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工業集中區的變革與增長
——訪陜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丁義安
陜西省政府確定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在“十二五”末要努力實現“12381”發展目標。要確保目標完成,既面臨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問題的挑戰,也存在加快發展的有利機遇。本刊記者專訪了陜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丁義安。

陜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丁義安在會上介紹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和發展情況
加快發展縣域工業集中區是推進縣域工業化、實現縣域經濟突破發展的戰略選擇。陜西省政府已確定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十二五”末要努力實現“12381”發展目標,即爭取到“十二五”末實現1萬億元的營業總收入,建設200個工業集中區,重點培育30個過百億的工業集中區、80個過50億的工業集中區,吸納100萬人就業的目標。但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既存在數量擴張問題,也存在質量提升問題;既存在極為有利的發展機遇,也存在一些不利發展的問題和制約因素。針對發展目標,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
《西部大開發》:近年來,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安排城鄉就業、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科技創新、催生新興產業、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請局長談談現階段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呈現出哪些特點?雕
丁義安:一是開發規模大、發展速度快。目前納入統計監測的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1051.10平方公里。今年前三季度,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實現營業收入3274.07億元、工業總產值(當年價格)3335.17億元、工業銷售產值315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60%、30.51%和32.48%。
二是入駐企業數量較快增加。隨著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引進企業和項目進度明顯加快。到9月底,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入駐法人企業達到4812戶,比去年底增加157戶。其中投產企業達到3328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05戶。
三是社會貢獻進一步提高。到9月底,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從業人數達到59.89萬人,有17個集中區從業人數超過1萬人,40個達到5000人以上;實繳稅金127.72億元,同比增長12.65%;利潤總額200.85億元,同比增長6.13%。預計到今年底,全省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實現營業收入接近7000億元,入駐企業7200戶,從業人數85萬人左右。總的來看,陜西省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和發展進展良好,成效顯著。
《西部大開發》: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已基本完成了創業的第一階段,大部分工業集中區在產業和規模上已獲得了較大成就,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丁義安:從當前和較長時間來看,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反映在縣域工業集中區經濟運行中利潤水平下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二是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起步相對較遲,產業集群發展慢,且發展模式比較單一,政府推動型居多,科技型、創新型少。三是部分園區規劃起點較低,產業定位不明確,對發展循環經濟、構筑產業鏈、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重要環節缺乏系統考慮,同質化、同類化集中區較多,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不夠。四是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對集中區發展的影響明顯加大。隨著土地政策的剛性化,企業用地難度明顯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問題仍是關鍵;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大,管理人才奇缺,直接影響發展后勁。五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大部分工業集中區雖然成立了管委會,但協調和服務手段有限。
《西部大開發》:機遇往往和挑戰并存,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有哪些優勢和機遇?
丁義安:針對上述困難和挑戰,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仍具備很多有利條件,機遇大于挑戰,加快發展成為定勢。
一是黨中央作出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戰略決策,為建設工業集中區和推進縣域工業化指明了方向,開創工業集中區,將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二是省委、省政府把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作為壯大縣域經濟、建設“三個陜西”的重大措施,縣域工業集中區是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載體已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這是加快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
三是各地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集中區和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發展的條件基本成熟,為加快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四是國際國內產業加速轉移,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為縣域承接先進技術和資本,拓展發展領域,打開了新的空間。
《西部大開發》:資金一直是制約工業集中區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全省在解決資金問題上有哪些措施?
丁義安:要健全財政扶持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集中區建設,扶持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改善企業入駐條件和發展環境。當前各級專項資金扶持的重點應是基礎設施、標準廠房和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公共設施和服務項目。要壯大集中區開發建設經濟實體,吸納各類投資人共同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探索利用金融機構貸款和民間資本參與集中區開發建設的新途徑,解決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及時配套和建設工業集中區公共服務業項目和設施,形成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西部大開發》:現階段如何謀劃做好工業集中區的承接產業轉移,實施項目帶動,擴大招商引資工作。
丁義安:把項目篩選、項目儲備、項目建設作為工業集中區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把招商引資作為增加縣域工業投入的首要任務。圍繞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項目及其產品配套,開展招商引資。主動承接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的產業轉移,加強與國內外大集團、大公司的交流與合作,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來陜投資興業。鼓勵有條件企業與外商、外資、外企建立戰略聯盟,通過財政資金、稀缺要素和資源配置等政府投入,發展一批有實力、有影響、有潛力的縣域工業項目。通過骨干項目建設,帶動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方向發展,促進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向園區集中。
《西部大開發》:承接產業轉移,實施項目帶動,擴大招商引資是縣域工業集中區現階段的主要工作,對此省局有哪些指導性意見?
丁義安:以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標準廠房為重點,增強為入區企業提供綜合服務的功能。一是強化對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的指導。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要不斷提升服務效能,積極開展為主導產業服務的公共服務。二是支持集中區配建一定比例的標準廠房,用于入區企業購買或租賃,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三是推進協同服務,以省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為龍頭,市級平臺為骨干,帶動各縣和工業集中區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