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齊林
對比已上市的大型央企,“中國煙草”的利潤總額排名僅次于工行、中石油和建行,上市盈利能力排在第四位。比較實體經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銀行一般不比較凈資產收益率),“中國煙草”比賺錢第二的中石油高出四成,后者只有10.57%
眾所周知,在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中,煙草行業舉足輕重,納稅占了政府收入近10%。煙草同時也維持著數以百萬計煙農的生計,并在卷煙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煙草是塊肥肉,在一些地方如云南,煙草甚至還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中國煙民數量高達3.2億,占全世界吸煙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是世界上所有煙草商都垂涎三尺的地方。
2012年兩會期間,作為興業銀行的新股定向增發單位之一,經由興業銀行A股定向增發公告,中國煙草總公司一向神秘的經營情況得以首度披露。審計后的數據顯示,2010年該公司的總資產為9,699億元,當年營收7,704億元,實現凈利潤1,177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達14.7%。對比已上市的大型央企,其利潤總額排名僅次于工行、中石油和建行,上市盈利能力排在第四位。比較實體經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銀行一般不比較凈資產收益率),“中國煙草”比賺錢第二的中石油高出四成,后者只有10.57%。
據統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球約1/3的煙草(243.5萬噸煙葉)產生于中國,中國生產并消費了全球1/3的卷煙(1,700億支)。巨大的市場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反應到國家財政上,稅收是最直接的體現。
事實上,自1987年起,煙草行業就一直占據中國納稅大戶的地位。在與煙草經濟相關的每一環上——從煙葉的種植、卷煙的生產、香煙的批發和零售,煙草都為中央財政貢獻著可觀的稅收。中國針對煙草業征收的稅一般被通稱為“煙草稅”,但實際上,所謂的“煙草稅”可分解為煙葉稅、增值稅、消費稅(包括從量稅和從價稅)三大部分。而卷煙增值稅和消費稅,則是中央政府在煙草業稅收的最重要來源。
煙草行業的高收入在社會上早已被傳為了一段又一段神話。
據一位煙草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煙草系統平均薪水確實算本地的高收入,比如他目前的年薪不到9萬,公積金拿的是國家目前的最高標準,而本地其他行業的年薪很多不會超過5萬。老員工到了中層基本上不會低于15萬,局級的據說至少要三四十萬以上。
“因為煙草系統本身工資差距很大,相互之間工資相對比較保密,這個數據大概就是基本工資和獎金的總和,別的收入就不太清楚了。”該人士表示。
對于煙草行業的高利潤,協和醫科大學全球控煙研究所楊功煥教授認為,中國煙民占數量世界的1/3,而且中國煙草行業屬于壟斷經營,一個擁有眾多消費群體的行業卻不存在任何競爭,自然是財源滾滾。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從上個世紀開始制定煙草專賣法,實行煙草專賣制度,主要是為減少煙草危害,履行中國加入國際控制煙草公約。
然而,煙草專賣特殊的經營管理體制,使煙草行業成了一個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獨立王國”。
近日,有細心的媒體記者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官方網站上看到,國家煙草專賣局推薦的“中式卷煙特征理論體系構建及應用”榜上有名。據稱,該項目研究成果的應用,“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性,近三年累計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735.74億元,新增利稅1,421.8億元”。
中國控煙協會研究院許桂華稱,煙草專賣制度是中國煙草利益集團如此強大的根源。
在中國的煙草專賣局與煙草總公司是個政企合一的體制。它既行使政府監管職能,又承擔企業營銷責任,致使政府監督職權不到位,嚴重后果是在參與制定煙草價格和提高煙草稅收時起不到積極作用。
去年政府頒發的提高煙草價格的文件,實際上是煙草專賣局自我消化了,并沒有提高煙草價格,達不到減少煙草制品使用的目的。這幾年別國的平均煙草價格都在上漲,挪威是4.55美元,西歐和加拿大是3美元,美國是1.5美元,都高于中國0.6美元的平均價。1998年以后,英國煙草稅平均每年增長5%。稅金已經在煙草價格的構成中占據80%。韓國煙價提高10%后,煙草銷量減少了20%。國際經驗表明,提高煙草價格是減少煙草制品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帝國煙草公司代表曾向媒體表示:最近幾年產量無法提升,與宣傳受限和政府法令的雙重壓力有關。英國煙民的日吸卷煙量已經從2008年全面禁煙前的28支,下降到21支。
