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的臺北,幾位竹科工程師、大學生專程到東區酒吧,只為賽一場。
“Nice shot(好球)!”射門,球進,場邊響起歡呼,起腳的可不是球員,而是手足球人偶。一位球齡超過20年的資深手足球友感嘆,臺灣手足球運動沉寂快20年,直到最近3年才起死回生,背后最大功臣正是黃俊杰。
廠區瘋玩 集資創業
故事得從3張破球桌開始說起。黃俊杰回憶:“2006年我在明基電通擔任手機工程師,常在廠區里看外籍勞工打手足球,球風兇悍,打到桿子、人偶斷掉,桌上滿是‘尸體’。”
臺灣工程師隨后加入戰局。黃俊杰當時的球友、佳世達工程師曾瑋中形容,有時凌晨才下班,還是想賽幾場再回家,連吃完年終的尾牙宴都要揪團開打,公司里這樣的瘋子有六七個。
黃俊杰先后到日本、馬來西亞參加手足球賽,他漸漸領悟到:“科技業工作雖穩定,卻失去挑戰性;反觀手足球,已和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
2009年底,黃俊杰和工程師朋友集資48萬元(新臺幣,下同),成立“高樂集”,從美國購買手足球桌。
借世界杯 燒錢推廣
“高樂集”一切入手足球市場,就碰上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京華城、統一夢時代、遠東百貨,都來租借手足球桌,應景辦活動。
不過,黃俊杰坦言:“當時出租球桌、一次活動平均辦上2天,只開價6000元,如今回想,包括運輸、人事、組裝等成本,低估將近一倍。創業前3個月就燒完48萬元,我和股東只好再加碼投資。最初一年半每月只賣出一二張桌子,月營業額還不到10萬元,我把原來存的上百萬元積蓄全投進去。”
那一刻,黃俊杰低下頭,讓人想起球桌上的人偶,為了射門撞得一身傷。
比賽為媒 擴大商機
世界杯熱退燒后,黃俊杰觀察,2011年玩手足球的人口萎縮一半,只剩1000到1500人;為撐大市場容量,他跑遍科技大廠,周周辦友誼賽,刺激球桌出貨。這同時也讓參賽工程師回頭要求公司添購,大企業華碩、宏 、Yahoo!奇摩、臺灣Google、聯發科、高通等,都成了客戶;甚至豪門第二代的交友圈也來下訂,把球桌搬進豪宅。
看似訂單接不完,黃俊杰卻說:“臺灣手足球桌市場沒那么大,必須賦予球桌附加價值,重復使用,錢才會一直生出來。”
2011年初,他從美國引進“投幣式手足球桌”,進攻酒吧夜店、餐廳、大賣場等地,先觀察人潮、營業狀況和空間大小,盡管球桌能帶來人潮,但餐廳多半不愿撤餐桌、換球桌。
“投幣式球桌是不賣的。”黃俊杰強調,投幣式球桌免費寄放、維修,收入“高樂集”占75%,店家25%。
投幣球桌 穩賺小錢
臺北Route66美式餐廳老板阿布說:“一開始較抗拒投幣式球桌,怕要投錢、掃客人興,但投20元能玩九球,也不限時間,就試試,不僅吸引島內厲害球友,甚至連德國、加拿大愛好者,來臺第一站就跑來找臺灣好手PK。一張球桌,讓店里業績成長3成。”
從北擺到南,黃俊杰說,臺灣北部主要吸引的是專業手足球愛好者,中南部則以流動客、家庭居多;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臺南“西海岸活蝦之家”的球桌,因為小朋友愛玩,投幣收入比預期豐厚,但破壞力驚人,球桌零件常常被拔走。
到了2011年底,投幣球桌的收入已占營收1/3,讓生意穩住陣腳,開始獲利。他不甘于買別人的球桌,嘗試自己生產,“那時候找臺灣工廠做木箱外框、塑料射出、制作球桿,但光球桿精密度就無法到位,做出來的質量不如海外貨好。自己做球桌,訂制量太小,光是8根球桿,成本就要五六千元,毫無毛利可言。”
在臺自產 挫敗收手
“那是很大的挫敗!”黃俊杰說,做出30幾張球桌,成本高,質量又不好,賠本賣出十幾張后,就放棄自產夢了,剩下的球桌送給育幼院和小學,當作是推廣手足球。
旁人來看,手足球的生意和路徑一樣難捉摸,那下一步呢?黃俊杰說,想在臺北開“手足球展示中心”,初步規劃為運動酒吧,可以展示球桌、辦比賽、授課。
“接下來還有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年底準備和百貨賣場、海外啤酒商談合作。”27克的手足球,不只是門生意,更是戰斗,占黃俊杰生命分量無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