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蘭 王靜 蘇偉 池俊英 成君 呂青 陳明亭
2007—2008年全國結核病耐藥性基線調查結果顯示,涂陽肺結核患者耐多藥率為8.32%[1]。據此估計,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肺結核患者10萬例。目前我國耐多藥肺結核規范治療療程是2年[2],并且相當一部分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患病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在2年中,化學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同時,也可能給患者帶來程度不等的藥物不良反應和并發癥,以上諸多原因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住院肺結核患者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較差[3-4]。而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較敏感患者差,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懷[5]。因此在開展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除了藥物和保健方式的支持,患者心理支持也是結核病醫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3月1日開始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河南省開封市、江蘇省連云港市和重慶市永川區4個地區實施的中國衛生部-蓋茨基金會結核病防治合作項目“開發醫院與疾控中心系統合作管理藥物敏感和耐藥肺結核患者的模式”(簡稱“中蓋醫防合作”)子項目針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設計了心理支持活動,并在項目一期結束時對河南省開封市、重慶市永川區耐多藥肺結核防治機構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進行了專題調查,以了解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在治療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探索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心理支持需求,為今后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依據。
1.調查對象: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河南省開封市結核病防治所和重慶市永川區第二醫院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共100例。以完成問卷調查的53例患者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考慮到對問卷問題的理解程度,剔除其中18歲以下患者后共51例,其中開封40例,重慶11例。
接受調查的51例患者中,性別以男性居多,占86.3%(44/51),平均年齡(46.9±12.8)歲。職業以農民為主,占66.7%(34/51),其次為家務和待業,占9.8%(5/51)。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39.2%(20/51),其次為小學,占25.5%(13/51),見表1。

表1 51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人口學特征
2.調查方法:由相關專家針對健康促進和心理支持工作設計、討論確定調查問卷,兩地耐多藥肺結核防治機構專業人員接受培訓后對所有收治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分別在入院、出院、治療6個月時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共3次。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個人信息,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行為,耐多藥肺結核心理支持活動參與情況等。
3.干預方法:為所有項目地區耐多藥肺結核防治機構專業人員進行健康促進和心理支持強化培訓;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及患者心理支持活動。
收集的問卷采用Excel進行現場錄入。采用SPSS 13.0軟件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期間心理狀況的計數數據進行χ2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治愈信心在患者出院后和治療6個月后比入院時顯著上升,出院時認為能治愈者占94.1%,治療6個月時認為能治愈者占86.3%,顯著高于入院時的58.8%(χ2=31.5,P<0.01)。患者心理壓力隨著治療的開展逐漸減低,入院時認為沒什么壓力者占21.6%,出院時占35.3%,治療6個月時占70.6%(χ2=39.9,P<0.01)。患者的心情狀態隨著治療的開展逐漸改善,入院時認為心情愉快者占17.6%,出院時占41.2%,治療6個月時占58.8%(χ2=30.7,P<0.01)。擔心傳染家人和擔心家庭經濟負擔這2個問題在3個治療時點未顯示明顯改變(χ2值分別為13.5、13.5,P值均>0.01),見表2。

表2 各個評價項目在51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不同時點的統計分析
接受調查的51例患者在本部分有6例分別在參加患者小組次數、參加患者小組是否有幫助和繼續參加患者小組的意愿3個問題的回答全部空缺,因此剔除該6例患者數據,以45例患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小組始終保持較高的參與度,出院時和治療6個月時參加過患者小組的比率均為95.6%(χ2=125.5,P<0.01)。參加過2次患者小組的比率顯著上升,從出院時的28.9%上升至治療6個月時的86.7%(χ2=63.5,P<0.01)。參加患者小組是否有幫助和繼續參加患者小組意愿這2個問題在3個治療時點未顯示明顯改變(P>0.01),見表3。

表3 各個評價項目在45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不同時點的統計分析
在河南、重慶兩地實施的中蓋醫防合作項目是以醫防合作為基礎采用快速診斷和2年標準化療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試點項目,其中前2個月需住院治療,之后轉至社區繼續完成治療[6]。如此長時間的治療,對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可能造成負擔。這也是本項目設計患者心理支持活動的初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治療的開展,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對于治愈的信心明顯增強,心理壓力和不愉快的心情都顯著下降。這可能提示了中蓋項目中實施的診斷、治療技術等干預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使其對于治療效果的信心增加,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往研究結果也證明,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于提高其對耐藥肺結核的認識、治療依從性和療效有積極效果[7-9]。
然而本調查結果也顯示,項目提供的心理支持小組對于患者的幫助和繼續參加該患者小組的意愿未見明顯改變,提示該心理支持患者小組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這可能是由于即便提供心理支持的結防專業人員接受過開展心理支持小組工作的培訓,但并非專業心理從業人員,其心理支持服務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仍然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提示今后開展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心理支持活動時,需關注并保證提供心理支持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水平。
雖然,有效的醫學治療可能是本次調查中患者心理狀況改善的原因,但本次研究沒有涉及耐多藥肺結核診斷、治療相關內容,可以在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時考慮該因素的影響。此外,由于耐多藥肺結核治療需要2年時間,并且出院后較長時間在社區繼續完成治療,納入調查患者丟失情況嚴重,從而導致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因此代表性較差,其結果可能不能完全說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總體的情況,研究結果的意義更多表現為提供研究證據。
[1]Zhao Y,Xu S,Wang L,et al.National survey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na.N Engl J Med,2012,366(23):2161-217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56-57.
[3]秦超,張煒平,吳琦.住院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情況研究.中國防癆雜志,2010,32(3):140-143.
[4]王宇.耐多藥肺結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2:18.
[5]閆赟,孫強,邊學峰,等.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1):775-777.
[6]中國衛生部-蓋茨基金會.醫院與疾控系統合作管理耐多藥肺結核的試點研究實施細則(一期).北京:中國衛生部-蓋茨基金會結核病防治項目國家項目辦公室,2010.
[7]張俊琴.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相結合對提高耐多藥肺結核病人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全科護理,2012,10(4):982-984.
[8]齊莉英.耐多藥肺結核病人的心理干預對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分析//2011年中國防癆協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防癆協會,2011:229-230.
[9]馮麗文.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8):1269-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