織部)
阿壩州:
提升城市黨建科學化水平
近年來,阿壩州以抓實黨建工作體系為出發點,著力在強基礎、建機制、求實效上下功夫,初步實現了 “機制共建、資源共享、聯動共贏”的局面。一是建立由州委組織部牽頭,州委統戰部、州直機關工委、州教育局等11個相關單位組成的城市黨建工作協調機制,有效提升了城市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三分類三升級”長效機制,分類規范建立城市各基層單位和黨組織兩個臺賬,分類定級城市基層先進黨組織1274個,一般黨組織897個,后進黨組織39個,全面落實晉位升級措施。三是制發了在“藏羌城鄉黨旗紅”黨建提升工程中加強機關、非公有制企業、國有企業、醫療衛生、教育等行業系統黨建工作指導性文件,全面促進城市黨建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特約通訊員 王洪林)
甘孜州:紀檢監察干部培訓常態化
今年以來,甘孜州紀委監察局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集中教育,提升培訓實效。州紀委監察局開展集中培訓3期,培訓縣紀委監察局業務骨干、鄉鎮紀委書記、鄉鎮紀委副書記558人;開展視頻培訓6期,參訓人數達3300人(次);各縣紀委監察局開展集中培訓244場次,參訓人數達11773人次。(王華)
都江堰市:強化群眾民主管理意識
近年來,都江堰市在堅持群眾滿意中服務群眾,共成立村民議事會近200個、村民小組議事會2000余個、村民小組議事會成員近萬名,議事會覆蓋面達99%,嚴格落實“八步議事法”和“五個知曉”制度,形成“黨組織抽查監督+社會公眾監督+居民參與監督→監委會專門監督”的民主監督體系,強化了群眾民主管理意識。同時,尋訪問題,零距離聯系服務群眾,在今年中興鎮“7·10”自然災害轉移安置點選派220名優秀干部,動員上千名各級黨組織志愿者和群眾溝通商量,真正拉近了黨群關系,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成效和群眾滿意度。(李永賢鄧宇飛)
筠連縣:
“三貼近”,踐行群眾路線
今年以來,筠連縣深入開展千名機關干部下基層訪貧問苦“三貼近”主題實踐活動,966名機關黨員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釋民惑、解民難、助發展,以實際行動和實在效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凝聚黨心民心。一是貼近征地拆遷農戶,送政策釋民惑。走訪慰問征地拆遷農戶103戶,解決處理失地農民的征地補償和住房安置等問題32件。二是貼近產業(專業)大戶,送智慧助發展。目前,為產業(專業)大戶協調資金200萬元,開展技術培訓1300人次,幫助發展產業項目56個。三是貼近困難群眾,送溫暖聚民心。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231人次,捐助資金25萬元,幫助解決困難49件。(李成付)
為切實加強對科級領導干部的監督和管理,嚴格把好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評先評優“廉政關”,今年4月以來,旺蒼縣計劃用1年時間為675名科級領導干部建立電子廉政檔案。建檔內容主要包括:領導干部個人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家庭住房情況、出國出境情況、年度收入情況等。建檔信息由干部本人如實申報,經縣紀委審核后,再錄入電子檔案,確保了檔案的詳細性和真實性,使全縣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建設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目前,旺蒼縣首批為146名鄉鎮(街道)和部門黨政“一把手”建立了電子廉政檔案,其余529名科級領導干部的電子廉政檔案將在年內完成。(李永輝)
近年來,瀘州市龍馬潭區在部分社區建立大黨委的基礎上,分階段在全區全面推行社區大黨委制。一是聯建大組織。社區黨組織和駐區黨組織黨員總數在100名以上、有駐區黨組織的,原則上建立社區大黨委,將社區內所有黨組織全部納入。二是聯育大隊伍。社區大黨委定期商定黨員發展計劃;每年組織黨員開展黨性品德教育、會議政策學習等活動;對社區內黨員進行分類管理。三是聯抓大服務。通過建設社區活動場所、黨員之家等服務平臺,組織志愿者開展調處糾紛、環境治理等工作和活動,發動社區內黨組織和黨員群眾,開展為弱勢居民捐款捐物,結對幫扶傷殘病居民等一系列工作,有力促進了社區的黨建工作建設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已創造條件建立社區大黨委15個,覆蓋駐區黨組織230個,每個社區大黨委開展活動達到5場次以上。(艾強)
近年來,蓬溪縣積極探索非公企業黨建與經濟工作結合點,圍繞“強黨建、增活力”工作目標,扎實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是突出“雙向培養”。圍繞“把業務骨干發展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工作目標,大力實施黨員職工“雙培”工程,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今年,在非公企業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84名。二是建立“同步機制”。按照“企業需要、職工贊成、黨員歡迎”的原則,建立登門服務、同步介入,解難幫困、同步承接,加強管理、同步指導“三個同步”工作機制。三是激發“創爭干勁”。充分發揮黨建工作“方向引領、動力支持、穩定保障”作用,積極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在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一線創先進、爭優秀。縣“兩新”組織工委、工業園區黨委組織引導非公企業廣泛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主題活動,不斷激發“職工比技能、企業比效益”的創爭干勁,凝聚發展合力。(馮波)
近年來,大英縣委以強化黨代表責任意識、拓展黨代表作為空間、激發黨代表履職動力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黨代表作用發揮渠道,推動了黨內民主,促進了社會和諧。一是組織黨代表集中開展視察調研活動26次,提出質詢676件次,辦結率100%,滿意率98.2%。二是組織67名黨代表對3個科局級干部公選面試現場進行監督,邀請全縣123名黨代表參加對縣委擬提拔的61名干部民主測評,5名擬提拔干部未通過測評被取消資格。三是縣黨代表走訪黨員群眾2.1萬人次,幫助困難群眾解急事難事286件。(張圣文)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