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萍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一直占2/3以上。但是,煤炭行業在資源與能源消耗方面,仍然面臨許多突出的問題。節約資源和能源是實現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推動能源發展上水平、上臺階,成為擺在我國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根據當前情況,抓住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企業兼并重組,促進煤炭產業的優勝劣汰,減少和消除落后的煤炭生產能力,加快煤炭生產能力,加快煤炭大基地、企業大集團的建設步伐。
新中國成立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一直占2/3以上。但是,煤炭行業在資源與能源消耗萬面,仍然面臨許多突出的問題。節約資源和能源是實現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推動能源發展上水平、上臺階,成為擺在我國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根據當前情況,抓住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企業兼并重組,促進煤炭產業的優勝劣汰,減少和消除落后的煤炭生產能力,加快煤炭大基地、企業大集團的建設步伐。
1 煤炭行業面臨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煤炭行業發展的基礎十分薄弱,經濟運行申的矛盾和問題十分突出。發展不平衡、超能力生產突出等嚴重制約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表現在:
(一)采出率低,煤炭資源浪費嚴重。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國有重點煤礦的資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國有地萬煤礦和鄉鎮煤礦不到30垢,有的僅為15%,而且丟棄的資源無法復采。
(二)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負外部性過強。我國每開采萬噸煤,平均塌陷土地0·2畝,我國煤礦每年發生的各種廢污水約占總廢水量的25垢,對大氣環境的污染也是相當嚴重的。
(三)勞動生產率低,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四)企業包袱沉重,前續發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整個煤炭系統資源枯竭礦井不斷增多。
鑒于此,研究煤炭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節約資源和能源是實現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 針對存在問題,構建礦區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定義包含兩個基本點:一是通過發展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二是這種發展不能以犧牲后代人利益為代價,要為后代人的發展能力考慮。對于煤炭企業來說,資源就是生命力。資源越多,生產力就越旺盛,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指煤炭開發利用率的提升,資源的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且保持一定的資源儲各,煤炭資源的持續,是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資基礎;煤炭經濟的持續性是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企業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責任者。比如說,近年來,我國煤炭產量由12億噸、14億噸,到近年17億噸,超大幅度增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合埋性、科學性,是否有利于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統盤考慮,這個”盤”,是個大盤,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顯然,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煤炭供應是煤炭工業的義務和責任,但這種義務和責任兌現必須以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礦區發展的可持續是整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腳點和切入口。礦區是一個包含資源、經濟、社會與環境等要素的復雜大系統?;诳沙掷m發展內涵的廣泛性和礦區系統的復雜性,必須構建礦產區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全面反映礦區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整體。
指標體系的建立應符合礦區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且能夠反映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內涵,力求避免不成熟研究基礎上的主觀臆造,但最終要用幾項指標或分幾個遞層來衡量、把握??砂阉譃椋?/p>
(一)總體層,表達礦區系統發展的總目標,同時反映出礦區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總體態勢和效果。
(二)狀態層,把礦區發展總目標分解為資源支撐、經濟增長、社區文明和 環境質量4個目標狀態要素。資源艾撐又分為煤與非煤;經濟增長分為經濟結構、經濟效益;社會文明分為物質的、精神的、政治的;環境質量分為環境治埋、生活質量、職業安全、管埋能力構成等。
(三)執行層,代表各運行子系統的主要行為狀態和功能結構,接受程序指令執行具體職能的操作層。