煙草日賺三五億的“暴利”令人咋舌,但這個行業的“暴利”卻還趕不上煙草“暴稅”的1/3。據2012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煙草行業實現稅利7,529.56億元,同比增加1,382.89億元,增長22.5%。上繳國家財政6,001.18億元,同比增長22.82%。
相關人士稱,中國煙草業的發展,對于推動經濟的發展及對于國家財政收入有著重要的貢獻。
一位知名煙草集團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因為一直是本地的納稅大戶,企業多年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重點保護。目前國家仍然在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需要更多的財政收入,勢必對煙草行業繼續保持較高重視。
許桂華認為,控煙關鍵要改變政企不分,目前煙草專賣局和中煙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肯定是部門利益最大化,要增加產量,增加利潤,增加稅收就不可能為控煙減少銷售。她建議,國務院重新調整“履約領導小組”,在“國家煙草專賣局”與“中國煙草總公司”沒有分開之前,不能作為“履約領導小組”成員,建議改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擔任“履約領導小組”組長。
盡管如此強勢,中國煙草專賣的體制,也不是一夜形成的。事實是,在它成型的過程中,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這期間,不是國家經濟命脈的煙草行業,卻從地方壟斷國企變成壟斷央企了。1982年之前,中國并無現在的煙草總公司,直到1983年9月國務院發布《煙草專賣條例》(已廢除),才正式確立發展國家煙草專賣制度,1984年1月才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即便那時,全國各地的煙草生產也不是煙草專賣局全方位統一管理的。北京有卷煙廠,上海也有,它們互不搭界,各卷各的煙。到新世紀,卷煙生產才逐步納入專賣體系之中。
對中國煙草行業的強勢壟斷局面,想一朝打破估計十分艱難。好在它既然已經大一統,也便于我們為它逆市的盈利畫個清晰的邊界。既然中國煙草非官非商、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已確定為必須如此,那么其盈利安排也可以很特殊:直接劃撥到全國人大去,讓人大監督,中國煙草每年必須把它賺的錢直接打入社保,從而圈定它的盈利歸屬!還要附屬條件:不許它到處投資(自己行業里的正常投資除外)。像這種左手拿槍、右手拿鎬的機構怎么能到市場上亂攪和呢?它非市場、以破壞誤導民生而得到的利益,只能用最簡單的辦法直接還到老百姓手里。
征諸世界,煙草業應不應該賺錢?目前基本有定論了。許多數據、理論和案例證明,煙草是有害人類健康的。還有多種數據比較分析了煙草經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一句話,從人類身體健康和人類經濟健康的雙重角度看,煙草經濟是需要被大大質疑一下的。所以,戒煙運動已在全球興起。
中國加入世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6年來,履約控煙基本失敗,此事經媒體報道已眾所周知。但中國煙草業卻踩著“控煙失敗”的墊腳,一路高歌猛進,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和全世界一樣,中國對香煙的政策是“控”而不是“禁”,禁是禁絕,而控則是維持某種有限制的平衡。但現在看來,在GDP導向下,別說禁煙,就連控煙的天平也已經深深地偏向香煙銷售那一方。一邊是控煙承諾,一邊是為售煙技術評國家科技獎,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諷刺。如果說由于吸煙者眾多,涉及產業鏈條龐大,而一時無法有效控煙的話,那么,至少也應該堅持以不鼓勵為底線才是。
不妨看一下國外截然相反的案例。2009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家庭禁煙和煙草控制計劃》,其中甚至規定煙草商不能在香煙制造中進行以引誘煙民為目的的配方創新,比如添加甘草、桂皮之類的草藥,或者丁香等香料。由于在美國出售的大多數丁香煙是從印尼進口的,還因此引起一場國際貿易訴訟,結果被判定即便有“歧視”,也是出于健康選擇,而減少吸煙率是一個“合法目標”。
一邊是禁止香煙配方創新,一邊獎勵香煙科技進步……由此可看出,中國“控煙大業”的失敗,其原因雖然看起來很復雜,比如煙民群體龐大、煙草文化難以改變等,但說到底,其本質上還是有關部門在煙草專賣與公共衛生兩項公共政策之間進行博弈的結果,是幾千億的GDP戰勝了“健康選擇”。
2012年,全國煙草行業實現的利稅是7,500億元,上交財政既達6,000億元。2012年1-2月中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635億元,同比下降10.9%。但與去年同期相比,煙草利潤增幅卻很大……政府財政其實是煙草暴利的最大獲益者,在國企利潤普遍下降的時候,如果因控煙而控出了財政窟窿,拿什么補?
