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尚開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710043,西安∥高級工程師)
為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方便管線的敷設,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大量選用電纜配電。由于電纜自身結構的特點,其供電線路充電容性無功功率比較可觀。一般情況下,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逐年增大,行車運營組織也按此特點,依運營年度計劃逐步提高行車對數。對供電系統而言,供電負荷隨運營年度的延伸而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存在白天運營、夜晚檢修的特點,每天停運期間,主要是部分低壓配電負荷需要供電。從不同運營年度、每天不同時段這兩方面來看,供電系統有功功率存在較大的差別;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電纜線路所產生的無功功率無法由系統平衡,功率因數不理想。而供電部門對功率因數所應達到的標準有相應的規定,凡功率因數達不到規定的用戶,供電部門在標準電費的基礎上,按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的收取。這樣,勢必增加了軌道交通運營成本,因此,對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功率因數的特點及規律進行研究,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西安城市軌道交通某線路為例,對各運營年度功率因數作初步探討。
該線路全長35.2km,共設車站28座(其中換乘站10座),全線采用地下方案。另外,設車輛段、停車場各1座;正線設置13座牽引變電所,車輛段和停車場分別設置1座牽引變電所。全線設置2座主變電站,外部電源采用110kV雙回電纜線路;中壓網絡采用35kV電壓等級,共設置8個中壓供電分區。
該線供電系統110kV外部電源線路采用單芯電纜,其截面為800mm2,總長度約120km;35kV中壓網絡采用單芯電纜,其截面有400mm2和185 mm2兩種,總長度分別為133km和252km;低壓配電采用三芯電纜,總長度約600km。
該線路所用電纜的電容參數見表1所示。

表1 電纜的電容參數
電纜的電容無功功率可按式(1)進行計算:

式中:
Q——電纜無功功率,kVar;
ω——角速度,取值為314rad/s;
C——電纜的電容,μF/km;
Uφ——相電壓,kV。
根據表1的參數,分別計算出各區段電纜所產生的無功功率(見表2所示)。

表2 各區段電纜無功功率
因線路建成后,供電系統配置基本穩定,故而可以認為運營期間電纜的無功電量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根據相關產品參數及系統配置,計算可得供電系統110kV主變壓器、35kV整流變壓器、35kV動力變壓器的總有載損耗功率為1 532.4kW,空載損耗功率為461.5kWh。據此,并結合變壓器帶載及空載運行時間,可計算出供電系統所有變壓器有載、空載的電量損耗。
主變電站帶電后,電通至試運營期間,全線負荷主要為車站照明、通風、調試、列車試車等負荷。此時段各電力設備處于調試、試運行狀態。按一般經驗,該運行時段動力、照明負荷可估算為正式運營后負荷的20%。
對于牽引負荷而言,1列車按全天試跑一趟計算。經牽引仿真計算,列車上行方向能耗為892 kWh/列,下行方向能耗為1 001kWh/列,則1列車1次的上下行總牽引能耗為1 893kWh。
因眾多用電設備處于試運行狀態,按一般經驗,在試運營期間,全線動力、照明負荷可按正式運營后負荷的60%計算。
列車按全天運行10h、50對列車計算,其牽引能耗為94 650kWh。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進入正式運營后,動力、照明負荷相對穩定。為簡化計算,可按各運營年度動力、照明負荷相同考慮。根據設計數據,正式運營后,該線路全天運行期間動力、照明平均功率為10 159.8 kW。按全天運行18h計算,正式運營期間能耗為182 876kWh/d。
牽引負荷因全天運行列車對數相差較大,故不同運營年度牽引負荷有比較大的差異。
該線路列車的行車交路見圖1所示。

圖1 行車交路
按行車計劃,各運營年度全天運行的列車對數如表3所示。

表3 各運營年度全天列車運行的對數
根據上述行車計劃計算,各運營年度全天牽引能耗見表4所示。
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夜間停運后,其動力、照明負荷大幅減少。據運行經驗,停運后的動力、照明負荷可按白天運營負荷的10%左右考慮。
綜合各運營年度城市軌道交通運行和停運期間各電量參數,根據系統功率因數與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的關系(見式(2)),可分別計算出各運營年度在110kV計量側的功率因數。詳細數據見表4。

