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杰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公路程江至柳城段是廣東連接閩、贛兩省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廣東首倡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以來第一條連通泛珠三角東部區域的高速公路,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方案采用如下形式:路基段為5 cmAC-20+4 cmAC13,橋梁段為4 cmAC13。我單位在對圖紙進行內部會審時發現該加鋪工程具有以下難點:
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公路程江至柳城段是典型的具有廣東特色的高溫、多雨、山區的交通特點,全線118.41 km就有332處挖方路段、6座隧道、114座主線橋梁,平均每180 m就有一處填挖交界,平均每280 m就有一座橋涵建筑物。如何在有限的工期條件下開展如此復雜的加鋪工程,對施工現場管理將是巨大的挑戰。
我單位施工標段路線縱坡最大為5%,縱坡坡度3.5%~5%路段占到整個施工路段的37.4%;路面橫坡最大為5%,橫坡坡度3.5%~5%路段占到整個施工路段的4.5%。施工過程中如何根據線形調整施工工藝以保證加鋪質量成為施工的最大難點。
為使加鋪工程順利開展,保質保量完成加鋪工程,我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和日常檢測,并利用動態質量管理方法指導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
瀝青路面施工動態質量管理屬于“統計過程控制”的范疇,是運用數理統計分析理論,對施工過程中各工序進行監控,科學地區分施工過程中施工質量的偶然波動與異常波動,從而對施工過程的異常及時警告,以便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施工過程的穩定,尤其對于施工條件復雜的工程,動態質量管理有利于技術人員“實時監控”施工過程。《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對動態質量管理圖的應用有三種形式,即單日檢測均值-極值控制圖、單日檢測均值-極差控制圖、平均值-平均值移動控制圖,本加鋪工程采用改進后的質量控制圖。
在加鋪過程中,如果每個指標均繪出三種圖形勢必增加每日的工作量。經過研究發現,對于單日檢測均值-極值控制圖,完全可以和平均值-平均值移動控制圖相結合,而單日檢測均值-極差控制圖所表現的含義與單日檢測均值-極值控制圖相近,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將其舍棄。最終,在加鋪過程中,將規范推薦的三種控制圖經改進后形成一個控制圖,大大減輕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后的管理圖由5根數據線和檢測單值組成,包括標準上限、標準下限、質控上限(UCL)、質控下限(LCL)、檢測平均值(CL)和檢測單值,其中檢測單值的顯示方式為:如果某日檢測單值超過標準上限或標準下限,該日檢測值會以“該日值超過標準”的提示形式出現在動態質量管理圖中。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對熱拌瀝青混凝土路面日常檢測的要求科目,并結合日常施工經驗,對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罩面動態質量管理的指標選擇如下:油石比、0.075 mm通過率,2.36 mm通過率、4.75 mm通過率、空隙率、壓實度、滲水系數、厚度等。
對每日檢測指標取平均值,便涉及到確定分析周期的問題。質量管理學中推薦采用生產穩定后20~25組子組數據為基礎,以此為標準來控制后面的過程。這是因為動態質量管理常常用在生產單件物品的企業中,如制造電腦、藥片等企業,其特點是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幾天內)便可以生產大量產品,對每個產品的檢測可以獲取足夠多的數據以供分析。但是瀝青路面施工,由于工期原因標段劃分往往較小,對于該加鋪工程,上、下面層的施工時間只有20 d左右,如果采用20~25組數據作為初始數據則失去質量控制的意義,所以《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推薦采用5 d為一個周期,用前一階段施工狀況控制后面的生產過程,在有效地保證過程控制的連續性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過程控制的動態效果。
項目部試驗室在10月27日對熱料進行抽提篩分后發現,4.75 mm篩孔通過率管理圖出現超過標準上限的提示,如圖1所示。經核實,4.75 mm篩孔當日抽提通過率為55.6%,而目標級配4.75 mm篩孔通過率為37.4%。項目部立刻停工檢查,最終發現系鏟車司機擅自使用2#倉的溢料代替5~10 mm冷料造成的,項目部對該司機進行了批評教育,避免損失擴大。

圖1 4.75 mm通過率動態質量管理控制圖
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加鋪工程壓實度的動態質量管理圖見圖2,從圖中可以發現,壓實度檢測值可以分為10月26日之前、10月27日至11月5日、11月5日之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檢測值波動范圍較大,經分析為以下原因:因攤鋪機和壓路機駕駛員前期待工較久,暫未適應新的工作條件;試驗、材料和機械等各部門人員工作分工不明確,且各部門之間協調需要進一步改進。

圖2 壓實度動態質量管理控制圖
針對以上問題,項目部采取以下措施:項目經理與總工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務必盡快確定人員工作分工,使員工盡快進入角色,沒有特殊情況不可隨意調換人員工作崗位;對攤鋪機與壓路機駕駛員進行技術培訓;施工材料持續供應,且工地試驗室在接到材料部門《原材料試驗檢驗通知單》后,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取樣和檢測。經過第二階段的過渡期后,施工進入穩定期。
動態質量管理是施工單位掌握施工質量、控制施工過程的有力手段。在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加鋪過程中,我單位應用動態質量管理,及時掌握施工質量、實時控制施工過程,為良好的施工質量打下基礎。另外,動態質量管理圖的最大特點就是科學、直觀,這改變了以往靠口頭匯報反應質量缺陷的傳統,便于項目負責人及時掌握施工過程中各工序的施工狀態,同時,動態質量管理圖還可以通過各項指標的統計分析,用來評價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的控制水平,數據的積累也便于原因分析和經驗總結。
G25長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加鋪施工過程中引入動態質量管理的方法,成功的解決了加鋪工程工期短、任務重、施工條件復雜等諸多方面的管理問題,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為我國公路建設,尤其是施工單位應對復雜工程的管理技術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1]楊毅文.動態控制技術在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S].
[3]常規控制圖(GB/T4091-2001)[S].
[4]高軍,李濤,田洪偉.質量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
[5]王艷.統計控制技術在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D].南京:東南大學,2005.
[6]周文歡,郭大進,李興海.基于一致性校驗方法的瀝青路面施工質量過程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