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軼清

盤點浙江近代工商業發展史,許多第一都是龐元濟創造的,他是江浙地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創者之一
龐家在南潯四象中以有“面子”著稱,南潯龐家事業開創者龐云鏳原籍紹興。其父為紹興師爺,龐云鏳為絲行學徒出身,通曉蠶絲經營之道,因此發家。大約太平天國屯兵江浙的時候,龐云鏳結識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并一起合伙做蠶絲生意。并借助胡雪巖與左宗棠的政商關系,介入軍火生意,為當時江浙督撫大員運輸和提供各種戰時所需物資和器械。為朝廷代理向洋商購買軍火乃是一門利潤巨大的生意,而且可以因此積累官府資源。
龐云鏳為了光耀門庭,曾以他兒子龐元濟的名義向朝廷捐獻10萬兩紋銀。以賑捐豫直災情名義,由李鴻章奏獎,光緒十七年得慈禧太后恩旨,特賞龐元濟一品封典,候補四品京堂。龐云鏳于光緒十五年(1889)病逝,終年57歲,恩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刑部江西司郎中。父子兩代的恩寵一時無兩,故被譽為南潯四象中“龐家的面子”。龐云鏳還仿胡雪巖的胡慶余堂,在南潯開設了規模較大的“龐滋德”國藥店,并建有藥棧和制藥工場,直至現在老字號的“龐滋德”藥店還開設在南潯寶善街上。
龐云鏳有三個兒子,長子龐景麟早夭,次子龐元濟,三子龐元澄,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次子龐元濟。龐元濟字萊臣,別號虛齋。子承父業的龐元濟青出于藍,大大發展了父親留下的產業。在上海、江蘇吳縣、吳江以及浙江紹興、蕭山等地擁有米行、醬園、酒坊、藥店、當鋪、錢莊、房地產等許多產業。
盤點浙江近代工商業發展史,許多第一都是龐元濟創造的,成為江浙地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創者之一。
光緒二十一年(1895)與杭州丁丙合資30萬兩,在杭州創辦世經繅絲廠,為浙江民族資本產生階段著名企業之一。次年又與丁丙合資8萬兩在塘棲創辦大綸制絲廠,1928年擴資改為崇裕絲廠,由其堂弟龐贊臣為總經理。同年集資12萬元創辦南潯機器繅絲廠。此外,龐元濟也涉足棉紡業,于1896年在杭州與丁丙等集資40萬兩,在杭州創辦通益公紗廠,這是當時杭州最大的企業之一,1902年轉讓給李鴻章兒子李經方接辦。1918年龐元濟等發起創辦“潯震電燈有限公司”。
上文提到的與龐元濟合伙的杭州人丁丙,當年也是一位風云人物。丁丙是晚清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八千卷樓”的主人,是清代著名藏書家、學者、書畫家、實業家、洋務運動代表。丁丙與其兄丁申一起,曾經全力搶救因兵災損毀散逸的四庫全書,出資重建杭州文瀾閣。丁丙與龐元濟共同創辦的通益公紗廠位于杭州拱宸橋,就是后來“杭一棉”的前身和原址。
在上海等其他地區,龐元濟也大量投資近代企業。1906年他在上海創辦龍章造紙廠,這是當時上海惟一一家造紙廠。該廠占地60畝,引進全套美國造紙機設備。他還在上海收購外商正廣和汽水公司大量股票,投資中國銀行和浙江興業銀行,并在蘇州辦紗廠和印染廠。龐還在杭州、蘇州開辦典當,在蘇州、上海擁有大量房地產。原上海牛莊路的“三星舞臺”(后改名為中國大戲院)和成都路的整條世述里都是他的產業。
這些成就奠定了龐元濟在近代中國工商業史上著名企業家的地位,但這些成就與他在文化領域的貢獻與影響相比卻相形遜色。龐元濟被稱為“全世界最富盛名的中國書畫收藏大家”,華裔畫家收藏家王己千的藏品富可敵國,但他力推龐元濟書畫收藏“世界第一”。雄厚的財力、癡迷般地熱愛和精準的眼光,使得歷代精品珍品盡收龐元濟囊中,龐大的龐氏家藏好比一座大博物館。龐元濟在1949年以86歲高齡辭世,他的海量精品收藏,為中華文化保存了珍貴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