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周(貴州通力達公路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小興浪大橋橋位位于貴州省安順市三岔河河谷地帶,并在梭篩水電站水庫的回水區內,地貌上為典型的“V”型河谷地貌。鑒于該處特殊的地質、水文條件,大橋結構形式設計為:2×13 m(空心板)+122 m(箱拱)+2×13 m(空心板),橋梁起訖樁號為 K0+432.58 ~ K0+632.22,全長 200.8 m,主跨為122 m鋼筋混凝土箱型拱。大橋主拱圈采用有平衡重平面轉體施工,轉體重量4 100 t,為貴州省首座有平衡重箱型薄壁轉體施工拱橋。
平面轉體體系采用雙向預應力,豎向預應力預埋于背墻后半部,水平預應力連接轉體拱圈前端和背墻上端,雙向預應力均采用 φs15.2 鋼絞線束,fPK=1 860 MPa,EP=1.95 ×105MPa,其中豎向共設置11束,每束7根鋼絞線,水平向設置56根,分4束錨固,錨下控制應力1 395 MPa,每束鋼鉸線張拉力取1 367.1 kN,無縫鋼管制孔,群錨錨固。箱拱混凝土強度設計等級C40。
首先進行拱座基坑開挖、澆筑磨心、磨蓋、上盤及背墻,同時利用地形,在兩岸開挖土牛拱胎,搭設鋼管支架,經預壓后安裝拱圈底模板,在兩岸分別澆筑半跨開口薄壁箱型拱圈,背索鋼絞線是施工,然后張拉拉索使拱圈脫離支架,通過牽引體系實現開口薄壁箱織金岸順時針方向平轉140°,普定岸逆時針方向平轉140°后合龍成拱,逐段加厚底板、腹板,完成頂板混凝土澆筑,形成封閉斷面的單箱三室主拱圈。
各ZTD千斤頂先同步加載至60 t,再逐級加載,每次10 t,直至轉動開始,但總的張拉力不超過140 t,如開始起動,則ZTD系統進入自動連續工作狀態。
如ZTD千斤頂加載至140 t仍未起動,則系統暫停。安放助推千斤頂,將助推千斤頂加載至20 t,重新啟動ZTD系統,千斤頂加載至140 t,然后助推系統每個千斤頂按10 t逐級加載,最高至每個千斤頂50 t,直至轉動體起動,ZTD系統進入自動連續工作狀態,之后立即迅速拆除助推系統千斤頂。
主拱圈轉體施工要求對稱連續進行,轉體過程隨時進行測量監控。在拱圈接近合龍位置3 m之后,應調整千斤頂進油量,使拱圈放緩轉動速度。當拱圈接近軸線位置10 cm時,轉動速度應控制小于10 cm/min,同時加強對觀測點的測量,仔細校正橋梁軸線,緩慢兩拱圈使其中線重合。如發生超轉,則利用限位千斤頂(預先調整好行程)助推反力座緩慢回頂,通過反復微調直至滿足設計精度。兩岸主拱圈平轉到位后,如若出現兩拱圈前端豎直標高錯位情況出現,為滿足合龍精度,保證合龍的順利,采用大噸位千斤頂調整上盤,確保轉動兩拱肋呈水平狀態;若兩岸拱圈有扭轉情況則通過張拉兩拱肋間上下交叉拉鋼絲繩,調整拱圈扭轉錯位。經高程、軸線復核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后,進行拱頂鋼架焊接,進行封盤混凝土澆筑和合龍段混凝土澆筑。


表1 各部分對轉動體系理論重心產生的力矩值

表2 轉動體系重心距磨心的距離(正值表明重心偏向背墻) 單位:m
小興浪大橋的主拱圈時采用有平衡重的轉體施工,避免了施工期間長期阻斷夜郎湖的通航,大橋成橋狀態的線形和內力均滿足設計要求,說明了大橋施工技術控制是比較成功的,為同類橋梁的施工提供借鑒依據
:
[1]顧安邦.橋梁工程(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實施手冊.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楊文淵.新編橋梁施工工程師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