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鵬
(山東送變電工程公司,山東 濟南 250022)
電力作為基礎性支柱產業,一直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及規模擴大化和現代化,要以高度可靠的電力供應和高度合格的電能質量作為保證。電網是基礎設施,是各種產業的后勤。電網建設項目不僅關系居民、企業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還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和深遠的影響[1-4]。
中國能源分布極其不均,煤炭資源聚集在西北,水電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則多位于西北和東北地區,而能源大量消耗的地區卻是東部沿海城市。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用電負荷的增長迅速,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對電網的供電能力、供電質量、供電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8]。因此,未來五年加快電網建設是我國電網企業的當務之急。
電網近期規劃擬定的大量電網建設改造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項目,展現出新的特點。電力市場化和電力企業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能源發電波動性以及外送工程主體的多樣化,加之原來的電網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大、回收時間長等問題,使得經濟因素在決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與此同時出現的決策因素復雜化、不確定影響因素增加和決策主體多元化等新特點都為電網建設投資項目的評估決策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首先,為滿足現狀網絡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技術要求以及負荷分布和增長的需要,電力企業的投資不斷增長,面臨銀行貸款利率持續升高、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其次,電網規劃建設項目屬典型的資金密集型項目,一旦實施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加之由于煤價長期處于高位,電力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較低,電力企業普遍出現虧損,面臨資產負債率高、財務風險大等問題。
本文將重新認識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發展等新形勢下電網建設工程的特點,分析其在投資主體多元化下面臨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有利于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評價體系,加強電網建設項目資金的投入產出管理工作,為電網企業擺脫經營困境創造條件和提高電網項目的利用率。
項目是指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主要是限定資源、限定時間)具有特定目標的一次性任務。由于電網建設工程項目種類繁多,為了適應對建設項目進行管理的需要,正確反映建設工程項目的性質、內容和規模,應從不同角度對建設工程進行分類。
新建項目,是指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近期規劃,按照規定的程序立項,從無到有的新建工程。
擴建項目,是指現有電力企業在當前現有的變電所中增加主變壓器數量、擴張供電間隔或在輸電線路的基礎上增加導線數量,目的是提高電網的穩定運行能力和增大電網的供電能力。當擴建項目的規模超過原有固定資產價值(原值)3倍以上時,則該項目應視作新建項目。
改建項目,是指對原有變電所技術上完成的技術改造,如主母線結構的完善、絕緣子絕緣強度的增加、設備的升級、提高輸電線路整體的鐵塔強度。
恢復項目,是指受某種人為、自然災害、戰爭等原因使得運行設備面臨全部報廢或部分報廢的問題,需要進行投資重新建設來恢復生產能力的建設項目。
為適應對工程建設分級管理的需要,國家在考慮輸電線路的長度和電壓等級的情況下規定電網建設項目的規模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其中:電壓等級為330 kV以上為大型項目;電壓等級為220 kV和110 kV,且線路長度在25 km以上的為中型項目;110 kV以下的為小型項目。另外,隨著國家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大型能源基地與區域互聯電網的逐漸形成,電能傳輸距離越來越長,電壓等級越來越高,現在已出現交流1000 kV、直流800 kV的特高壓的輸變電工程。
500 kV超高壓輸變電工程;
220 kV高壓輸變電工程;
10~66 kV高壓輸變電工程;
2009年投運試運行的1000 kV特高壓輸變電工程。
此外,我國電力管理部門規定,電網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執行《電網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暫行辦法》政策中的規定,按建設項目法人經營范圍的原則劃分,將電網建設項目分為6種類別,表1所示。

表1 我國當前電網建設項目的分類
傳統的電網建設項目投資評價中的經濟評價,主要是通過技術經濟的分析方法事先計算各個項目的經濟效益(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然后進行項目優選,從而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但是,由于項目經濟評價中所用的數據,尤其是前期評估階段,很多數據都是來自對未來的預測(如項目建設期、輸送容量等),有些數據往往套用現行數據(如原材料消耗定額、固定資產投資、折現率等),所以有可能導致對投資項目的分析和預測不可能完全符合未來的情況和結果,影響經濟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因此,為了提高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可靠性,減少決策時所承擔的風險,有必要對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在競爭性電力市場下,對于電網建設項目而言,面臨的市場環境更為復雜,會遇到各種以前所碰不到的風險。
建設費用是影響評價指標的重要因素,從可行性研究的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概算至工程決算,建設費用受多方面影響。
設備價格的變化。材料、設備價格直接影響材料費用和設備費的多少,材料費用是工程基本直接費中占比重最大的因素,在建筑工程中約占基本直接費的70%左右,而設備費用在一些安裝工程或電氣自控工程占到工程造價的60%~80%,所以設備價格的波動是影響造價的重要因素。
電網建設項目投資資金來源的變化。電網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巨大,在我國當前的投融資體制下,受投資者自有資金嚴重匱乏的約束,電網建設項目的投資資金大多數需要外界的注入,如銀行投資。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充足的資金且資金成本相對比較低,是電網建設項目順利開工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電網項目投資成本的不確定性。工程建設原材料成本和貸款利率的波動,以及環境保護的約束,都會給建設總成本帶來巨大影響,從而使工程總收益的估算誤差較大。所有這些不確定條件將對工程的整體收益和風險產生影響,所以前期評估工作是電網建設項目決定建設之前的重點工作,以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產生預測誤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行預測往往要用到數學模型,但是由于受變量表達的影響,模型中不能全部描述出各因素的影響,從而忽略了認為不重要的因素;第二,影響電力負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同時預測負荷的需求和用途也是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根據預測的目標和對象,選擇一個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預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在負荷預測時,需要搜集和分析海量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的來源和正確性都不能完全保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預測的誤差;第四,某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或情況的突然變化,也會造成預測誤差。
