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長治市郊區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趙九大
現實中濫用權力、公權私用等特權現象滋生腐敗,影響發展環境,既破壞黨群干群關系,又腐蝕社會風氣,還破壞社會公平正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
當前,發生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的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的表現形式復雜多樣,大體說來,其主要表現為“四優”:一是心理特權優勢。一些領導干部從心理上認為應該獲得比普通干部群眾更特殊的權力,不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搞“一把手拍板”、“領導個人說了算”,出現“權大于法”現象。二是職位特權優先。一些官員利用與職位相匹配的權力,有的違背有關規定亂辦事、濫辦事,有的違背客觀規律或違規干預市場經濟活動,憑“長官意志”盲目搞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三是關系特權優厚。少數領導干部擁有廣大的人際關系網絡,憑關系、走后門,打著公職的身份,謀財、謀色、謀位,不擇手段將權力“私有化”,追求個人生活特殊化。四是免責特權優護。有的官員作風霸道,工作漂浮、不負責任,有的官員即使犯了錯誤,也總是想方設法利用身份特權開脫責任,袒護不當行為。分析原因,利益驅使是特權現象存在的動力誘因,監督缺失是特權現象存在的體制原因,制度約束乏力是特權現象擴大的直接原因。
針對防治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我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一是把整治“吃拿卡要”作為防治特權現象的切入點來發力,以開展整治“吃拿卡要”專項活動為起點,進一步加大問責問效力度,嚴肅查處吃拿卡要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損害發展環境的行為。二是把打造“陽光工程”作為防治特權現象的著眼點來推進,以“三重一大”事項為核心,不斷深化基層黨組織黨務公開,全面推進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帶動和促進了政務公開、辦事公開,營造“零容忍”社會氛圍。三是把加強查辦案件作為防治特權現象的關鍵點來突破,圍繞特權現象重點在懲治上做文章,加大案件的查處力度,查處了一些部門和人員利用特權違法違紀的典型案件。四是把制度建設的創新作為防治特權現象的根本點來鞏固,通過推行制度廉潔性審查和開展防止利益沖突制度試點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特權現象滋生的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從源頭和制度方面對特權現象進行了有效的遏制。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分期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長治市也在開展學習弘揚紀蘭精神、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活動,在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為實施“五五戰略”、率先全面實現小康匯聚正能量。在這個新視域條件下,反對和克服特權現象、特權思想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要重點選擇四條路徑:
一是樹立民主法治價值理念,鞏固防治特權現象的思想基礎。要真正防治特權現象,應先從思想上根除“官本位”的特權思想,牢固樹立民主法治的價值理念。一是強化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加強理想信念和從政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黨紀條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使領導干部牢記黨的宗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二是加強黨性修養。多走基層搞調研,多為群眾辦實事,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三是提高民主法治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克服特權思想,思想上做到由“官本位”回歸“民本位”,嚴格依法辦事,講求公平正義,做到在法律、紀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奠定防治特權現象的社會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特權現象之所以能夠滋生和蔓延,歸根到底還是生產關系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造成的。因此,在現階段要防治特權現象,就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企業間的關系,徹底解決政府與市場各自職能自主發揮的問題。通過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應有作用,從根本上削弱特權現象生存的社會經濟基礎。
三是建立有法可依的制度體系,形成防治特權現象的剛性依據。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制度問題不解決,特權行為無法消除,以人為本和執政為民難以落到實處。一是要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度的權力運行機制。將過分集中的權力進行適當分解,從制度和體制上杜絕個人說了算的特權現象,使權力在既定的范圍和軌道上運行,防止權力越軌。二是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公開性方面,堅持開放式選人原則,給人們提供充分競爭的機會。公平性方面,堅持選賢任能原則,憑能力和業績選人。公正性方面,堅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原則,使人力資源得到科學、合理配置。三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擴大基層民主,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必須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加強制度建設,狠抓制度執行,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權力乃至預防權力犯罪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根本上遏制特權思想、預防權力腐敗、維護法律尊嚴。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的監督,扎牢防治特權現象的堅強防線。“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特權最怕見陽光。在擴大黨務公開、政務公開、辦事公開范圍的基礎上,整合社會監督資源,進一步協調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等力量,健全巡視制度,實現有效監督。一是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的監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保證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是加強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在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充分發揮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的監督、司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的作用,增強各級監督機關的權威性,保證監督權力的正確行使。三是重視輿論監督,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公開、公示、公告的作用,通過新聞報道的形式,將領導干部的權力行使等情況全面公之于眾,擴大影響力,增強震懾力。四是拓寬群眾監督。保障群眾知情權,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等方面的建設和管理;暢通監督渠道,維護信訪舉報權利,提高群眾監督的積極性;著力加強事前和事中監督;健全糾正錯誤的機制,真正使“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鐵起來,保證公共權力不被異化為特權,從根本上防治特權和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