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濱 余 雁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此文為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藝術設計知覺思維研究”課題成果,立項編號:12D020。
藝術設計中的視覺信息傳達設計,由于視覺的觀察及體驗具有其特殊性,使之跨越語言不通的障礙,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通過視覺及媒介進行情感的溝通、信息的傳播、文化的交流,使觀者獲得視覺上的共識、理解與互動。文中所闡述的視覺信息,是指能通過功能正常的視覺器官采集到的各種直觀的、抽象的事物。這些視覺信息可被人為的加工處理成特定的視覺形象,而對于視覺形象的加工、處理則又依賴于對視覺信息的理解和深入發掘。由于藝術設計知覺思維具有多維性,也使得對于視覺信息多維性的探究有了可能性。
所謂“識別”,即是指視覺信息是可以被視覺感知的形態,如形狀、色彩、長短、大小等。多維的識別即是多角度的感知。以圖a為例,顏色、形態等能被視覺器官感知都是基于“識別”基礎所獲得的信息。而且,對于視覺信息的感知通常是較全方位的,而非單一的,對于視覺信息的初步認知就是建立在這些對形象的各方面反映的總和上。
在實際視覺信息傳達過程中,對信息被視覺識別的強弱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視覺信息自身識別性的強弱。這主要受信息的發布者(或是設計者)是否將信息準確的描繪,若不準確則會影響對信息識別的準確性;二是接收視覺信息的對象是否具有相應的識別信息的能力。若接收對象自身理解、識別信息的能力有限,則對該信息的視覺識別也不可能全面到位。
圖a
圖b
所謂“表達”,即是指視覺信息自身所包含的內在含義或象征意義,它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和情感價值。藝術設計就是通過讓受眾識別視覺信息并準確接收其中所表達的內容達到信息傳播的目的。基于多維的識別性的特點,其表達通常也是多維。如圖b,被譽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筆“福”字碑,由于其筆法的運用,使得這個“福”字衍生出諸多含義:多子、多田、多才、多壽、多福,象征“五福合一”“福壽合一”的美好寓意。這一實例充分地展現出,視覺信息自身具有多重含義,也是其具有多維性的表現之一。能否準確地將視覺信息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傳達,不僅需要信息發布者(或設計師)對信息自身的豐富內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更需要能恰當地對信息的寓意進行準確的運用,選取恰當的形象承載信息的豐富內涵,并對信息接收者的接收程度有準確的預知,篩選出恰當的視覺信息進行傳播。只有如此,才能奠定準確傳遞視覺信息的基礎。
視覺信息在經過特定的加工處理后,將轉化為帶有其含義的特定視覺形象,并最終在適合的空間中依托恰當的傳播媒介進行表達,從而完成視覺信息傳達設計的一個完整過程。經過現在的研究,視覺信息不僅可以以通過多種設計技法加以組合,使之呈現出多樣的視覺形態,還可以突破空間的束縛,在二維、三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中進行呈現。其可以依托的發布媒介也日趨多樣化。
根據所要進行傳播的主題內容,將各視覺信息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組合在一起,成為包含寓意、內涵的全新視覺形象,充分發揮視覺形象的傳播效能,發揮其“一圖頂萬言”的潛力,運用視覺語言的巨大力量傳播思想觀念。
最常用的手法是將現實中相關或不相關的視覺信息進行組合,將它們的象征意義交叉形成復合性的意念進行傳達。這種組合不是簡單的相加、羅列,而是以一定的手法整合為一個新形象。從視覺上看具有合理性,而從主觀經驗上看又是非現實存在的、不合理的。這是創新的組合,組合手法建立在對原型的可塑性上。例如置換同構,在保持原型的基本特征基礎上,物體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形所替代,產生具有新意形象的圖形組合方式;顯異同構,將一個原型進行開啟,顯示出藏于其中的其他物形,這個內藏物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形象;共生同構,將幾個物形通過共用一些部分或輪廓線的手法,產生相互借用、相互襯托,形成兩形或多形共存的有機整體圖形;矛盾空間,利用人眼的視覺關注中心有一定局限性的原理,對形象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透視角度,對同一形態在不同視覺區域進行不同的空間界定,從而產生看似合理、實則充滿矛盾的畫面空間關系。
對于視覺信息而言,其存在空間是多維化的,人們可以在所知的空間內找到它們的身影,于此同時,也可以在這些空間當中將其發布出來。
(1)二維空間的表現
“二維空間”,指只有長和寬,沒有高的空間,以長和寬的二維空間為載體進行設計活動。在二度空間的平面材質上,運用各種視覺元素的組合及編排來表現其設計理念及形象。一般表現在報紙、雜志、書籍、海報、傳單等紙質媒體上。
(2)三維空間的表現
“三維空間”,指由長、寬、高構成的空間。通過構建三維空間,形成人的視覺立體感,以長、寬、高的三維空間為載體進行設計活動,依據三維立體空間的思維構建起設計樣式并進行表現。由于設計原理的相通性,設計師可以運用二維的視覺元素,選用適當的組合編排方式表現設計理念,最終在三維空間中進行表達。空間語境依靠形態自身涵蓋的語意,也依賴所存在的空間層次。
(3)多維空間的表現
設計中所謂的“多維空間”與數學和物理中的“多維空間”不同,不單指以長、寬、高為表現形態存在的形式外所加入的時間的內涵,更多是指影響空間形象的因素的多樣性,只要一個空間形象的構成是由n個因素決定(不考慮其影響程度)就可以說是n維。而且,這些多維的因素之間也存在相互對立、相互融合的關系,共同構成對空間形象的構建。
視覺信息最終得以傳播需要依靠能夠進行傳播的載體,這一載體被稱為傳播媒介。選擇恰當的傳播媒介將對信息的有效傳遞起到極大的影響,因此,要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媒介,以期達到良好的傳播目的。傳播媒介可按照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按照媒介所針對的對象分為個人媒介和大眾媒介。當代大眾媒介分為兩大形態:一是印刷媒介如書籍、報紙、雜志;二是電子媒介如廣播、電影、電視、錄像,電子媒介是新興的大眾媒介;按傳達形式和內容可分為文字媒介、語言媒介、光媒介、形體語言媒介、圖像媒介、計算機媒介等。文字媒介如書籍、報紙、雜志、通知、信件、標語、表格等;語言媒介如廣播、口令、演講等;圖像媒介如圖形、影像、插圖、卡通、符號、電影、電視等;計算機媒介如網絡、多媒體等。
視覺信息的最終傳達主要得意于其向視覺形象的轉化,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對視覺信息多重的認知、情感表達和視覺表現,在提取、加工、重塑、豐富的過程中,在眾多影響因素和可能性中創造出可表達信息的視覺形象。
[1]喬楊.圖像處理與視覺信息傳達方式研究.[D].中國知網,2012
[2]童宜潔.符號語境下的視覺信息傳達[J].學術論壇,2010,09:138-139
[3]張偉明.基于“維度”的視覺信息傳達設計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09
[4]杜士英.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5]王菲.無限擴大的平面設計空間[J].藝術廣角,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