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榮久,陳 偉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G111線加格達奇至嫩江建項目B3合同段烏爾其嫩林鐵路分離式立交橋,橋梁最小曲線半徑為500 m,最大橫坡5%,斜交交角60°,最大縱坡為1.75%。
橋梁上部結構為跨徑30 m裝配式先簡支后連續箱梁,左右半幅各四片梁,全幅八片梁布置。預制箱梁單片最大吊裝重量為:邊梁:910 kN;中梁:877.5 kN。
架梁施工一般常見處理辦法都是采用枕木或木板找平,但是本橋的橫坡達到5%,橋面兩側高差1 200 mm,加上原有支墊物200 mm,橋面上支墊高度1 400 mm,待安裝孔蓋梁上支墊高度1 800 mm,如果用枕木或木方支墊穩定性差且占用空間較大,現場條件不允許,因此經方案比較最終使用鋼筋混凝土立方體構件結合鋼架支撐,即在待安裝孔前端蓋梁上安置臨時鋼筋混凝土立方體構件,其上設置型鋼構件并連接牢固,在鋼支架上布設架橋機前橫移軌道橫梁。
為了準確控制安裝角度,我們使用cad繪圖軟件模擬安裝現場機位、角度、軌道路線等,并在現場使用全站儀精確放樣,運行時嚴格按坐標控制,實現安裝位置的準確無誤。
(1)過孔縱向抗傾覆系數
n=穩定力矩/傾覆力矩=M穩/M傾=19 250 kN·m/14 450 kN·m=1.33 >1.3,縱向抗傾覆系數符合要求。
(2)過孔橫向抗傾覆系數
由于橫向傾覆力矩僅由風載產生M傾=54 kN·m遠小于M穩=2 700 kN·m,故橫向抗傾覆系數符合要求。
通過計算,架橋機整機抗傾覆穩定系數均>1.3,滿足《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的相關規定。
(1)軌道底座型鋼強度計算

受力符合要求。
(2)左右幅蓋梁間架設型鋼平臺計算
為提高架設速度,架橋機需要從單幅跨越至另一幅,所以鋪設3根I28a,作為軌道底座。蓋梁左右幅間距2.136 m,取2.5 m計算。
過蓋梁空平臺型鋼強度計算

受彎符合要求

剪力符合要求

受力符合要求。
架橋機在拼裝前,先根據橋梁的相關情況如上部結構的形式、平曲線半徑、橫坡、縱坡等情況以及所需架設箱梁的最大寬度,來確定架橋機兩主梁間距、支腿與主梁間相交角度。在拼裝時主梁間距一般調整到最大,以保證架橋機架梁工作時及空車行走時的穩定性。
架設斜橋、小半徑曲線橋則需對支腿進行拉斜,拉斜角度根據斜橋角度及小半徑橋內外弦線與蓋梁中心線的夾角來確定,本橋為62°。根據現場實際條件架橋機主梁間凈距確定為3.6 m。架橋機在橋頭路基拼裝,拼裝長度為60 m。
(1)步驟一:將架橋機前、后支承升起,使中支承反向托輪組脫離架橋機主梁,用前天車將中支承反向托輪組吊移至前端。中支承放好之后,前主液壓千斤頂下降使架橋機主梁落到中支承輪箱托輪上。將裝有箱梁的運梁平車開到架橋機尾部作配重用,前、后天車運行到架橋機尾部,增加架橋機過孔時后支承行走裝置行走時的摩擦力及縱向抗傾覆系數。
(2)步驟二:調整中支承處的液壓千斤頂,使架橋機主梁基本保持水平狀態,縱坡度<1%,橫坡<0.5%。以保證:主梁不發生滑移,天車不下滑。調整到位后,中支承保持不動,架橋機開始過孔。開動后驅動行走裝置及中支承反托輪箱裝置使架橋機向前縱向過孔。過孔時,架橋機中支承機構作為架橋機過孔的一個支點,僅該處反托輪箱組開動,與后支承處的行走機構一起為架橋機過孔提供動力,而不發生橫移。反托輪箱上的轉盤隨架橋機主梁一起轉動,防止主梁懸出輪箱。后支承行走機構的運行軌跡為直線型,采用鋼軌進行路徑引導。主梁前端行走軌跡為曲線型。行走直至架橋機主梁方向與橋梁中軸線吻合,其行走半徑R=500 m,后支承位移30.225 m后架橋機過孔到位。在過孔過程中,架橋機主梁以帶轉盤的中托輪箱為支點平面順時針轉動3.396°。
先架設內側中梁,以保證架橋機過孔過程中,其尾部在平移旋轉時有足夠的空間。當架橋機中軸線與橋梁中線重合時,橫向移動架橋機至精確位置,開始架梁。其后再橫向移動架橋機,安裝其他部位的箱梁。
:
[1]橋梁施工工程師手冊.
[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50-20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