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在寶, 張 杰, 肖天慶, 許海成
(1.紅河學院工學院,云南 蒙自661199;2.云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云南呈貢650500;3.云南省電教館,云南昆明650223)
地方綜合院校,辦學經費比較緊張,用于購置實驗儀器設備的經費較少;更為嚴重的是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效率低,甚至閑置的狀況并不鮮見。從而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最終影響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1-2]。重新考慮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像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這些配備有適用范圍廣、人數多的公共儀器和設備的實驗室,考慮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集約型建設,實現物盡其用,這將是一種有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嘗試[3]。
集約型微格教學實訓中心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對現有的多媒體綜合、微格教室和VOD點播系統重組改造,達到對資源有效利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建設成多功能集成、高效、開放、自主的綜合實驗實踐、教學為一體的綜合系統[4]。
(1)集約性原則。重建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目的是從功能、管理、利用率方面實現集成和節約,提高設備利用率。功能上既滿足日常多媒體教學需求,又可以為學生提供技能訓練的場所,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基地[5]。從管理上既滿足教務人員、領導對教學的管理和監控,也是學校資源安防的有效途徑。從利用率方面看,教室大小不等,容納學生人數也不等,既是教學場所,滿足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學需求,又是技能訓練場所。自然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2)開放性原則。“開放性”首先體現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對教學技能訓練的師生來說,時空上的開放將會給師生提供方便;對其他技能訓練的學生來說,時間上的開放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強化專業技能[6]。其次是管理體制、訓練內容、方法、手段、觀念的開放,不是流于形式[7-8]。實訓中心根據近期學生的訓練申請,確定訓練技能、時間、指導教師等,并在網上公告,學生按照公告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時段和技能。
(3)自主性原則。實訓中心在開放期間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需求,鼓勵不同專業、年齡、層次的學生進入實訓中心,自己設計訓練內容,開展自主或合作式訓練[9-10]。實訓教師作為一個管理者、引導者,為學生開啟設備、錄像、回放,解答學生訓練中的疑難問題。另外,教師也可以帶著教研課題進入實訓中心開展研究活動,實訓教師是課題所需資源的提供者和輔助研究者。
微格教學實訓中心既是高校日常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技能訓練和學習資源支持的實驗室,還是教學研究基地。
(1)多媒體教學。觀摩室、大型教室、微型教室都配備有投影、多媒體計算機、音箱、攝像頭、拾音器等,可以容納不同數量的學生,既可以是基于多媒體教室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是大規模的班級教學。因此,多媒體教學是微格實訓中心的最基本功能。
(2)技能訓練。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的監控、錄像、回放和交流設備,可為師生提供教學技能訓練,也是專業技能訓練的重要場所,如可以開展模擬導游實訓、新聞采訪與播報實訓、模擬面試實訓、客戶電話訪問調查實訓(市場營銷專業)、國家語言文字測試等[11]。
(3)教學監控。每一間教室的攝像頭和拾音器,可以監控教學活動,也可以即時記錄教學過程;監控可以實現主控室監控和客戶端監控,主控室監控由管理人員操作完成,既是對教學過程和設備運行情況的監控,也是安防的重要手段;客戶端監控是在非主控室聯網的計算機上安裝客戶端程序,就可以對教學過程的監控。主要適用于學校教學管理人員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以此為依據擬定教師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文件。
(4)學習資源支持。實訓教師通過監控設備攝錄教學過程,對典型的教學錄像進行編輯處理后存放在VOD服務器,師生根據自己需要發展的某一技能選擇視頻資源點播學習。
鑒于以上功能,集約型微格教學實訓中心是對多媒體綜合教室、微格教室和VOD點播系統的重組亦或是重建,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結構見圖1。

圖1 微格教學系統結構圖
多媒體綜合教室是任何一所大學必備的教學環境和場所,教室通常可容納50~100人不等,它具備了網絡化的設備管理和監控功能,教室前端通常都會配備了計算機、音箱、攝像頭以及相應的控制系統,可以被看作是空間較大的微格教室。微格教室通常空間較小,可容納10~15人,配備監視器(電視機)、攝像頭、拾音器及其控制系統,條件好的還可以配備計算機。既可以作為技能訓練的場所,也可以開展小班教學。觀摩室是在微格教室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增加了一臺攝像機和一些常用的媒體,如視頻展示臺或是專業用的媒體,教室后面有一個獨立的空間,用玻璃隔開,觀摩教師和專家在這里對觀摩教學和評價,適合公開課;也可以作為教師觀摩學習的場所。主控室實現對各教室設備的管理和教室間信號的傳輸、處理,主要設備有中央控制系統、硬盤錄像系統(包括信號的傳輸)、監視器和對講系統等。VOD點播是對微格教學實訓中心資源的管理,師生通過身份驗證后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查看、下載自己所需的教學視頻資源,VOD點播系統的關鍵是數據的并發數,如何保證視頻流暢問題。
近幾年,由于就業壓力的影響,綜合院校有相當數量的本科生加入到了中小學教師的選撥,以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的成功率。綜合院校沒有健全的職前教師培養機制和體系,導致本科生在教師就業道路上十分艱辛。開放式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培養教學技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VOD點播,觀摩典型的教學過程錄像,全面認識和學習教師教學技能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為實踐訓練做前期準備。當學生準備好以后就可以進入中心,進行教學實踐訓練,獲得實訓教師指導和幫助,快速習得教學技能。另外,高校教師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進入實訓中心訓練教學技能,或是安排到觀摩室開展日常教學,實況錄像,由實訓中心教師或是其他的教學名師、教學能手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指導,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12]。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在主控室監控某一教師、教室的教學情況,對教學錄像進行質的分析,解決教學問題。也可以觀摩教學,從而發現教學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并試驗解決方案。可見,微格教學實訓中心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基地,讓學校教學質量工程能夠真正立足課堂,經歷從課堂到理論研究再到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
