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斌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某大橋全長為1 146 m,設計混凝土方量2 118.8 m3,混凝土坍落度為12.8 cm。施工中采用低水化熱水泥,從而減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水化熱。細骨料采用中砂,細度模數為2.4~3.00,摻和料用粉煤灰,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水泥用量,卵石采用當地石料場生產的20~40 mm連續級配卵石。由于該斜拉橋的承臺屬于一次性灌筑,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因此要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水化熱溫度上升,形成溫度差,如何進行溫度控制是施工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同時為了合理控制好混凝土收縮變形,施工中對其配合比進行了優化設計,澆筑完成后,加強了后期養護。
混凝土設計標號高,其溫度應力受鋼筋的影響較明顯,按受力情況配筋且配筋率較高。
中心最高溫度位置距表面距離較小,體積相對較小,部分結構為薄壁型結構,受外界氣溫的影響更明顯。
單位體積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較大,絕熱溫升較大,溫度峰值較高,水泥水化產生的熱量較多,內外溫差和溫度梯度較大,升溫和降溫速度較快。
溫度控制一直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的重難點。在進行溫度控制時,要保證混凝土內部中心最高溫度滿足下式

式中:Tmax為混凝土最終絕熱溫升值,℃;Q為每千克水泥水化熱量;C為混凝土比熱;mc為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p為混凝土的質量密度ρ,取2 400 kg/m3;m為經驗系數,按照表1取值。

表1 計算水化熱溫升時的m值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溫控方案,綜合考慮材料性質、氣候環境、結構的本身特點等,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嚴格按照澆筑前的計算結果,控制混凝土入模時的溫度,采用延緩溫度峰值出現時刻與降溫度梯度的措施,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插入深度、移動距離,加強振搗,進行分層、分塊澆筑,適當的對原料進行升溫或是降溫處理,做好現場的組織管理,這樣不僅確?;炷恋木鶆蛎軐?,還確保不出現施工冷縫,保證了施工按計劃順利進行。在進行溫度控制時,要根據下面的溫度控制標準來進行

式中:T0為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澆筑時入模溫度不大于25℃;W為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c為混凝土比熱,取0.98 kJ/(kg·℃);ρ為混凝土的密度(由配合比確定);θ0為水泥28 d水化熱;ξ為不同厚度混凝土澆注塊的散熱系數,當厚度大于4.0 m時取1.0。綜合考慮養護條件、通水散熱、混凝土入模溫度、混凝土水化熱的發展變化規律等因素,具體的標準有:(1)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之間溫差不大于25℃;(2)混凝土澆筑時入模溫度不大于25℃;(3)具體指標為內部最高溫度≤50℃,入模溫度≤25℃,降溫速率≤3℃/d;(4)冷卻水與混凝土之間的溫差不大于25℃。
(1)水泥:由于水泥的用量直接影響著水化熱的多少及混凝土溫升,因此,應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如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中熱硅酸鹽水泥等。(2)細骨料:宜采用Ⅱ區中砂。(3)含泥量:在大體積混凝土中,必須現場取樣實測骨料,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內,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4)粗骨料:在可泵送情況下,選用粒徑5~20 mm連續級配石子,以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5)摻合料:在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礦渣粉,不僅能夠節約水泥,增加混凝土和易性,還可以降低水化熱,推移溫升峰值出現時間,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下表就是優選的混凝土配合比。

表2 優選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入模坍落度應根據規范要求,綜合確定泵送和施工工序時間安排。下表就是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標。

表3 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標
根據上表,選擇合適的坍落度,確?;炷猎诒盟颓耙诠捃噧雀咚贁嚢?,準確計算混凝土輸出量,正確評估運送量及澆搗速度,這樣不僅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還可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合理銜接時間,特別是分層澆筑應注意在上層混凝土振搗時,在混凝土初凝前,控制兩層銜接,以消除分層界面。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加強后期養護控制。當混凝土達到養護條件時,立即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在混凝土內部埋設測溫管,進行溫度監控。當大體積混凝土夏季施工時,養護時間不應小于28 d,且應提前養護。在大體積混凝土拆模前后,采用篷布(或塑料布)將暴露面進行混凝土覆蓋,將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脫模后應繼續養護,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不小于14 d。在冬季和炎熱季節拆模后,應根據測溫結果,采取適當的保溫隔熱措施,防止混凝土產生過大的溫差應力。
:
[1]張湧,劉斌,賀拴海,白劍.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與防裂[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8.
[2]呂建福,汪東杰,巴恒靜.大體積混凝土早期溫度發展規律及溫度控制[J].混凝土,2006,(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