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建議

薛宏斌

楊維周

郭宏杰

張寧
一是財稅金融方面,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適當調整現行主體稅種留存老區的分享比例。鼓勵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中石化華北油田分公司、國有商業銀行、保險企業、電信、移動、聯通等企業在延安境內設置法人企業,實行稅收屬地管理。
二是國土資源方面,建立健全油煤氣鹽等資源綜合利用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統一的資源初始產權有償取得機制,進一步擴大地方在資源管理、礦業權審批、資源配置等方面的自主性和支配權;支持延安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
三是生態建設方面,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協調解決新一輪退耕還林缺口資金。
四是項目建設方面,國家油煤氣深度轉化綜合利用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向老區布局;對有條件就地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優先核準審批。
五是區域合作方面,建立區域合作機制,解決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的窘境,推動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形成合力,實現互動共贏。
一是爭取有更多含金量的政策。全面落實《規劃》中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陜甘寧革命老區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提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系數。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貧困地區國省干線公路改造的補助標準。進一步加大地質勘查和國土資源調查的投入,并實行資源開發地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老區發展。
二是建議把平涼列為國家生態環境補償試點地區。平涼境內的涇河、汭河、葫蘆河屬于渭河主要的一級支流,是隴東黃土高原主要的水土流失區域,也是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源頭地區,在黃河流域的生態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生態源泉和生態屏障作用。對此,請求國家把平涼列為國家生態環境補償試點地區,并在財政上給予補償、在生態環境項目安排上予以重點傾斜。并積極爭取將老區整體進入國家生態環境屏障建設規劃。
三是建議推進平涼能源基地項目建設進度。平涼是國家確定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煤炭、電力、石油等資源開發建設勢在必行。對平涼進入《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金三角”能源綜合開發指導意見》,并已落實投資主體的煤炭資源開發、電廠建設等重大項目,請國家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盡快核準實施。
四是協調爭取重大項目進入國家專項規劃。平涼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無力承擔重大交通、能源等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對此,建議對平涼市提出的重大項目,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范圍內,捆綁包裝,統籌申報,共同做工作,統一匯報銜接,爭取國家更多的重視支持。
五是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面與有關地區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建議在煤炭、石油資源勘探開發上,陜甘寧老區各省市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六是加強協調配合突出聯動發展。會議倡議抱團發展整體聯動,避免出現惡性競爭,破壞環境,留下遺憾。成立陜甘寧發展研究中心非常及時,我們一定會積極參與。為推動《規劃》落實,我們也成立了宏觀經濟研究室,創辦了《區域經濟研究》雙月刊。
一是盡快建立陜北組團發展合作機制。建議由省西部開發辦牽頭,延安、榆林、銅川三市和富平、三原、涇陽三縣緊密合作,研究提出陜北組團發展的目標任務,建立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定期交流合作的機制,推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二是加強榆林、延安、銅川三市之間能源產業的深度合作。一方面,立足銅川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努力把銅川建成延安、榆林煤炭、石油等資源向南運輸的重要集散地和通道;另一方面,實行資源市場一體化,協調資源性企業加大對銅川的煤炭供應,幫助銅川解決產業轉型中煤炭資源不足的矛盾,支持銅川發展火電,努力把銅川建設成陜西重要的火電生產基地;發揮延安、榆林石油資源豐富和石油產業技術先進的優勢,深化與中石化的合作,加快宜君油氣資源開發,爭取西安三橋煉油廠遷至銅川建設,盡快形成生產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努力把銅川建成陜西新的煉化產業基地。
三是加快接續資源開發。銅川油頁巖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10億噸,居全省首位。加快油頁巖和煤層氣的開發,需要放在陜北組團發展的合作框架中統籌考慮,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審批,借助延安、榆林有關企業的技術優勢加以推進。
四是要加快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設。以延安為龍頭,其余7個地級市和9個縣互動,著力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打造以紅色旅游為重點的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強紅色旅游這個品牌。加強與延安、榆林和涇陽、淳化、旬邑、富平等地的合作,加快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盡快使涇陽—淳化—旬邑—銅川—富平革命遺跡線成為新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五是要加快歷史人文旅游精品區建設。著力挖掘黃土文化、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的內涵,盡快形成西安(秦始皇帝陵)—銅川(玉華宮)—延安(黃帝陵)—榆林(統萬城)等一批彰顯黃土文化的歷史人文旅游精品線路。
六是要加強旅游產品開發。圍繞紅色文化、黃土文化,加快旅游產業研發基地建設,開發形成一批文化力作和旅游創意產品,推動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