式中:
cosθ——功率因數;
Q——無功功率,kVar;
P——有功功率,kW;
式中有功功率大于無功功率時取正值,有功功率小于無功功率(即容性無功返送)時取負值。

表4 各運營年度、各運營期間功率及功率因數
為直觀分析各運營年度功率因數變化情況,可歸納出各運營年度運行、停運和平均的功率因數變化曲線(見圖2)。

圖2 各運營年度功率因數曲線
就每天而言,夜間停運后功率因數偏低,出現了容性無功返送的現象。就長期而言,電通至初期運營期間平均功率因數明顯偏低。待進入初期運營后,功率因數可以達到0.9以上,符合電力系統對用戶的要求;隨著運營年度的延伸,其數值更趨理想。
針對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功率因數的特點,為提高供電質量,同時為減少供電部門罰款,減少用戶電費支出,在考慮投資的基礎上,有必要對這一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
我國現行的兩部制電價制度,總支付電費包括基本電費、電量電費和按功率因數調整電費三部分。供電部門一般按平均功率因數收取電費。該線路平均功率因數較低的運營時段主要是從開通到初期運營,若不采取相應的補償措施,對供電系統的罰款是相當可觀的。根據供電部門規定,其對功率因數的獎懲措施如表5。

表5 以0.90為標準值的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表
在電通至試運營期間,時間大約為1年,其供電系統年用電量如下:

式中:
W——年用電量;
W牽引——年牽引負荷用電量;
W動力、照明——年動力、照明負荷用電量;
W損耗——年變壓器本體耗電量。
期間平均功率因數為0.23。按照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規定,若按0.7元/kWh計算,則需多支出電費1 743.05萬元。
試運營時間為3年,供電系統年用電量:

期間平均功率因數為0.65。按照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規定,若按0.7元/kWh計算,則需多支出電費2 179.98萬元。
進入初期運營后,功率因數可達0.9以上,不會產生罰款支出。綜合考慮電通及試運營期間電費情況,共計多支出電費為3 923.03萬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通電至初期運營期間,軌道交通平均功率因數偏低。若能在主變電站集中裝設適當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以平衡供電系統內電纜的無功電量,這對提高功率因數是非常有利的。以采用SVG型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為例,按該線所需安裝容量,設備采購、安裝總投資約為500萬元,其投資額大大低于由功率因數偏低所造成的電費增加,投資效益是顯著的。
除了減少電費支出,采用SVG等類型的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提高功率因數后,還可以降低線路的損耗,改善諧波和負序對公用電網的污染,有利于提高變壓器容量的利用率,優化電能質量,故綜合效益明顯。
基于西安城市軌道某交通線路供電系統的基礎數據計算,本文分析了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功率因數的特點。對于不同線路,其數據會有差異,但由于各地城市軌道交通構成及運營組織有其相似的特點,從定性的角度分析,總體趨勢是隨著運營年度的延伸、供電負荷的增加,功率因數亦將逐步提高。
針對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這一特點,在選用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時,建議考慮其結構應便于拆裝,以供后續線路共享使用。
[1]李力鵬,方攸同,盛家川,等.城市軌道交通2種供電方式下供電系統功率因數分析[J].中國鐵道科學,2009,30(6):67.
[2]李建民,徐堅.基于SVG的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功率因數補償研究[J].變壓器,2008,45(2):5.
[3]穆志光,李漢卿.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無功補償的研究[J].電氣化鐵道,2006(4):30.
[4]康明才,張俊芳,陳建業.靜止無功補償裝置在配電系統中的應用[J].國際電力,2004,8(6):37.
[5]水利電力部,國家物價局.(83)水電財字第215號 關于頒發《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通知[S].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