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有機磷中毒屬于臨床急癥,治療原則是及時、對癥。傳統療法包括洗胃、機械通氣、解磷定及阿托品[1]。阿托品是傳統有機磷中毒的首選用藥,但用后病情容易出現反復,因呼吸機麻痹而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所以救治率不穩定。自從新藥鹽酸戊乙奎醚研制成功,漸漸取代了阿托品的絕對地位,但兩種藥物的療效差距及優勢仍需考證,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8月-2011年8月項城市中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有機磷中毒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6~74歲,平均年齡為(38.2±2.5)歲;均在服毒后2h內就診,其中輕度中毒者17例,中度中毒者9例,重度中毒者4例。入院時22例有意識,8例昏迷。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中毒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特點 中毒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昏、腹痛、嘔吐、流涎、汗出無力、視力模糊、氣悶、表情淡漠、步履艱難,嚴重患者可見瞳孔縮小,呼吸困難,心律不齊,血壓迅速下降,大小便失禁等[2]。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首先洗胃催吐,清洗皮膚殘留毒藥,應用解磷定,應用機械通氣,監測生命體征,對重癥患者給予脫水劑(腦水腫)、強心利尿劑(心功能不全)、抗休克治療(休克者),并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3]。
觀察組用鹽酸戊乙奎醚治療,對照組用阿托品治療。鹽酸戊乙奎醚2.0mg,肌肉注射,30min后追加2.0mg,此后間隔8h一次,觀察癥狀出現口干皮膚干,心率恢復至80次/min時減藥量,至膽堿酯酶活力恢復至正常值1/2以上時停藥觀察;阿托品10mg靜脈注射,30min追加2.0mg,阿托品化后逐漸減量,至膽堿酯酶活力恢復至正常值1/2以上時停藥觀察[4];比較兩組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時間和住院天數。
1.4 療效標準 (1)顯效:患者脫離危險,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神經系統無后遺癥;(2)有效:患者脫離生命危險,生命體征基本恢復,肌肉無力,煩躁,有神經系統后遺癥;(3)無效:患者生命指征恢復不確定;(4)死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天數 觀察組患者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時間和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死率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有機磷農藥是一種劇毒農藥,沾染后可以通過所有皮膚黏膜吸收,包括皮膚表面和胃腸道、呼吸道,然后在肝臟轉化,與血液或神經系統內的膽堿酯酶結合,形成磷酰化膽堿酯酶,引起蓄積中毒,導致中毒反應[5]。很多人只有經胃腸道中毒才就診,而皮膚接觸和呼吸道吸入都忽略,所以在體內積聚多了,就會出現慢性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腹瀉,汗多,四肢無力或體位轉換困難,以后逐漸加重,抬頭伸頸乏力,吞咽困難,胸悶,嘔惡,血鉀正常,有時體檢卻無明確診斷。當副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增快,患者會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嚴重時出現肌肉痙攣和麻痹,瞳孔縮小,如果出現呼吸肌麻痹,會導致死亡;傳統治療以阿托品為主要救治方法,但阿托品是周圍抗膽堿藥,對中樞神經無作用,而且半衰期短,僅為2h左右,所以治療需要短時多次用藥,臨床在判斷是否達到治療標準時,不易掌握劑量,難免會造成藥物中毒或反跳,而鹽酸戊乙奎醚是新型的、選擇性比較強的抗膽堿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同樣有作用,藥物起效快,半衰期長,是阿托品的3倍左右。所以給藥次數明顯減少,用量易掌握,患者用藥后毒副反應小,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并且預后效果好,所以對待有機磷中毒患者,應用鹽酸戊乙奎醚比傳統用藥更節省救治時間,對患者預后恢復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郭淮蓮,王慧莉,董偉偉.誤診為格林-巴利綜合征的有機磷中毒 1 例[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11):696-698.
[2]蘭淑云.鹽酸戊乙奎醚治療有機磷中毒的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9(1):54-56.
[3]徐稟起.鹽酸戊乙奎醚治療有機磷中毒35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5):692-695.
[4]劉君,田倉通,康峰.鹽酸戊乙奎醚治療有機磷中毒43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6):755-757.
[5]石文芳.鹽酸戊乙奎醚救治89例急性有機磷中毒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