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國利 劉衛華 李習軍 (唐山市開灤總醫院慢性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血管緊張素(Angiotensin)在高血壓病變發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且在導致靶器官損害中扮演重要角色〔1〕。有研究發現,高血壓病人尿中白蛋白增加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等的獨立危險因素〔2〕。在降壓治療過程中,保護腎臟靶器官的觀點已被廣泛接受。血管緊張素受體Ⅱ拮抗劑(ATⅡ)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抗高血壓藥物。本文觀察ATⅡ類藥物科素亞對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病人的治療。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診治的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病人132例為研究對象,男78例,女54例;年齡55~76〔平均(67.5±7.6)〕歲;病程1~26年,平均(12.4±4.6)年。
1.2 方法
1.2.1 入選標準 (1)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制定的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2)既往未接受系統的降壓治療;(3)排除糖尿病、繼發性高血壓及其他器質性心臟病。
1.2.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人均停用一切降壓藥物2 w,血壓恢復到治療前水平后,對照組給予氨氯地平緩釋片(湖北九康藥業有限公司),5 mg,1次/d,晨起服,1 w后降壓效果不明顯者加量至10 mg/d;觀察組予科素亞(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1 次/d,50 mg/d,8 w 為一個療程。
1.2.3 觀察指標 (1)血壓:服藥前后,取右上肢坐位,以標準水銀汞柱法測定舒張壓(DBP)及收縮壓(SBP),重復3次取平均值。(2)腎功能:應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日本CL-7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尿酸(UA)、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含量。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
治療12 w后病人SBP、DBP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降低(P<0.05),兩組治療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 w后 UA、β2-M、BUN、SCr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 UA、β2-M、BUN、SC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觀察組腎功能改善更為明顯。見表1。
表1 科素亞對血壓及腎功能的影響(±s)

表1 科素亞對血壓及腎功能的影響(±s)
與組內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 SBP(mmHg) DBP(mmHg) UA(μmol/L) 血 β2-M(μg/L) SCr(μmol/L) BUN(mmol/L)對照組 治療前 180.4±14.7 110.2±12.7 370.4±51.4 6.7±1.4 130.5±38.6 6.9±1.4治療后 131.5±11.31) 83.4±9.51) 350.6±50.21) 5.0±1.11) 117.8±26.81) 5.9±1.21)觀察組 治療前 179.2±15.6 108.5±11.4 368.5±62.5 6.4±1.7 129.7±35.4 6.7±1.5治療后 130.4±10.11) 82.4±7.51) 337.2±55.71)2) 3.3±0.61)2) 105.6±25.71)2) 5.4±1.51)2)
高血壓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先天遺傳性因素與后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正常血壓調節機制失代償導致〔3〕,其腎功能損傷是因高血壓靶器官長期病理性損害所致,多數最終誘發終末期腎病〔4,5〕,其致病機制為持續血壓升高使腎小管負荷過重,致內皮功能損傷,釋放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轉化因子β(TGF-β)等細胞活性因子,引起腎小動脈硬化,發展為腎小球腎小管缺血性病變〔6〕。特別對于老年患者,因身體器官退行性病變,血壓變動緩沖、心臟應激能力及血壓調節機能下降,致使血壓波動大,從而更易誘發高血壓腎功能損害。因此,在調控血壓同時,選擇對高血壓腎功能損害保護作用較強的藥物,對降低高血壓并發癥有重要作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在高血壓發病中發揮作用重要。血管緊張素Ⅱ血管收縮效應強,刺激分泌醛固酮,使水鈉潴留癥狀加劇,降低血鉀含量,促進緩激肽分解,刺激大腦、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精氨酸加壓素的分泌,興奮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從而導致血壓與腎功能損傷的惡性循環。
科素亞是一種非肽類的ATⅡ,其代謝產物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1(AT1)、E3174受體結合,可拮抗血管緊張素Ⅱ的升壓作用,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著相似的降壓效果,但血管神經水腫、咳嗽等不良反應顯著降低。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Ⅱ是導致腎臟損害的重要因子,可誘發局限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降低腎小球濾過率,誘發腎衰竭,而科素亞作為一種ATⅡ,能夠在受體水平上阻斷其效應〔7,8〕。本研究發現,科素亞在保護、逆轉腎功能中有著重要作用,而且科素亞對于有高尿酸血癥的病人效果更好。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多數早期即出現腎功能變化,有的即便BUN、Scr正常,其血β2-M已升高,這些指標均可一定程度反映腎功能〔9,10〕。本文中,β2-M、BUN 治療后明顯下降,提示其在改善病人腎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發現,氨氯地平在調節腎臟功能方面作用有限,這可能是由于其多數在肝臟代謝,對腎臟作用及影響較小,血濃度與腎功能損害無關聯,不會導致腎功能不全患者半衰期改變,因此氨氯地平的應用不會緩解腎臟負擔,但為進一步減輕腎臟損傷,建議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ATⅡ配合使用。
1 陳 崴,王 輝,董秀清,等.廣州市城區普通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7;23(3):147-51.
2 楊瑞麗,郇曉東,鐘 偉,等.降壓調脂聯合治療對老年高血壓腎損害蛋白尿和腎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8;48(28):26-7.
3 劉剛瓊,李 凌,楊美霞,等.老年高血壓病人脈壓和早期腎損害的相關性〔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0):2344-5.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修汀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85-8.
5 張路霞,左 力,徐國賓,等.北京市石景山地區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2):67-71.
6 張德太,宋 斌,張 科,等.長病程高血壓病人早期腎損害多指標檢測的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9):1934-5.
7 莊 微,潘 濤.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脈壓與靶器官損害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9):1075-7.
8 孫升云,金 玲,馮偉峰,等.氯沙坦與中藥腎衰方合用對慢性腎衰病人腎功能的保護作用〔J〕.暨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0(2):195-7.
9 高 潔.氯沙坦鉀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臨床醫藥,2009;18(7):54-5.
10 Horwich TB,Fonarow GC,Hamilton MA,et al.A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symptoms,greater impairment in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2;39(11):1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