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德,李 舒,劉建軍,劉見平,劉都才,周國輝
(1.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 長沙410125;2.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廣東 廣州510642;3.常德市鼎城區(qū)農(nóng)業(yè)局,湖南 常德415100)
由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是近年來南方地區(qū)新發(fā)生的一種重要水稻病害。該病暴發(fā)性強,擴展蔓延快,危害大,目前在湖南省普遍發(fā)生。2009年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病面積達數(shù)萬hm2,經(jīng)濟損失達數(shù)千萬元。2009~2012年對湖南省的主要水稻栽培品種的抗病性、發(fā)病程度和癥狀類型等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研究[1-3]。2010年湘南局部地區(qū)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生嚴重,如江華瑤族自治縣中稻發(fā)病面積9 333 hm2,平均病叢率達60%。根據(jù)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湖南省水稻可能受到多種病毒的侵染,近年SRBSDV、RRSV和RBSDV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這3種病毒引致的田間癥狀較為相似,田間調查時容易混淆。為明確上述3種病毒在湖南省的發(fā)生與分布情況,2011年在湘北、湘中和湘南各選1個縣,采集了72個表現(xiàn)矮縮病癥狀的中晚稻病株樣品,對其進行了SRBSDV(由白背飛虱傳播)和水稻病原病毒水稻齒葉矮縮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由褐飛虱傳播)的RT-PCR檢測,并對其中10個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了普通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由灰飛虱傳播)檢測。
2011年8~10月,從湖南省湘北的常德、湘中的長沙和湘南的永州共計采集了中晚稻水稻秧苗、植株、稻谷等72個表現(xiàn)矮縮病癥狀的病株樣品,并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對樣品進行分類描述。
1.2.1 總RNA抽提 取所采病害樣品的葉片進行RNA抽提。每個樣品取1 g左右,加入10粒直徑2.5mm的玻璃珠和700μL Rnaiso Plus提取液,用Mini Bead Beater充分研磨1.5min;加氯仿500 μL劇烈振蕩15 s,冰浴10 min,4℃、12 000 r/min離心15min;取其上清液再加氯仿500μL劇烈振蕩15 s,冰浴10 min,4℃、12 000 r/min離心15 min;取其上清液加等體積的異丙醇約400μL輕微晃動,-20℃靜置15 min,4℃、12 000 r/min離心15 min;棄其上清液,加80%DEPC乙醇1 mL,-20℃旋轉混合;棄其上清液,再加無水乙醇1 mL,-20℃旋轉混合;棄其上清液風干10 min,加100 μL DEPC ddH2O,輕彈溶解。將抽提得到的總RNA于-20℃保存。
1.2.2 RT-PCR檢測 根據(jù)已報道的SRBSDV和RRSV基因組序列,分別設計了2對SRBSDV特異引物(S5-OF/S5-OR、S10-OF/S10-OR)用于該病毒的雙重檢測;1對RRSV特異引物(RRS8+/RRS8-)和1對RBSDV特異引物(RBSDV+/RBSDV-),用于相應病毒的檢測(表1)。

表1 引物信息
一步法RT-PCR以稻株樣品的總RNA為模板,采用TaKaRa公司的PrimeSprit One Step RTPCR KiT Ver.2試劑盒進行。其25μL反應體系含有12.5μL 2×Reaction buffer,1μL 10μmol/L上、下游引物,0.5μL 40 U/μL RTase,1μL總RNA模板,9μL RNase-free H2O。RT-PCR熱循環(huán)條件為:50℃30min;94℃預變性2 min;94℃變性30 s,52℃復性30 s,72℃延伸1.5 min,35個循環(huán);72℃延伸5 min。擴增完成后,取5μL RT-PCR產(chǎn)物進行1.2%瓊脂糖凝膠電泳,并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中觀察檢測結果。對檢測為陽性的樣品,將其RT-PCR產(chǎn)物交由上海英駿生物技術公司進行純化和直接測序,并對檢測結果進行驗證。
1.2.3 病害分級 2010年從大田中割取不同株高的水稻植株,在實驗室仔細辨認植株病害癥狀后,再按株高分為無病株、有癥狀但矮縮不明顯、有癥狀矮縮約1/4、有癥狀矮縮約1/3、有癥狀矮縮約1/2等5類,再詳細考查株高、實粒數(shù)、空粒數(shù)和千粒重等性狀。根據(jù)項數(shù)不相等成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t測驗,對株高、實粒數(shù)和空粒數(shù)進行t測驗,t測驗不顯著的植株再重新調整分組,直到3個性狀的t測驗全部達顯著為止。
田間采集的矮縮病株癥狀有4種主要類型。(1)植株矮化、葉片皺縮、莖稈有蠟淚、有倒生氣生根、有高位分蘗,這是典型病株癥狀。(2)植株矮化、葉片皺縮、莖稈有蠟淚、有倒生氣生根、無高位分蘗。湘中長沙采集的矮縮病株該癥狀較多。(3)植株矮化、葉片皺縮、有高位分蘗、無倒生氣生根、莖稈無蠟淚。湘北常德采集的矮縮病株該癥狀較多。(4)植株不矮化、葉片皺縮、有倒生氣生根、有高位分蘗、莖稈無蠟淚。湘中長沙溫室中采集的矮縮病株該癥狀較多。此外,還有只植株矮化;只有倒生氣生根;植株矮化、有倒生氣生根;葉片皺縮、有倒生氣生根;葉片皺縮、有高位分蘗等幾種癥狀類型,但數(shù)量不多。
RT-PCR檢測及產(chǎn)物測序結果表明,采集的72個樣品中有14個(19.44%)含有SRBSDV(圖1),此結果與張松柏的研究結果一致[4]。所有樣品均未檢出RRSV。另從未檢出SRBSDV的樣品中根據(jù)不同癥狀選取10個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RBSDV檢測,亦未檢出該病毒。