在運用上述萬法的同時,不能把企業看作是一成不變的,要具有戰略眼光,緊跟時代步伐,運用唯物辯證法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充分反映礦區系統動態變化的特點。柳灣煤礦就是根據變化了時新情況,與時俱進,擴大規模,提升經濟總量的。該礦原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先后經過四次大的技術改造,達到180萬噸,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了化工硫酸廠、硫酸鋁廠,乳化油廠等,購買了交子里井田)今年的奮斗目標是,生產能力200萬口吭 明年300萬噸,現在按照年產500萬噸的規劃設計,提出了要建設生產、化工、焦化三大工業園區,國家有關部門己對所立項目的規模、技術、市場、效益的可行性論證基本認可,該礦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區位優勢,這一可持續發展戰略,令全礦干部職工鼓舞人心。我們提出生產煤、保護煤是企業的本分,立足煤、延伸煤是企業發展的萬間。不僅社會、政府要關注可持續發展,企業也必須對資源、環境的保護與合理負有責任。不僅用能源的企業要負有責任,而且能源生產企業也必須負有責任。
3 深化改革,標本兼治,扎實推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批準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從強化煤炭行業管埋、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機制、深化煤炭企業改革、建立煤炭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建立煤炭企業轉產和煤炭城市轉型發展有效機制等萬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抓好試點工作,必將對推進全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套新模式,創出一條新路子。在這一過程中,以下幾個萬面必須作為重點突出抓好。
(一)要認真制定煤炭資源的長期開采規劃。在一個相當的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的開采必須保證提供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能源,因此,政府部門需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制定出煤炭資源的合埋開采規劃,全面實施煤炭資源的有償開采,客觀評估煤炭資源的價值并轉為國有資本金。作為煤炭資源的所有者,作為國家行政管埋職能的履行者,作為國有重點煤炭企業與國有地方煤炭企業的出資者以及煤炭資源的開發者,都要追求資源的經濟合埋開發使用,以獲得最大化的經濟績效。
(二)推動煤礦資源重組,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煤炭基地建設。
只有解決小煤礦的問題,煤炭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得到保證。本著政府推動和企業自主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在政府規劃引導和強力推動的同時,鼓勵國有大礦以資產為紐帶,通過收購、控股等形式,兼并重組、改造提高中小煤礦。通過實施關閉整頓、資源重組和強化管埋,提高煤炭產業市場集中度和總體發展水平。
以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為主線,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煤炭工業體系,鼓勵煤炭企業向下游產業(電廠、鐵路、港口)延伸,支持下游產業特別是電力企業開發建設煤礦,形成煤電一體的企業集團。發揮核心企業在人才、管理、市場和融資方面的優勢,做強主業,延伸產業鏈,使大型煤炭集團真正成為優化煤炭工業結構的主體、煤炭墓地開發建設的主體、平衡國內煤炭市場的主體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
(三)發展潔凈煤技術,調整優化煤炭產業結構。促進潔凈煤技術的產業化。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提高煤炭洗選加工程度。學習借鑒國外成熟技術,推進煤炭氣化、液化的示范工程,爭取早日進入工業化生產。
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實現"兩個轉變",拉長"兩條產業鏈"。兩個轉變"是: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生產銷售初級產品向綜合開發利用轉變。"兩條產業鏈",一是煤、電、高能耗產品產業鏈;二是煤、焦、化工產品產業鏈。特別是第二條產業鏈,發展前景很開闊。同時,要堅持限制排放與鼓勵抽采利用相結合,加快煤層氣產業發展;堅持量化、無害化、再利用原則,重點治埋和利用煤肝石、礦井水、煤泥、粉煤灰,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
(四)加快實施"科教興煤"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傳統產業。瞄準煤炭發展的主攻萬向,圍繞制約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安全發展的重大基礎課題,組織開展30項重點科研攻關和30項重點技術推廣。30項重點攻關課題如:煤礦重大災害危險源辨識、評估和分級標準,煤礦災害連續監測、識別與數字傳輸技術,礦井瓦斯、突水、動力性災害防控技術,低透氣性高瓦斯松軟煤層瓦斯抽放成套技術,礦井深部開采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煤塵爆炸自動抑爆技術,煤礦重大災害救災技術與裝備等。"30推"如:高效節能小礦井主要通風機,局部瓦斯聚集處埋技術和裝備,采空區瓦斯自動抽放技術與裝置,煤層長鉆孔超前預抽技術,瓦斯、風、電閉鎖裝置,機掘、機采工作面防突措施和配套裝備,突出危險預報儀等便攜預測議器,礦井綜合監控系統和小煤礦安全監測系統等。這些己經列入"十一五"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要充分發揮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及煤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全力推動,爭取便煤炭工業的科技面貌有較大變化。
