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衛思宇 執行 李承明 黃彥
解讀 旬陽模式
□策劃 衛思宇 執行 李承明 黃彥
日前,陜西省政府在安康市旬陽縣召開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座談會,全省十地市和部分區縣200余人考察學習了旬陽生態工業園區的發展經驗。這在陜南縣域尚屬首次。
為何選擇旬陽?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本無發展工業條件的旬陽縣,土地缺乏、交通不便、資源匱乏、人才緊缺、生態管制……這些無一不是制約縣域工業發展的瓶頸。
5年前成立的旬陽生態工業園區,在主任鄧幫財的帶領下,決意在重重困難之下踏出一條工業強縣之路!他們開山填地、修路架橋、廣納賢才、親情招商……一家家企業入園生根、發展壯大,其中不乏全國名企。5年后,園區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為陜南等縣域工業園區建設提供了實踐經驗。
此次會上,陜西省副省長李金柱對旬陽 “園區大循環、產業中循環、企業小循環”的生態循環發展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珍惜工業園區這個載體,珍惜利用好已經形成的生產要素,全力推進縣域工業園區建設。
陜西未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天如何正確認識縣域經濟,而作為縣域經濟“發動機”的縣域工業園區如何可持續發展?如何轉型升級?旬陽的一些做法值得在全省借鑒推廣,這就使解讀“旬陽模式”有了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