圖1 部分樣品的SRBSDV雙重RT-PCR檢測
72個檢測樣品中,表現(xiàn)出第1種癥狀的樣品有14個,其中9個(64.3%)檢出帶毒;表現(xiàn)出第2種癥狀的樣品有23個,其中3個(13.0%)檢出帶毒;表現(xiàn)出第3種癥狀的樣品有2個,第4種癥狀的樣品1個,均未檢出帶毒;表現(xiàn)其他類型癥狀的樣品有19個,其中2個(10.5%)檢出帶毒;與典型病株同叢的健株樣品13個,均沒有檢出病毒。
如表2所示,在明確有無病害癥狀的基礎上,采用株高和結實情況2個指標,可以很好地區(qū)分病害的不同危害程度。0級:沒有任何病害癥狀,株高及結實正常,就屬于正常植株;1級:至少有1種類型的病害癥狀,株高及結實情況約為正常植株的4/5;2級:有1種類型以上的病害癥狀,株高及結實情況約為正常植株的3/4;3級:有多種類型的病害癥狀,株高及結實情況約為正常植株的2/3;4級:有1種類型以上的病害癥狀,株高及結實情況不到正常植株的1/3。2011~2012年再次對病害的分級標準進行了驗證,結果證明該病害分級能較好地符合病害實際發(fā)生危害的情況。

表2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不同病級植株考查結果
雖然湖南省每年褐飛虱都有大發(fā)生,2011年晚稻也危害嚴重[5],但所檢測樣品都沒有檢測到齒葉矮縮病毒,這可能是由于遷飛遲、帶毒率低等緣故。灰飛虱每年都有發(fā)生,且發(fā)生早,但對中晚稻的危害不重,故所檢測的樣品中也沒有檢測到普通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白背飛虱在湖南省每年都有發(fā)生且與中晚稻秧田期和營養(yǎng)生長期吻合,故由白背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檢出率較高,可能與當?shù)啬戏剿竞诎s病毒的其他寄主植物較為豐富有關。
研究結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樣品檢出率占全部檢測樣品的比例為19.44%,占有病害癥狀樣品的比例為23.73%,均屬較低水平,與當年大面積發(fā)病情況較輕是一致的。莖稈有蠟淚癥狀的樣品(第1、2種類型)病毒檢出率較高,因此可以把樣品是否具有蠟淚,作為判斷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一個典型癥狀。其他類型的樣品雖然沒有蠟淚,但能檢測出病毒,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毒侵染較晚,癥狀表現(xiàn)(如蠟淚)還不充分,所以也不能忽視。而第3、4種類型樣品,由于不具有蠟淚這個典型癥狀,沒有檢測出病毒,所以可以認為不是由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的。建議在對病害進行分級調查時,采用0~4級的分級標準。
[1]陳聲祥,張巧艷.我國水稻黑條矮縮病和玉米粗縮病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學報,2005,32(1):97-103.
[2]徐志德.水稻黑條矮縮病在湖南普遍發(fā)生[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0):141.
[3]劉見平,徐志德,劉都才,等.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病調查及其原因分析[J].雜交水稻,2012,27(4):72-75.
[4]張松柏,張德詠,劉 勇,等.2009年造成湖南省水稻大面積矮縮的是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J].植物保護,2010,36(4):98-100.
[5]周國輝,張曙光,鄒壽發(fā),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生特點及危害趨勢分析[J].植物保護,2010,36(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