煙草行業的經濟貢獻常常被錯誤地當成其必須存在的理由,但即使煙民需要抽煙也不希望被專賣體制綁架,煙農及煙草工人本應該選擇更多致富路徑。真正戒不掉煙草的只有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錢袋子,這當然也是官員“控煙就是賣國”論的霸道底氣之所在。
在國際上,世界控煙組織的行動已經給國際煙草巨頭造成了巨大麻煩。《財富》雜志于2011年7月公布了世界500強企業排名,4家跨國煙草巨頭,排名均下滑。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從2010年的第331位,下降到2011年的356位;帝國煙草公司從去年的第377位,下降到第413位;英美煙草集團從第387位,下滑到第424位;日本煙草公司從第416位,下滑到第426位。不過四家公司通過擴大在東歐、亞洲、非洲、中東等地的銷售,實行提價政策,保持了利潤的增長。

此前在2012年的云南“兩會”上,就有50名政協委員聯名建議盡快推動省級層面的控煙立法,立即啟動云南省公共場所控煙立法程序。有調查數據表明,在煙草大省云南,吸煙及被動吸煙現象嚴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國其他城市。而導致這些慢性病的病因中,吸煙或被動吸煙均為重要影響因素,煙草已成為“第一健康殺手”。云南省政協委員、省衛生廳副廳長徐和平表示,有人以煙草是納稅大戶為由而反對控煙,但實際上煙草引發的疾病醫療費用大于煙草銷售收入,煙草行業帶來的凈效益已是負值。
財稅增長與民眾健康,孰輕孰重,這已經是政府必須做出的選擇。
包括楊功煥、吳宜群等在內的控煙人士均認為,目前以工信部牽頭的控煙履約小組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控煙工作的開展,當務之急是將“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工信部從履約小組中“請”出去,“這樣我國的控煙執行力才能有所體現,不然中國控煙就完了”。
對此,楊功煥等眾多公共衛生專家等提出建議:首先,應把控煙納入我國的“十二五”規劃,制定國家級的專項控煙行動計劃;在國務院層面,做出控煙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同時,對煙草行業進行體制管理,實行政企分開。
《控煙與中國未來》報告認為,目前,以稅控煙政策既能控煙又能增加政府的稅收,控煙不會危害國家和地方經濟,且因人群對煙草需求的變化需要一個較長的期限,中國的控煙在未來20年完全有機會進行轉型。
“做公共衛生的人,是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放進去的,它(控煙)不只是個簡單的專業工作”,楊功煥表示,中國控煙之路任重而道遠,而此份報告不僅是控煙人士一次竭盡全力的努力,也是一塊可用于檢驗政府是否會履行將健康危害型經濟轉為健康友好型經濟的“試金石”。
可以說,我國很難在短期減少對煙草經濟的依賴,相應的控煙也將經歷持久戰。這個過程中最好的辦法只能是加強吸煙危害的宣傳,引導人們對煙草的正確理解,強化人們的健康意識,積極維護自身的權益。而煙草公司也應該有危機感,犧牲健康和環境的發展不是經久的發展,自身應該加強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