隨著我國的電力市場改革,實行“競價上網”的機制。電力供求關系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發電廠的上網電價,如果發電成本高于上網電價,投資建設電廠就會受到損失;如果發電成本低于上網電價,又可能造成資金盲目投資。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所以電力價格的不確定性成為影響電力項目投資決策的最主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電網建設項目建設工期、質量、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既獨立又統一的。首先,如果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縮短建設期,需要增加人力、設備,增加建設的成本開支,同時還可能出現質量問題;其次,如果延長工期,則會大幅度加大臨時工程費的投入 (如臨時房屋租賃期加長、臨時租地費用增加等);第三,如果項目進度安排合理,可保證或提高工程的建設質量,而工程質量得以保證或提高,就可以減少返工的機會,從而項目進度又相對加快。因此,電網建設工程項目建設期應該是以滿足質量、費用最小約束條件下的合理或最佳的建設周期。
影響電網建設工期因素的主要有技術能力、施工進度、地質結構、氣候氣象的變化、人工成本、電力設備、原材材料的不確定性、現金的流動以及不可抗拒因素(如地震、海嘯)等。
電網建設項目工期的延誤會增大項目經濟評價的誤差和風險。如提高工程的財務風險,使得工程的貸款利息增多,從而延緩現金的流入。它同時還會延遲新的電量的產生,甚至工程投產后的預期收入也會因此減少。
電網建設項目投資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較強。未來隨著市場環境的波動,利率的變動周期可能會比較頻繁,所以會出現在一個項目生命周期內,可能會出現多次利率變動,因此,如何合理對估計利率的變化范圍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此外,受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期間內外部經濟和市場環境的變動的約束,也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利率的穩定性。
電網建設項目運營期由于維修費用變化或管理費用的變化引起經營成本的變化。在保障設計、施工質量及有效的管理的前提下,電網的養護及維修費用在運營期內變化幅度較小。
首先,出力不穩定性。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原動力(風、太陽光照)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并難以準確預測,因此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的輸出具有隨機性,不能提供有效的發電容量。此外,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的不穩定性,可再生能源機組一般都具有“反調峰”的特性,在其并網后,地區電網的峰谷差一般都會顯著加大。其次,能源轉化的低效性。風力機在理論上的最大風能利用率為59%,而實際上最高只能達到40%左右。當前太陽能光伏發電能源轉化效率不超過20%,而光熱發電能源轉化效率則更低。第三,原動力不可控性。風力發電以自然風為原動力,自然風不可控,因此難以像常規能源發電一樣根據負荷要求而改變風電機組的出力。太陽能發電以太陽光為原動力,由于太陽照射難以被人為控制,因此太陽能發電出力的可調節范圍十分有限。
做好電網建設投資規劃工作。為滿足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用電需求,適時、適度的電網規劃是經濟發展過程所必須的環節之一。通過合理的電網規劃可有效解決電網薄弱環節,同時結合電網發展的方向,優先安排服務于社會進步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科學合理的實施電網規劃。
做好電網項目投資管理工作。電網工程項目管理主要是執行建設職能管理要求,對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進度、安全、質量、造價、技術進行控制。以業主項目部為執行單元,組織、協調、推動工程項目建設。
做好建設隊伍專業能力建設。開展全員培訓,全面推廣應用“三通一標”等成果,以標準化建設為主線,促進隊伍專業能力的提升。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促進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廣泛開展專業競賽交流,樹立示范標桿,以點帶面促進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當前我國電網建設投資是一個投資量大(投資額在幾千萬到上億元之間不等)、周期長(計算期通常在25年以上)、效益回收慢、且投資不確定影響因素增多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本文主要研究了電網建設工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信息,如上網電量、輸電工程投資資金來源、投資成本、利率等。但也存在不足,如怎么定量分析電網建設工程經濟評價中的不確定因素,從而優化電網投資項目篩選和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電網建設經濟評價是今后電網公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Athanasios I.Chatzimouratidis,Petros A.Pilavachi.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economic and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power plants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Energy Policy,2009,37(3):788-798.
[2]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3]韋鋼,賀靜.電網規劃中不確定性信息處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8,19(4):33-37.
[4]肖峻,羅鳳章,王成山.一種基于區間分析的電網規劃項目決策方法[J].電網技術,2009,28(7):62-67.
[5]楊旭中.電力工程經濟評價和電價[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6]M.A.Abido.A novel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environmental/economic power dispatch[J].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03,65(1):71-81.
[7]王瑞強.投資組合優化模型的綜述[J].改革與戰略,2009,8(11):33-37.
[8]Vilela R F T,Pires T T.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applied on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for 500kV transmission lines building[C].USA:IEEE Intimation Conference Systems,2000:6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