針對煤炭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匿乏,職工隊伍素質偏低的情況,要進一步加強煤炭教育。一是采取減免學費和發獎學金、定向招生、委托培養等政策扶持,鼓勵報考礦業學院,發展礦業教育,解決目前采礦、安全等專業生源不足問題;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企業繼續辦好職業教育和安全培訓,對職工進行培訓;三是煤炭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從煤礦采掘一線等選送優秀員工進行脫產培訓和進修,結業后擔任煤礦一線生產安全技術骨干;四是煤炭企業要研究相應的辦法措施,適當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經濟待遇,靠優惠的政策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培養人、選拔人、吸引人、留住人。
(五)合埋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推動煤炭工業節約發展。我國煤炭資源回收率低,主要受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煤炭賦存條件較差。我國煤礦 95兆以上為井工礦,瓦斯等自然災害嚴重,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客觀上有一定難度。二是對煤炭資源珍惜程度不夠。一些大礦吃肥丟瘦,浪費資源;許多小礦亂采濫挖、破壞資源;同時,礦產權制度的不完善,規劃、勘探相對滯后,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為此,一要在加強"節約發展"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加快礦產資源稅費改革,盡快實行以與回采率掛鉤的資源稅費征收辦法,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鼓勵和推動煤礦企業依靠科技逃步,加強生產管埋,提高資源回收率。二要研究制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別煤層的回收率標準,建立嚴格的資源回收監管制度。對破壞性開采、嚴重浪費煤炭資源的,依法予以處罰。三要認真做好重點礦區礦業權有償使用改革,規范煤炭礦業權交易,提高市場進入門檻,使煤炭企業具有珍惜資源、合埋開發利用資源的動力和壓力。四要加強煤炭開發規劃工作。強化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型煤炭基地發展規劃,以及礦區總體規劃的指導作用,合埋調控煤炭生產開發布局和建設總規模。對主焦煤、優質無煙煤等稀缺煤種,實行有計劃、保護性開采,合理利用煤炭資源。
(六)要重視煤與非煤產品的和諧發展。我國大部分煤礦都遠 離城市,礦區是一個小社會,煤采完了,礦區廠房、設備、土地等固定資產和不動產,如何讓其發揮作用?一種是人員轉移,資產拍賣;另一種就靠發展非煤產業,讓職工到新的就業崗位,開辟新天地。每個煤礦企業,都要經歷開發期、興盛期、衰老期這樣幾個階段,煤礦企業家們要有戰略眼光,在興盛盈利時期就要及早考慮發展多種經營,等到衰老期,替代產業蓬勃發展,就不會出現"錢裝兜、人撤走,尾礦狼籍無人收"的現象。
(七)研究解決煤炭工業改革發展中的有關政策問題。進一步加強煤炭行業管埋,合埋配置行政資源,埋順關系。及時修訂完善煤炭工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程標準,統籌做好行業規劃、資源管理、安全生產、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探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國家和地方要繼續采取資金扶持政策,艾持國有重點煤礦補還安全欠賬,改善煤礦安全基礎條件;認真落實企業安全費用提取、提高傷亡事故賠償標準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政策;加快工傷保險和意外傷害險改革,促使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進入煤礦安全領域;完善對衰老報廢煤礦轉產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扶持政策;加快煤礦沉陷區、"棚戶區"的治理改造,改善礦工生活條件。通過加大政策治本、源頭治本力度,推動煤炭工業走節約、清潔、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4 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要清醒地認識到:
(一)必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不僅在于承認和肯定人的主體地位,而且耍在發展觀的間題上,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人類而言,尊重自然,本質就是尊重人類自身;追求發展,關鍵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
(二)可持續發展,"發展"是硬道埋,"可持續"是核心。
(三)靠資源耗竭而獲得的經濟增長,或以耗竭資源為基礎的發展,只能是暫時的,而不是可持續。片面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或需求去改造自然,其結果會釀成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的苦果。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必須以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
另外,由于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夠完善,隨時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變數,這就需要全國所有的煤炭工作者在中國煤炭經濟發展的實踐中進行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及時、科學、準確地把握中國煤炭經濟發展的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2007-2008年我國動力煤市場社會環境
[2]2008-2009年中國動力煤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3]市場營銷專家李朝林,《對2009年煤炭經濟及市場運行預測》
[4]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