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
據說,上海的石庫門是當年在傳統徽派建筑的基礎上結合了西式排屋的特點,經過數次改良而成。時至今日,就在上海,在這鋼筋叢林之間、玻璃幕墻之內,還有這樣一家以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筑元素為店面特色的餐廳——“品粹” 生態宴主題餐廳。
餐廳毗鄰盧浦大橋和徐匯濱江,與黃浦江只一箭之遙。若身處臨江的包間,江上行船與對岸的世博園一覽無余,氣象萬千盡收眼底。
餐廳的每一個角落都深深地打上了徽派藝術的烙印。無論是大堂還是包間,都以灰白色調為主,古樸、典雅,輝映著徽州民居的粉墻黛瓦。包間的設計更是獨具匠心,每一間都別具一格,有的好似大家閨秀,大氣端莊;有的則如小家碧玉,細膩溫婉。設計者還巧妙地將頗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四合天井移到了包間內,四周的墻上飾以格窗,令整個包間頓時顯得清逸、通透起來。餐椅上的裝飾花紋與其說是一幅幅寫意山水,不如說更像是馬頭墻上歲月留下的青色斑痕。
雖則庭院深,不忘山中味?!捌反狻钡牧硪淮筇厣闶瞧鋪碜园不沾髣e山的天然食材。大別山的原始森林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原生態、無污染的生長環境,“品粹”從中甄選食材,對民間傳統制作工藝改良、創新,將原本平淡無奇的農家菜巧妙地點化成新穎別致的徽式創意料理,其中更不乏精彩絕倫的神來之筆。
大別山雪水臭豆腐
嗜臭,是徽州和浙江寧紹一帶人飲食的共同特點。不過其臭雖一,其味各異。不同于浙江臭豆腐的濃郁熱烈,這道“大別山雪水臭豆腐”的臭,綿長而不劇烈。剛上桌時并不急著“顯山露水”,等到入口之后,清醇細潤的豆腐滑過舌尖,那臭豆腐特有的風味才慢慢在口中彌散開。等你聞到這“私人專享”的臭味時,口中的臭豆腐早已鮮香畢現,令人回味無窮。
之前還在糾結這“雪水”是否名符其實,此時方知店家的良苦用心。原來這雪水臭豆腐就好比《紅樓夢》中妙玉取梅上香雪沖泡的體己茶,不可豪飲,只能細品。
山澗蝦米羹
一般說來,海蝦總有一股海腥味,而河蝦多少有些土腥味。這道“山澗蝦米羹”選用皖西霍山一帶溪澗的小蝦。它們似精靈般在石縫、砂礫間穿梭跳躍,順著溪流而下,汲取天地精華,不僅沒有一絲腥氣,還帶著些許溪水賦予的清甜甘冽。
雖然蝦米是這道菜的主角,卻并非一枝獨秀。清代文學家李漁食蝦,不主張 “單盛一簋”,而是“和入諸品,則物物皆鮮”。因此,“品粹”將蝦同時佐以五花肉丁、香菇丁、花生米、土雞蛋,再用山芋粉調成湯羹,制作出這道營養豐富、香醇潤滑的養生湯。
大別山農家紅燒肉
人人都吃過紅燒肉,它太過于家常,卻也因此令許多餐館頭疼。因為各家有各家的燒法,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上海人吃慣了甜糯的紅燒肉,“品粹”想要在此獨辟蹊徑著實是需要一番勇氣的。
這道“大別山農家紅燒肉”雖及不上蘇式紅燒肉的“濃油赤醬”,卻也一樣的油光水滑。肉并不切塊,而是切成肥瘦相間的肉片。一片入口,嘗不到早已習以為常的甜膩軟糯,卻多了份似曾相識的咸香酥脆。城里人家中的不銹鋼鍋子是燉不出這種滋味的,大概只有農家的土灶大鍋和噼啪作響的劈柴才能煸炒出土豬肉的醇香。
是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屬于自己的紅燒肉,那其中便是家的味道。
相傳大別山因詩人李白一句“此山大別于他山也!”的贊嘆而得名。主推大別山生態餐飲的“品粹”在餐館林立的滬上也是獨樹一幟。盡管其主打的是農家菜,卻絲毫沒有俗氣和土氣。你能感受到的是山林中萬物生長的朝氣,屋檐下談笑風生的生氣,隱隱又透著份天地間放浪不拘的豪氣。酒過三巡,已覺蕩氣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