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王長朋,龐丹,孫鋒,黃少東
(1.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九研究所,重慶 400039;2.遼沈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 110045)
熱擠壓成形是針對高強度鋼深孔精密成形的工藝方法,通常采用正擠壓預成形,再以沖頭進行反擠壓成形內孔的方法。在成形過程中,熱擠壓模具特別是沖頭的工作條件非常惡劣,工作部分長期處于高溫條件下,需不斷地進行潤滑和冷卻。模具在這種即冷即熱的作用過程中,極易產生冷熱疲勞。同時,在反擠壓工藝過程中,模具還受到復雜應力的作用。由此,對高強度鋼熱擠壓成形模具的失效情況進行分析,有助于改進工藝,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1]。
采用一種新型的模具材料3Cr3Mo3VNb進行試驗,該材料中V的標準質量分數為0.60% ~0.80%,Nb為0.08% ~0.15%。制備工藝采用電渣重熔冶煉,使鋼液純凈,降低硫、磷等雜質的含量,其中P的標準質量分數為小于等于0.03%,S為小于等于0.03%,實際 S為0.0074%,含量得到顯著降低。嚴格遵守工藝質量要求,粉劑需烤透,同時引錠板也要烘烤干燥,在退火溫度為880℃時保溫10 h[2]。
鍛打之前應進行探傷。首次鍛打,先鍛成方棒料,然后探傷、退火。方棒退火完畢后,進入第2道下料工序。下料后,第2次鍛打成形沖頭,用大鍛造比反復鐓拔工藝,三鐓三拔,最后機械加工,保證尺寸要求。
熱處理工藝為在真空爐內加熱,油冷淬火。回火采用3次回火,第1次回火:600℃,空冷;第2次回火:580℃,空冷;第3次回火:580℃,空冷。熱處理硬度為46~48HRC。經熱處理后的金相組織如圖1所示,其組織為回火針狀馬氏體和少量殘余奧氏體,組織均勻,晶粒細小。

圖1 熱處理后的金相組織(500×)Fig.1 The metallograph after heat treatment
沖頭表面處理采用離子滲氮工藝,在表面形成合金氮化物層,強化表面,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如圖2所示。

圖2 離子滲氮后的模具(500×)Fig.2 Ion nitriding die after heat treatment
試驗主要采用以下工藝流程:下料―加熱―預成形―熱擠壓。坯料加熱溫度為1100℃,模具初始預熱溫度為300℃[3]。擠壓成形過程中,模具內腔采用循環水冷卻,每次擠壓前,噴水冷卻沖頭外部,再涂抹石墨乳潤滑劑。模具在擠壓成形工藝試驗時的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

圖3 擠壓工藝過程Fig.3 Extrusion process
當用該擠壓工藝完成數百件工件后,沖頭失效,失效形式主要表現為表面質量較粗糙,并出現較多縱向裂紋。
從圖4觀察沖頭的宏觀形貌,斷口主要出現在接近沖頭頭部的邊緣處。由于沖頭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表面較為粗糙,且發生明顯氧化,因而呈灰黑色。

圖4 沖頭表面斷口Fig.4 Surface fracture of punch
模具表面裂紋源因高溫氧化,斷口特征均不明顯,如圖5a所示。模具芯部斷口均為河流狀解理形貌,屬于典型的脆性斷裂,如圖5b所示。

圖5 斷口形貌Fig.5 Fracture morphology
模具表面有網狀龜裂裂紋,應為基體硬度偏高而表層硬度偏低,或者是在疲勞沖擊載荷的作用下產生應力集中所致,如圖6所示。垂直方向有較粗裂紋,裂紋末端圓鈍,并有塊狀剝落現象,表面形成凹坑,說明較大的循環外力沖擊和擠壓作用導致表面質量較差,如圖7所示。

圖6 龜裂裂紋(50×)Fig.6 Cracking crackle(50 × )

圖7 表面裂紋(50×)Fig.7 Surface crackle(50 × )
在遠離裂紋部位取樣觀察,表層存在明顯脈狀組織,有裂紋存在部位表面組織未發現典型的滲氮層脈狀組織。這可能是因為外力的沖擊作用導致滲氮層被磨損或發生剝落,如圖8、如圖9所示。

圖8 遠離裂紋處的金相組織(500×)Fig.8 Metallograph far away from crackle(500 × )

圖9 裂紋處的金相組織(500×)Fig.9 Metallograph on crackle(500 × )
模具表層組織發生變化,表層組織為回火針狀馬氏體,次表層組織為回火索氏體,再向里的過渡層組織為鐵素體+索氏體,芯部組織為回火馬氏體。這是由于表層組織在高溫工作條件下噴水冷卻發生局部感應淬火,后在冷卻過程中發生了自回火現象,而次表層及過渡層由于自回火溫度偏高而得到索氏體和鐵素體組織,導致次表層及過渡層硬度嚴重降低[4-5],如圖 10—13 所示。

圖10 表層金相組織(500×)Fig.10 Surface layer metallograph(500 × )
對模具芯部進行硬度檢測,結果達到50~52.5 HRC。

圖11 次表層金相組織(500×)Fig.11 Subsurface layer metallograph(500 × )

圖12 過渡層金相組織(500×)Fig.12 Transition layer metallograph(500 × )

圖13 芯部金相組織(500×)Fig.13 Core metallograph(500 × )
1)在循環沖擊載荷作用下,沖頭表層因高溫而發生軟化,使表層硬度降低,導致表層在沖擊方向出現裂紋和表層組織塊狀剝落。
2)模具基體硬度高于技術要求,易造成表面龜裂。
3)表層的滲氮層發生磨損和剝落。由于表面溫度反復升降,表層組織發生變化,導致材料表層與芯部存在較大的組織應力,同時使得表層硬度嚴重降低。
由于模具在擠壓工藝過程中,需進行表面冷卻,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溫度反復升降,產生自回火效應。這時模具表面過渡層硬度低,芯部材料硬度高,極易產生表面脆性斷裂。在模具熱處理過程中,應將回火后的基體硬度控制在44~46HRC,從而提高模具的工作壽命。
[1]吳燕華,朱芬芳,王宏霞,等.銅合金型材熱擠壓模失效分析及改進措施[J].模具工業,2012,38(2):65-68.
[2]熊國鋒,閆明松,符韻.超高強韌性熱模鋼3Cr3Mo3VNb性能及其生產應用[J].精密成形工程,2009,1(2):34-38.
[3]張志明,吳歆,符韻,等.熱收口成形對模具壽命影響的研究[J].鍛壓技術,2007,32(1):60-61.
[4]黃愛云,陳東海,張寶強.鋁型材熱擠壓模具的斷裂及鋼材斷裂韌性的研究[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9(5):57 -60.
[5]劉以寬,陳文覺,張丙,等.鋁、銅熱擠壓模的失效分析[J].上海金屬(有色分冊),1992,13(2):26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