七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爭取國家通過財政貼息、費用補貼等方式,加大對老區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爭取中央投資優先向老區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爭取中央安排的水利建設等公益性建設投資,盡快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提高中央公路建設資金對老區公路建設的補助標準。
八是爭取國家對規劃項目的審批和建設給予傾斜。爭取國家實行資源轉化戰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規劃布局和項目核準方面盡量給予老區傾斜,優先在老區布局建設。
九是加大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爭取國家加大對老區生態環境建設的補償力度。
十是爭取實行對口幫扶。以產業發展為重點,爭取東部地區一些發達市縣與老區市縣開展對口幫扶,通過東西共建產業園等方式,促進老區的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十一是爭取政策支持。爭取國家批準老區八市九縣,開征資源開采生態補償費,石油、煤炭按每噸售價的2%征收,其他礦產資源按1%征收,以建立礦業企業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
一是建議在陜甘寧革命老區內新辦的各類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免征企業所得稅5年,6-10年內減半征收。
二是陜甘寧革命老區從事鼓勵類產業的企業和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業等領域形成循環產業鏈的企業,減按15%的低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是將革命老區范圍內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收入按現在的由中央分享6 0%,省區分享20%,市縣分享20%的比例調整為中央分享4 0%,省區分享20%,市縣分享40%;進一步研究增值稅分稅政策,擴大西部地區地方分稅比例。
四是在革命老區內先行先試煤炭資源稅從價定率征收,使資源產地更多地享受到資源收益,為經濟區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財力支撐
五是降低建設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門檻,鑒于本區域內荒地、石礫地、沙漠化土地等未利用土地較多的實際,為了鼓勵各類建設少占耕地,建議新增建設占用未利用土地的項目不受年度計劃用地指標的限制,并免收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六是新農村建設用地(包括耕地)不占用年度計劃指標,不受耕地占補平衡限制,同時對農村土地整治和村莊整治給予項目和資金傾斜,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
七是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能源、煤化工等產業在申報項目時,簡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進度。
八是考慮規劃區內發展優勢產業所面臨的總量減排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建議國家在審批排放二氧化硫項目時,采取一事一議、分別對待的原則,依據規劃區資源稟賦的實際及其對國家能源的支持,客觀地解決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指標。
九是結合寧夏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戰略和建設中國(吳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產基地需要,建議經濟區內各成員地市在吳忠市清真產業涉及的技術、人才、市場、資金等多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十是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國家把生態補償納入規劃,提出各類生態補償問題的優先次序及其實施步驟,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將生態建設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中生態補償所占比重。
十一是建議國家將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進一步加大林業建設,將“三北”防護林造林工程資金補助提高到500元/畝,林業建設貸款的貼息率提高到5%。
十二是加快推進水權制度改革,增加黃河呼包銀榆過境段的水資源配額,尤其是揚黃灌區的水資源配額,增強其生產開發能力。 在經濟區內盡快規劃實施一批大中型水利大型工程,建立黃河水資源豐蓄枯調的供水機制。
十三是在央企布局上向陜甘寧革命老區傾斜,充分發揮中央的調控功能,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港澳臺大型企業,全力促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財稅貢獻大、實現就業廣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到呼包銀榆經濟區具備條件的地方投資置業,以進一步帶動經濟區發展。
十四是加大對陜甘寧革命老區的教育投入力度。
十五是加大對各類人才的引進和交流,建議中央加大資金轉移支付的力度,建立經濟區農村勞動力培訓專項資金;建議中央制定特殊政策,從科研院所和東部發達地區選派一定數量的高層次人才,到經濟區工作,通過實施各種激勵機制,如不受當地人員編制的限制、工資待遇享受特殊政策等,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才能和優勢,參與區域內的科研攻關和經濟開發,同時對到經濟區創業、就業的高素質人才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一是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希望中省財政對彬縣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予以投入支持。彬縣財政每年也列支專項資金,作為工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農村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等。
二是加強金融政策扶持。希望加快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體系改革,支持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三是加強環保政策扶持。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嚴格執行煤炭生產“先搬后采”政策規定,探索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在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適度傾斜,優先安排,促進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