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郭慧淑 劉越堅 單路娟 邱 陽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11)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然而它引起的并發癥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不僅發病率高,且呈增長趨勢,故糖尿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刻不容緩。由于早期糖尿病起病隱匿,缺乏或無典型的臨床癥狀,監測和控制血糖水平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治非常關鍵。血糖檢測容易受到藥物、飲食、情緒等因素的影響〔1〕,而且即時血糖的檢測結果只能代表患者采樣即時的血糖情況,僅通過監測即時血糖診斷糖尿病特別是治療過程中監測患者的血糖值有很大的局限性,即時血糖水平用于篩查糖尿病可能會使相當一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漏診〔2〕。近年來,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用于監測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指導并發癥的診斷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已逐漸成為糖尿病控制情況的主要檢測指標之一〔3〕。
1.1 研究對象 實驗組為近段時間我院已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齡20~70〔平均(48.1±27.9)〕歲,均按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4〕進行確診。正常對照組115例,男50例,女65例,年齡22~68〔平均(45.2±22.4)〕歲,為肝腎功能正常且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的正常人。
1.2 儀器與方法
1.2.1 HbA1c的測定 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取全血用于檢測。儀器廠家POSOH,儀器型號G8,采用高效液相層析法進行檢測。
1.2.2 空腹血糖的測定 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用促凝劑促凝后離心取血清檢測。試劑廠家為南京威特曼試劑公司,儀器型號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己糖激酶法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結果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正常對照組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與實驗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空腹血糖和HbA1c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空腹血糖和HbA1c檢測結果比較(±s)
與實驗組比較:1)P<0.05
組別 n 血糖(mmol/L) HbA1c(%)正常對照組 115 4.95±0.591) 5.31±0.631)實驗組110 9.82±3.91 8.03±2.53
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在我國糖尿病發病率接近5%,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5〕,它的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無效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導致不同臟器的損傷、功能障礙和衰竭〔6〕。中國糖尿病的患者總數達到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5;我國每年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直接醫療成本占全部醫療費用的4%,監測并控制血糖水平,加強糖尿病的診斷與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臨床已廣泛開展檢測患者血糖的工作,以往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是作為指導糖尿病診斷和治療的常用指標。雖然監測血糖水平對糖尿病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可用于評價治療效果,調節活動、飲食和治療,但血糖的測定只是表明即時的血糖水平,提示的是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況,用于作為評價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標具有片面性,并且無法評價一段時期之內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7〕。近年來,HbA1c對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診療正日益受到臨床的高度關注。HbA1c指的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的糖基化部分,是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相結合的產物。它是血液中葡萄糖附著于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之上形成的。它的主要形式是HbA1c,此外還有HbAla1、HbAla2和HbAlb這三種形式。由于蛋白質的濃度保持相對的穩定,故此糖化水平主要決定于葡萄糖的濃度,同時與蛋白質和葡萄糖接觸時間長短也有關。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相對較高時,人體內形成的HbA1c的含量也會相對高。HbA1c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其形成過程是連續緩慢的,是一種相對不可逆的化學反應,形成速度與血糖的濃度成正比〔8〕。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比較高時,人體內所形成的HbA1c含量也會相對比較高。因為紅細胞的平均壽命大致為120 d,因此HbA1c的水平反映的是檢測前120 d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與抽血的時間,抽血時患者是否空腹,有沒有使用胰島素等因素沒有關系〔9〕,HbA1c不僅能夠間接反映血糖濃度的變化,而且也能反映機體的糖代謝狀態,對于糖尿病長期控制是一個良好的指標〔10〕。
有研究結果表明,非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為4% ~6%,糖尿病患者通常要求控制在11.5%以下,如果大于12.6%則容易發生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糖尿病患者若能夠將HbA1c的水平降到8%以下,糖尿病的并發癥發病率將會大大降低;若HbA1c水平為>9%,則說明患者呈持續性高血糖,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及白內障等并發癥〔11〕;更有甚者,還會出現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
HbA1c的測定與空腹血糖的測定相比,能夠更好地、更穩定地反映患者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小,試劑容易購買保存,標本也易于采集,并且檢測方法簡便易行,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這些特點對于糖尿病的診療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的一項良好指標。糖尿病患者應該定期檢測HbA1c,并且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或修正相關的治療方案。另外,在監測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發生轉歸及其對治療的適應性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李順君,黃文芳,饒紹琴,等.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方法學評價〔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5):381.
2 Puavilai G,Chanprasertyotin S,Sriphrapradaeng 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1997 criteria by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ADA),1998 WHO consultation criteria,and 1985 WHO criteri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99;44(1):21-6.
3 蔡曉嬋,湯建新,劉建華.糖化血紅蛋白在監測糖尿病中的價值〔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5(5):230.
4 Wolf G.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Kidney Int Suppl,2000;77:S59-66.
5 劉 萍.116例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檢測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6):225-6.
6 胡應龍,徐明星,雷震山.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C反應蛋白水平與腎臟微血管病變程度的相關性探討〔J〕.中華醫藥雜志,2004;4(7):397-9.
7 李志堅,李言飛,孫 勇.糖化血紅蛋白及C-肽檢測對2型糖尿病的臨床價值〔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9):2352-3.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S〕.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167.
9 賈正鴻.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全球標準化共識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療前沿(上半月),2008;3(19):91-2.
10 李 芳.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極其臨床意義〔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4):427.
11 董 磊,劉 娟,馬紅雨,等.聯合檢測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脂蛋白(a)及纖維蛋白原評估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損傷的臨床意義〔J〕.武警醫學,2011;22(9):776-8.
12 趙 偉.50例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檢測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3):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