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 遠 李曉玲 王育琴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北京 100053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WHO 向其成員國倡議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對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產、流通、使用、監測評價等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制度[1]。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被認為是控制藥品費用、提高衛生服務質量的基石[2]。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既可解決疾病防治的基本需求和群眾用藥的公平可及,又涉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管理、人事、收入分配等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有利于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創新[3]。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將加快建立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作為醫改四大工程之一。
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進過程中,基本藥物的配備使用是核心環節,廣大基層醫務人員不僅是人民群眾用藥的提供者,更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主力軍,基層醫務工作者對國家基本藥物的認知及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基本藥物的推進效果[4]。本研究通過對北京市4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進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問卷調查,了解基本藥物制度在北京的實施效果,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2011年10月1~31日采取分層抽樣的方法,按照不同GDP 發展水平(發達、較發達、欠發達),從北京18個區縣中,抽取朝陽(發達)、海淀(發達)、大興(較發達)、延慶(欠發達)4個區縣,每區縣1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計48家。調研對象為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
采用國家課題組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被調研者的基本信息、是否參加了基本藥物制度的相關培訓、對基本藥物制度的支持度、對基本藥物的熟悉程度、認為基本藥物能否滿足醫療需要、大多數患者對基本藥物的接受程度及基本藥物制度對其收入的影響。
問卷由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區縣的社管中心派調查員進行現場調研,并當場回收。原始問卷最后由各社管中心統一上報北京課題組負責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調查數據采用Epidata 3.1 錄入,用Excel 2003 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構成比進行描述。
本調查于2011年10月進行,共計發放問卷1366份,回收有效問卷1310份,有效回收率為95.9%。調查對象中25家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家為鄉鎮衛生院。被調查的醫務人員分布科室共計41個,平均年齡(34.2±11)歲,其中,女性占73.2%,男性占26.8%,被調查者一般情況分布見表1。

表1 被調查者的一般人口社會學特征
41.2%(540名)的醫務人員參加了基本藥物相關培訓,58.8%(770名)的醫務人員未參加基本藥物相關培訓。參加培訓的醫務人員,86.3%(466/540)的對培訓滿意,可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相關培訓質量較好。
本研究分別從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制度的支持度、熟悉程度及對其收入的影響3個方面進行統計,其中74.8%的醫務人員支持基本藥物制度,56.1%的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的名稱、療效、治療疾病及價格等熟悉,80.4%的醫務人員認為基本藥物制度對其收入無影響。見表2。
本調查分別從基本藥物能否滿足患者醫療需要、對方便群眾看病、節省藥費開支的實際效果及接診的大多數患者對基本藥物的接受程度3個方面進行統計,其中,認為基本藥物能滿足患者醫療需要者占62.2%,認為基本藥物對方便群眾看病、節省藥費開支有效者占69.6%,認為接診患者愿意使用基本藥物者占57.8%。見表3。
從調查對象的人口社會學特征可見,本次調查人群廣泛,醫師為主要調查人群,職稱分布中級職稱及以下人員多,學歷分布大專及以上人員多,普遍性較高,代表性較好。提示統計結果基本可以反映北京市基層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制度的總體認知情況。

表2 醫務人員自身對基本藥物制度的態度

表3 醫務人員認為基本藥物制度對患者的影響
從理念層面來看,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基本藥物的宣傳與培訓是有效推廣基本藥物制度的前提和基礎。本研究顯示,41.2%(540 名)的醫務人員參加了基本藥物相關培訓,58.8%(770 名)的醫務人員未參加基本藥物相關培訓,高于文獻報道的33.2%的比例[5]。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醫務人員未參加相關培訓,可見應進一步加強基本藥物制度的培訓力度。另外,基層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制度的態度及其對基本藥物目錄藥品的熟悉程度,會對基本藥物的處方優先使用產生直接影響。本研究中,接近3/4 的醫務人員支持基本藥物制度,說明基本藥物制度得到了北京市基層醫務人員的廣泛的支持與認可,有利于基本藥物制度的落實與推進。但是,接近一半的醫務人員對基本藥物名稱、價格等不熟悉,折射出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再教育的必要性。針對此種情況,應建立專門的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臨床醫師和藥師等組成的師資隊伍,進行系統培訓。培訓內容應具有實用性,建議編寫專門的教材,內容包括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目的和意義、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基本藥物的臨床應用知識、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等。為了保證基層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培訓的方式應靈活多樣,除了面對面集中培訓之外,還可借助網絡平臺,建立專門的學習網站,方便基層醫務人員在業余時間自學[6]。
從操作層面來看,醫務人員是落實基本藥物制度的主力軍,而患者是基本藥物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可以反映基本藥物的實際落實效果。本研究顯示,醫務人員認為基本藥物能滿足患者醫療需要的占62.2%,說明2009 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及北京市增補目錄仍需完善。李鴻浩等[7]研究顯示,2009 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不適合城市,只適合農村;目錄中無兒童常見疾病用藥及適應劑型,并且慢性病用藥(如糖尿病、高血壓用藥)太少,不利于實現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醫改目標。另外,由于基本藥物實施“零差率”銷售,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醫務人員的收入產生影響。調查顯示,北京地區80.4%的醫務人員認為基本藥物制度對其收入沒有影響,而認為收入顯著減少的僅占3.1%,可見北京市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償機制還是卓有成效的,這對于穩定基層醫務人員的隊伍,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具有積極意義。針對以上情況,可將本次調研反映出的基本藥物目錄不完善的問題反饋給政府決策部門,并且可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了解北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求的具體類別及品種,從而完善北京市基本藥物增補目錄。不斷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在北京的實施,早日實現新醫改的目標。
最后,從政策層面來看,應進一步加強基本藥物制度的法律地位[8],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評估與監測,將其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評估體系,使基本藥物制度能真正落到實處。另外,政府應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投入,建立多渠道的長效補償機制[9],保障醫務人員的合理待遇水平,并調動醫務人員使用基本藥物的積極性。最后,國家還應繼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10],要通過循證醫學的研究結果,及時更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保證基本藥物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藥可用”,滿足人民群眾到社區就診的用藥需求,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的醫療模式,充分利用醫療資源。
[1]WHO.How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 national drug policy[EB/OL].2nd edition.http://apps.who.int/medicined-ocs/en/d/Js2283e/4.html.2001.2009-12.
[2]Richard L,Brenda W,Andy G.25 years of the WHO essential drug list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Lancet,2003,361(9370):1723-1729.
[3]李克強.不斷深化醫改,推動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醫藥衛生體制[J].求是,2011,(22):3-10.
[4]劉文斌,李躍平.推行基本藥物的措施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10):674-675.
[5]閆抗抗,楊世民,方宇,等.377 名基層醫師對國家基本藥物認知情況的 KPA 調查[J].中國藥房,2010,21(44):4209-4212.
[6]李敏,劉玉,張濤,等.新疆醫務工作者對2009 版國家基本藥物認知與培訓需求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29-34.
[7]李鴻浩,楊曉妍,王帥,等.成都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或業務骨干對09 版國家基本藥物認知與培訓需求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7):804-810.
[8]胡霞,黃文龍,李亞楠.在新醫改中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議[J].中國藥業,2010,19(4):2-3.
[9]王洪濤,唐玉清,劉云云,等.我國基本藥物制度政策效果評價——基于山東、湖北、四川三省的監測數據[J].中國衛生政策,2012,5(4):30-34.
[10]馬騁宇,常文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運行效果實證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1,3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