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鋒
(陜西省柞水縣人民醫院 柞水 711400)
肝膽手術后膽漏的治療及體會
蘇鋒
(陜西省柞水縣人民醫院 柞水 711400)
肝膽手術后;膽瘺;腹腔引流;內鏡下鼻膽管引流
在對患者進行肝膽手術時,會切開膽道系統,待操作結束后再進行縫合,這一系列的操作中,有可能因為某個步驟操作的不合理,導致患者出現膽汁滲漏現象[1]。為避免患者遭受更大的病痛,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本文選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9例肝膽手術后膽漏患者,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肝膽手術后膽漏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32~68歲,平均42.8歲;對照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34~63歲,平均49.2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采取腹腔引流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的綜合治療方法。治療初期采用腹腔引流,在患者出現膽漏現象后的2~10 d內可以進行鼻膽管引流。對于肝內膽管漏患者,醫生將鼻膽管置于接近漏口的部位,在外面接相關的引流袋;對于肝外膽管漏患者,醫生要在肝內膽管處置入鼻膽管。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腹腔引流治療。一旦發現患者有膽漏情況后及時進行腹腔引流,若患者已存在腹腔引流,需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如出現堵塞現象,及時采取措施,保持通暢;若對患者并未進行腹腔引流,則對患者行B超檢查,通過分析對患者進行具體部位的穿刺,并置入引流管。
1.3 治療標準 顯效:在2周內患者膽漏現象消失,身體各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在2周內患者膽漏現象明顯好轉,身體各指標趨于正常;無效:在2周內患者的病情恢復較慢。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2周后,實驗組顯效19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3.9%。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均治愈。

表1 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膽漏是肝膽患者手術后常見的并反癥,導致膽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肝膽手術的過程中不合理的操作,對膽道系統造成損傷是最主要原因[2]。術后醫護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患者出現膽漏,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患者進行腹腔引流。隨著患者手術創面情況的不斷好轉,膽漏的現象會逐漸愈合,但愈合時間較長。且對于腹腔膽漏流量較多腹腔引流效果較差的患者,很容易出現腹膜炎,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的癥狀[3]。而且由于患者長時間的膽汁外漏,造成患者體內環境的紊亂,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膽漏患者在腹腔引流的基礎上聯合內鏡下鼻膽管引流,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減輕了患者病痛并提高了生活質量。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周后,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肝膽手術后出現膽漏的患者,在腹腔引流的基礎上采取內鏡下鼻膽管引流,可以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的病痛,值得推廣應用。
[1]石建平,朱勤.醫源性膽管損傷的體會(附23例報告)[J].海南醫學,2012,19(7):42-43
[2]李波,朱百鵬,梁震.肝膽外科手術后10例膽漏的原因及預防[J].安徽醫藥,2010,14(10):1 190-1 191
[3]黃小兵,李靖,丁生財,等.內鏡下膽道支架置入治療肝膽外科術后膽漏的臨床觀察[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9):851-853
R 657.4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9.063
201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