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歲的胡利亞納·皮耶憤怒地說:“我父親年輕時跟著朋友來多米尼加打工,我就是在糖廠工舍出生的。我有合法出生證明和高中文憑,但我申領身份證時他們竟然說海地移民子女沒有資格申請。”皮耶數度請愿卻遭逢連續挫折后,終于在各界聲援下做出最后一擊,一狀告到高等法院憲政法庭要求釋憲。
海地移民居留難如登天
海地移民居留難如登天,和多米尼加近年對外國退休者提供永久居留有天壤之別。除避稅外,多米尼加更是貪官東窗事發后逃避追緝的避風港。
西半球最貧困的海地明年將慶祝擺脫殖民主義與奴隸制成為第一個黑人國家210年,但9月23日對在多米尼加的海地移民與后裔來說,無異是再度淪為農奴的苦難紀念日。多米尼加憲政法庭裁定,境內出生的海地移民子女申請身份證的基本條件是:出生時父母至少要有一人具有合法居留身份,不能自動取得國籍。
高院對海地移民父母的“原罪論”裁決,引發國內外人權團體和國際組織的關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提醒2005年美洲人權法庭判定海地移民子女擁有公民權,而多米尼加政府卻并未遵行。聲明指出:“裁決不僅將使成千上萬的人失去多米尼加國籍,甚至剝奪他們所應享有的基本權益。”
聯合國難民總署也對法庭拒絕皮耶等4名多米尼加出生子女的公民權表達嚴重關注,呼吁多米尼加采行必要措施,保障他們享有公民的權益。
“多米尼加全國移民與難民論壇”負責人威廉·恰潘迪爾評論說,該裁決是充滿仇恨和排外情緒的種族主義政治判決。這些被多米尼加拒絕公民權的海地移民后裔也因未在出生滿兩個月內到海地大使館登記,形同主動放棄海地國籍,從而成為無國籍難民。
高院裁決后,下令中央選舉委員會清查1929年以來非法居留的外國人,實質上否定了84年來向海地移民及后裔所發出的身份證明。選委會主席馬奎茲表示,統計結果將一勞永逸解決百年難解的“黑戶”問題。
多米尼加移民局聲明,非法移民普查預計耗時兩年。非法居民清單完成造冊前,海地非法居民將無法辦理任何手續。恰潘迪爾指出,今年頭5個月被移民局遣返的海地非法居民已經超過3000人,兩國邊境公路沿途檢查哨加強對車輛盤查,大規模遞解傳聞甚囂塵上。
海地移民面對獵巫行動
恰潘迪爾強調多米尼加對所有聽起來像海地姓氏的居民和黑人進行“獵巫行動”,估計為數百萬的海地裔中至少有40萬人因為沒有身份證,只有從事粗重勞務、農作與幫傭,絕大多數沒有任何醫療及失業保障,針對海地新農奴的種族歧視無庸置疑。
海地總統米歇爾·馬爾泰利獲悉裁決后,下令駐多米尼加大使返國咨商,外長并傳召多米尼加大使要求解釋官方立場,但圣多明各外交部以不干預司法為由拒絕表態。兩國國會議員聯手謀求政治協商解決歷史難題,但各界均不看好。
多米尼加國會參議員馬里奧蒂對官方刻意回避不以為然,警告一旦海地裔工人被大幅遣返勢將影響多米尼加的經濟,政府除了面對非政府組織指控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調查外,還將面臨來自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的壓力,包括可能的國際制裁。多米尼加總統梅迪納臨時取消出席聯大會議,據稱是為了回避在紐約舉行的示威抗議。
海地是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也是西半球第二個最早獨立的國家,僅比美國晚26年。回顧同處加勒比海西班牙島上的海地與多米尼加的世紀恩怨,源自西班牙與法國兩個殖民帝國的輪番劫掠,以及多米尼加積欠海地的血債。
1937年10月2日,多米尼加總統、獨裁者拉斐爾·特魯希略以“清理”兩國邊界偷牛和農產品的海地人為由,在短短5天里屠殺兩萬余海地農民,血染兩國界河。2010年1月遭逢八級強震和霍亂疫情摧殘后,海地人越界進入多米尼加的大移民潮不僅加深了兩個世仇的矛盾,更為歧視性判決埋下伏筆。
海地獨立百年間,由于政爭不斷,有近90位獨裁者被推翻。越境進入多米尼加蔗園與農場及工地,從事當地乏人問津的粗重和低薪工作幾乎已成為海地勞工的宿命。由于多米尼加極端貧富不均,導致高達15%的失業率和1/3的貧困人口,百萬非法移民與子女的居留與國籍成為政客持續操弄轉移焦點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