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 源
互動融合共發展
□文/田 源
如何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
如何走出一條陜甘寧革命老區特色的振興之路?

2012年3月2日,《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國務院正式批復,明確了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方針政策,展現了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的光輝前景和寶貴的發展機遇。
陜甘寧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在我們共和國的創建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當前,我國的發展面臨戰略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歷史性課題,老區的振興意義更加重大。老區孕育的延安精神更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革命老區涉及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67個相關市縣,如何深度融合、一體化振興;如何實現互動、共贏;如何走出一條有老區特色的振興之路,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努力解決好協調共贏的發展機制問題。下面我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近幾年,國家持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對于陜甘寧革命老區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機遇期。2009年6月出臺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在空間布局方面已經考慮到要輻射帶動陜北的延安、榆林以及甘肅的隴東等陜甘寧革命老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主體是關中,關中的核心城市是西安。老區的主體是陜北。老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都在陜西。促進關天經濟區發展與老區振興,實現區域互補、互動發展,共同建設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對于我們陜西建設西部強省意義重大,對于陜甘寧革命老區一體化振興也是十分重要的。
西安是關天經濟區的核心和龍頭,也是陜西經濟發展的核心和龍頭。“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對西安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要求。
發揮大西安在交通、科教、高新技術、裝備制造、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在服務和支持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中發揮帶動作用,對于加快革命老區振興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西安作為陜甘寧革命老區的人才培育基地、技術研發基地、設備供應基地、物流基地以及通向全國和世界的窗口和內陸港,實現互動發展。老區不僅有豐富的煤、油、氣、鹽等能源礦產資源、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而且有更為豐富的黃土資源,陜西省不僅要加快陜北能源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強化生態建設,而且應當在總結近兩年治溝造地經驗的基礎上,在陜北實施大規模的治溝造地戰略,擴大基本農田面積,發展現代農業,增強糧食保障能力,并為西安和關中城市群現代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置換用地,解決關中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瓶頸制約,支持關中城市群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
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老區地理區位毗鄰、資源稟賦差異、產業結構互補,具備合作發展的動力條件。要建立兩“區”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科學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主要是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加工、科技文化、旅游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陜甘寧革命老區則定位于能源化工產業、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和現代旱作農業。要立足產業發展建立兩“區”技術、人才、金融、市場和信息的互動合作機制,促進兩“區”一體化發展。
具體地講,一要發揮關中-天水經濟區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優勢,推進科技體制創新,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依托關-天經濟區資源勘探、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等領域雄厚的科研技術力量,為老區的開拓發展提供研發和技術保障;二要發揮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的優勢,為陜甘寧革命老區提供機械設備和生產服務,進而通過投資、協作幫助老區建立自己的煤化工機具制造業基地;三要依托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全國內陸型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的機遇,發揮物流交通、金融商貿和區位條件方面的優勢,為老區的能源輸出和對外開放提供便利條件;四要依托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的機遇,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臺,服務和促進老區現代旱作農業發展示范區的建設;五要借力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的機遇,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整合陜甘寧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聯合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旅游品牌。
陜北是老區的核心區域,延安是中國紅色革命的中心,也是紅色旅游的中心。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陜北已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產業基地,榆林已經成為老區現代化發展的新龍頭,對于帶動陜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地位重要。

寧夏中衛市,全國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場
首先,要加大能源資源開發的深度和煤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促進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加快推進資源性產業走向高端化,進一步增強榆林的經濟實力。第二,要重視支持非煤產業的發展,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更要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為可持續發展培育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三,要優化城市規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科教、文衛和金融業的發展,完善榆林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議榆林市要開展匯集民間資本,建立陜甘寧地方銀行的研究,強化陜甘寧革命老區發展的金融服務;開展橫山撤縣設區,神木、府谷、靖邊、綏德縣改市的研究,拉大城市骨架,發展都市經濟。通過工業化、城市化,把榆林建成陜甘寧蒙毗鄰區域的中心城市。第四,要加快以榆林、延安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建設,建設榆林、延安至陜甘寧革命老區各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加快修建包頭經榆林、延安、銅川至西安的高速鐵路,榆林經綏德、宜川、華陰至商洛的高速公路,榆林經綏德、子長至延安的高速公路,榆林經靖邊、吳起、慶陽、平涼至寶雞的高速公路和鐵路,把陜甘寧各城市連接起來,進一步加強老區各城市的互動發展。與此同時,要重視發揮慶陽、平涼、寧東在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生態建設、水利建設、紅色旅游等方面的優勢,與榆林、延安互動發展,加快陜甘寧革命老區一體化振興步伐。
老區是國家的能源基地,能源產品的市場主要在環渤海等東部地區。環渤海是北煤南運、西電東輸、西氣東輸的重要承載地。但目前老區向東僅有青銀高速、青蘭高速和神華運煤專線,遠不能滿足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對交通基礎設施的需要。為使陜甘寧與環渤海經濟圈更好地互動發展,交通建設至關重要。建議加快修建銀川經榆林、朔州至渤海灣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使老區直通沿海,擴大開放。
老區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各相關城市應以能源現代化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推進為方向,切實加強區域內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合作,研究出臺相互銜接的政策措施,共同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聯盟的行動綱領,把能源經濟的發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態基礎之上,實現生態和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制定統一的水源、土地、植被等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促使各地因地制宜,共同治理,以科學的治理、保護機制,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尤其要處理好能源開發與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充分研究水資源供應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明確區域內各種能源資源的開發規模和強度,開展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綜合治理聯合行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對重點水源區、江河控制節點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加快建立區域內風景名勝區資源共享機制,研究風景名勝區資源的保護、規劃建設和開發利用等問題,探索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的對接、合作和交流的新途徑。共同爭取國家在經濟區內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黃河水土保護治理等重大工程實施力度。通過共同努力,把關中—天水經濟區和陜甘寧革命老區建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基地,節約和保護資源的基地,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友好的基地。
延安是老區的中心城市。毛主席和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艱苦奮斗的13年,是不屈不撓的13年,也是走向勝利的13年。在這輝煌的13年中,滋養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今天仍然是引領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寶,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為振興陜甘寧革命老區和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大關中發展論壇組委會主任、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