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 組
辛忠明是蒲縣太林鄉河底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任職多年來,他馬不停蹄地通水、修路、建橋、平地、養蝎,讓這個偏僻、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大變了樣!辛忠明連續兩年被蒲縣縣委、縣政府授予“重點工程建設模范個人”稱號,連續五年被評為“模范村干部”。
1995年,辛忠明高票當選為河底村武家崖村民小組長。他一上任,就下決心要讓村民用上干凈的自來水,并帶上八九個村民反復上山找水。水源雖然找到了,但能否把水引到村民家還是個未知數。一心想讓村里通水的辛忠明急了,在群眾面前竟把自己的一個手指剁了下來,以示忠心。
憑著這種執拗勁,汨汨清泉終于從村民的水龍頭里流出。任職多年的老支書任福寶拍著他的肩膀說:“忠明老弟,你確實干得好。”
2003年,辛忠明和困擾河底村多年的路“杠”上了,他多方籌集資金,克服重重困難,修通了河底—道角—腰峽8公里的砂石路。2011年,借全省“五個全覆蓋”的東風,實施了農村街巷硬化,將村里長長短短的土路全部變成水泥路。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辛忠明有敢想敢干的魄力。2004年,他籌資新建了武興河橋梁,既美觀又實用,解決了群眾過河難的問題。2010年,辛忠明把阻擋群眾出行的河道硬生生改了,使河底村的耕地面積從3000多畝增加到4200多畝。2012年,辛忠明提出“十年看河底”的綠化荒山計劃,栽植柏樹6萬多株。來過河底村的人無不驚嘆。
“種植增糧,養殖增錢。”這是辛忠明打出的村民致富兩張牌。
經過認真研究,他將目光鎖定在市場看好的蝎子養殖上。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外出實地考察。2012年5月,他組織68戶村民,每戶入股5萬元,共同組建了“蒲縣鼎旺達金蝎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比他參觀過的企業還大。
走進設施先進的人工恒溫生態養蝎池,門口處由非洲帝王蝎負責把守,而蝎池里則由東亞鉗蝎坐鎮。在辛忠明的精心照料下,蝎子的成活率和繁殖率都很高,每個蝎池里都爬滿了密密麻麻的金蝎寶寶。為了進一步擴大生產和深加工,他們又新建了3座1800平方米的人工恒溫生態養蝎池,1座800平方米深加工車間,1座400平方米庫房。養蝎場讓村里近百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吸引了許多外出打工的農民回鄉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可望從3000元提高到2萬元左右,河底村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特色產業狀元”。
今年,他們又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兩個十萬畝”農業發展規劃號召,組織村民連片栽植核桃734畝、馬鈴薯300余畝。
“煥乎文章堯王講話處,巍哉武崖蒲子富庶村。”這是寫在河底村武崖門樓上的一副對聯,記錄著河底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昭示著河底村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