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枉
今天是周末,咱老板說了,辛苦了一個星期,要給我們好好地打個牙祭!老板娘一大清早就去買了好些菜回來,現在正親自下廚給我們做她的拿手菜。聽說,她做得最好的是東坡肉!太好了,我最愛吃肉了!飲食還是要調配均衡,素菜也要多吃點。
沒事,老板,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家后面就是一個大大的菜園子,一年四季素菜多到吃不完。我已經把前三十年該吃的素菜全吃夠了。哈哈,你就會耍貧嘴。快去廚房看看,有沒有什么要幫忙的?
好嘞!我去看看東坡肉做好了沒!(小二迅速地跑去,又飛速跑回。)老板娘說我在廚房只會幫倒忙,要我繼續出來看店。而且,我看到東坡肉已經下鍋啦!哈哈!
是嗎?那你看看,這是什么?
咦?怎么在這里?我剛剛明明看到這塊肉在鍋里的啊!……不對,這不是那塊肉。老板,你瞞著老板娘自己偷偷做了一塊啊?你再仔細看看,或者,你摸摸。
(用手一摸)哎呀!是涼的!還很硬!怎么硬得像塊石頭?
這回你說對了,這是肉形石。
真是塊石頭?這也太像了吧!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啊!
這塊“東坡肉形石”的真品,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那里還有“翠玉白菜”和“白玉苦瓜”,都是可以以假亂真的玉石,價值連城呢。我考考你,你那么喜歡吃東坡肉,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老板您這回算是問對人了,我還真知道。以前西湖經常有自然災害,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修了一道堤壩,也就是現在的“蘇堤”。治理了西湖,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一年風調雨順,杭州的莊稼大豐收。老百姓感謝蘇東坡治理了西湖,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推托不過大家的盛情,只好收下豬肉,但他不是留給自己吃的,他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一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大家更高興了,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夸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于是把他送來的豬肉叫作“東坡肉”。
嗯,不錯,是有這種說法。不過我還知道另一個版本的。傳說蘇東坡與廬山歸宗寺的佛印大師是特別好的朋友。蘇東坡常游廬山,在佛印這里一住就是半月。這位佛印大師很有個性,又是個美食家,他并沒有嚴格地遵守清規戒律。有一天,蘇東坡正在書房改詩,忽然傳來一陣異香。蘇東坡順著香味尋去,看見佛印端起一碗肉正要品嘗,于是猛然一把抓住他。這可把佛印嚇了一大跳,回頭一看是東坡,才放下心來,并領著東坡進入臥室,痛痛快快地一起飲酒吃肉。東坡覺得佛印燒的肉特別可口,稱贊不已,常找佛印燒肉吃。但佛印不是很方便老是給他做肉吃,就干脆把自己的燒肉方法傳給了東坡。后來東坡又把這個方法公之于眾,于是社會上都仿效起來,從而使得“東坡肉”成為流傳廣泛的一道名菜。
哦,原來是這樣!我覺得我那個版本的更感人,但是您這個版本的更有意思。老板,到底哪個才是真的呢?
哈哈,這就見仁見智了。可能都不是真實的,不過我想,也許更多人愿意相信這兩個都是真的。魚丸,你說呢?
又要放假了!每年放暑假都是放那幾部電視劇,什么《還珠格格》《西游記》《新白娘子傳奇》……看是好看,只是播了太多遍,我都能去演了。又在這發什么牢騷呢?《西游記》是經典名著改編的,多看沒壞處。
我看完以后滿腦子都是唐僧那句“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還有那句“阿彌陀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沒什么意思。
喲,那你知道這“七級浮屠”是什么意思嗎?
這……我也就是會念一念這臺詞,還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啊,總是那么浮躁,還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呢。
老板,那你趕緊教教我吧,這“浮屠”到底是什么啊?
“浮屠”啊,其實是從印度梵(fan)文音譯過來的,也就是“佛陀”的意思。
可是為什么前面有“七級”呢?佛陀還分等級的嗎?問得好。“浮屠”還有另外的一個意思,它也用來指佛塔。
哦!這我就明白了,難怪很多塔都是七層呢。《西游記》里面那個托塔李天王,手里拿著的就是個七層玲瓏塔!
那是座如意黃金寶塔,傳說是因為李靖和他的兒子哪吒化解了仇恨,如來佛祖賜給他的。也就是說,在佛教中,這寶塔和一個人的功德有關系,化解仇恨和救人一命都是功德嘛。功德越大,寶塔的層級就越高,所以也不一定都是七層,還有九層、十三層、十七層的。許多高僧圓寂之后,就會埋在佛塔下。
可是,那個法海不就把白素貞壓在了西湖雷峰塔下嗎?難道那也是功德?法海是壞人啊!還說什么“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不然不讓白素貞出塔,太過分了!
你還真是記得很多臺詞啊,看了不下三遍了吧?你會這樣想,那是因為你站在許仙的角度去看的。如果你站在法海的角度看,他覺得自己困住了千年蛇妖,肯定是功德一件啊。不過有一件真實的事你肯定喜歡,現在在西湖邊的雷峰塔,其實是后來重建的。以前的那一座,還真的已經在1924年就倒掉了。我這里還保存著一張老照片,上面就是以前的雷峰塔。你看!
雖然說是歷史文物,倒掉了很可惜,不過還是重建以后的更漂亮。而且,老百姓肯定愿意這座塔倒掉吧?因為在老百姓心目中,它鎮壓了白娘子,是座“壞塔”。
其實塔本身無所謂好壞,看人們怎么去對待吧。在揚州的瘦西湖,有一座藏傳佛教的喇嘛白塔。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來揚州玩,看見瘦西湖的感覺和北京的北海公園差不多,于是對揚州的陪同官員說:“這里多像京城北海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他還以為是從天而降的呢!乾隆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這是本地鹽商為彌補圣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制而成的。”原來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后用鹽包為基礎,以木板糊上白紙做成表面,在一夜之間制作而成的,遠看就像真的一樣。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替朕傳旨嘉獎!”等到乾隆離開瘦西湖,隨行的大太監當即又傳見那幾個鹽商。見了面,他不但沒有傳旨嘉獎,反而板著面孔說:“是誰出的‘好主意,造座假白塔?要不是咱家在圣上面前多方掩飾,這欺君之罪,誰來承擔?”幾個鹽商連忙跪在地上,嚇得磕頭如同雞食米,苦苦哀求大太監成全。結果好說歹說,送給這位太監五千兩銀子,另外答應在假白塔的原地,即日開工興建一座真的白塔,這場風波才算平息。就這樣,一座真白塔沒過多久就建成了。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哎呀,這事情本來呢是一場欺騙。可是要是沒有這個過程吧,現在的瘦西湖又少了一景,還真是不好判斷呢。
哈哈,現在明白了吧,世界上很多的事啊,都是如此,沒有那么簡單的好壞與對錯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