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8月13日報道,日前,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審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
點評: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催生大眾文化需求的提升,文藝晚會的繁榮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但反觀當下的很多晚會,費用動輒上千萬過億,只顧明星大牌和視覺排場,形式和內容卻難以承載文藝發展的訴求,特別是那些由財政資金買單的晚會,更涉嫌公款濫用。更重要的是,這些令人咂舌的豪華晚會,很多時候并非針對大眾的文藝需求,而是帶有官員的政績目的,甚至有些直接是“公款追星”,與民眾的文藝需求相脫節。
此時,中宣部等五部門發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特別是“對違反本通知規定、耗資巨大、奢華浪費的,要嚴肅查處。”可以說,這是整治各地各部門在操辦文藝晚會或節慶演出中存在奢華浪費、競相攀比、豪華鋪張的一劑猛藥。
但一項通知或規定是遠遠不夠的,提倡節儉辦晚會,除了加強監督力度,更要考慮長遠的機制建設,實現從“不準辦”走向“不能辦”、“不愿辦”,以此形成一種新的文化觀和權力品質,才能真正確保健康的文藝繁榮。同時,還要有可量化的標準和可操控的度數。否則,再好的規定、再好的意見執行起來也難盡人意,更可能出現“兩張皮”現象。因此,只有重拳出擊,輔以相關的制度和措施配套出臺,才能讓晚會回歸文藝,避免晚會繼續被奢華“包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