教學紀律是通過教務人員在教學樓或教室門外巡視,檢查是否有教師上課遲到、早退現象,教師課堂所帶教學材料是否齊備等。不難發現目前教學紀律檢查會耗費大量的人力,還不能夠進行全面檢查,如果能夠合理使用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的監控系統,就能夠方便、快捷地查清情況。而課堂教學過程的檢查主要依靠學校專門的教學督導隨堂聽課,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13]。事實上,教學督導進入教室會讓上課教師感到緊張,學生也會不適應,尤其是多個教學督導同時聽課時,反而影響教學效果,也無法獲取客觀真實的教學情況。相反,在主控室調看教學,既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準備狀態和教學水平,又能夠實現教學監控和管理的目的。充分發揮微格實訓中心的監控管理功能,提高教學管理的客觀性和科學化水平。
微格教學實訓中心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在管理上除了常規的用水、用電、防火、防盜的安全和衛生管理以及制定相關的管理規定以外,還需要在管理模式上加以改進,更好地服務全校師生。
由系統功能和服務的對象決定,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的師資隊伍構成較為復雜,實驗教師需要管理和維護設備,還要負責實踐指導。因此,實驗教師要精通實驗室設備管理、教學技能培訓以及其他的幾項專業技能訓練。鑒于日常的教學管理和參與教學技能培訓的職前、職后教師的時間不能固定,負責設備管理和教學技能培訓的教師必須是全職實驗教師,其他專業技能訓練的實驗教師可有專業課程教師擔任,屬于兼職人員。不論全職與否,學校應在政策上給予高度重視,建立實驗隊伍培訓機制,組織并鼓勵管理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尤其是負責專業技能訓練的實訓教師,不斷更新專業理論知識,總結經驗,以適應學生實踐過程中提出各種問題[14]。
網絡化管理主要體現在網絡化設備管理、訓練預約和視頻資源管理[15]。網絡化設備管理主要是通過監控設備,知曉各教室設備運行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網絡預約是針對非教學計劃的實踐訓練項目,學生、教師或是團隊可以通過網絡預約,實訓中心根據現階段任務和預約要求,安排相關的實驗人員和實踐指導教師提供服務。視頻管理主要是對VOD系統中的視頻資源進行管理,對視頻的存儲、更新、流量負載均衡、節目使用率統計等。
進入微格教學實訓中心的人員有著各種學習需求,如教學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教學研究等,實訓中心應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需要,通過網絡化管理,為師生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技術支持、學習資源服務等。具體的形式如網絡預約服務,公告近期實訓安排,上傳近期典型性實訓視頻資源;師生可以根據公告安排自己的實訓計劃;網絡預約可以讓進入中心的學生按照微格教學實訓中心預約單填寫后,等待安排和回復。開展教學研究的師生也可以根據網上提供的教學資源、近期的技能訓練情況安排自己的研究活動。一般進入實訓中心的師生都有詳細實訓計劃和實訓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集體開展專業技能訓練的學生進入中心后要進行監控和管理,進行專業技能訓練[16]。
集約型微格教學實訓中心把傳統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以及VOD點播系統的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提高了實驗設備的使用率。管理過程堅持開放性和自主性原則,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和理念,滿足師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需求,是一種有效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模式。
[1] 鄧德勝,盛均全,周芳.高校實驗室資源共享的構想[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1):62-64.
[2] 莫世平.高校實驗室優質資源共享及運行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8):143-144.
[3] [11]張士英.基于微格系統的多功能實訓室建設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3):166-170,217.
[4] 元澤懷.學生與學校共建開放實驗室新模式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3):156-157,170.
[5] 徐淑玲,蔣必彪,龔方紅.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多功能考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2):119-120,131.
[6] 韓 斐.高校實驗室開放機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8(10):238-240.
[7] 秦昌明.構建大學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3):138-139.
[8] 嚴 薇,袁云松.加強實驗室開放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良好支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5):16-17.
[9] 錢 潔,劉志學.開放式研究型實驗教學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6):155-156.
[10] 彭勤革,彭建業,薛克昌.構建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4):106-108.
[12] 初漢芳,李 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7):127-129.
[13] 王亞杰,劉學平,梁 峰,等.建立有效的工程訓練教學質量監控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2):18-20,33.
[14] 王玉清.高等學校創新型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94-197.
[15] 歐啟忠.教師教育綜合訓練中心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91-93,206.
[16] 蔡芝蔚,潘巧明.基于個性化服務的高校實驗室開放模式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