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不公開的會議
云集了食品業巨頭
1999年4月8日傍晚,一長列豪華轎車和出租車停在了必百瑞明尼蘇達總部的大門前。11位掌控著美國最大型食品公司的男士走下車來——雀巢、卡夫、納貝斯克、通用磨坊、寶潔、可口可樂和瑪氏的總裁全都來了。平常無時無刻不在明爭暗斗的他們是前來出席一個少見的關門會議的。會議安排只有一項:如何應對美國越來越嚴重的流行性肥胖。總裁們絕非彼此的朋友,他們的聲望是由爭奪“胃容量占有率”——每個公司的產品所獲得客戶消化系統空間的能力來定義的。
55歲的必百瑞總裁詹姆斯·本克與其他一些食品公司的高管共同計劃了這次會議。“我們很擔心,也確實應該擔心,肥胖成了大問題,”本克回憶道,“人們已經開始討論征收糖類消費稅,這給食品業很大壓力。”
本克是名化學家,擁有食品科學博士學位。他于1979年成為必百瑞的首席技術官,發明過一系列拳頭產品,包括可微波爆米花。他非常熱愛必百瑞公司。然而近年來,那些被糖尿病、早期高血壓和早期心臟病所折磨的肥胖兒童的照片愈發困擾著他。在組織總裁會議的幾個月前,本克與一些食品學專家進行過談話。有關人們應付食品配方的能力——從對暴飲暴食的脆弱自控力,到某些加工食品能讓人永遠吃不夠的隱秘力量,專家描繪了一副日趨慘淡的畫面。本克他們感到,現在正是提出警告的時候,要讓食品公司的主管知道自己在創造和推銷有嚴重健康隱患的產品這方面做得太過分了。
食品業如何
抗擊肥胖、平息責備
會議在必百瑞的大禮堂進行。第一位演講者是卡夫公司的副主席邁克爾·馬德,“我非常感謝能有這次機會,與在座各位討論兒童肥胖癥,以及它帶給我們日益艱巨的挑戰。”
馬德一邊講一邊用身后的大屏幕演示幻燈片,總共114張。數據驚人:美國超過半數的成年人超重,將近1/4(4000萬人)被診斷為肥胖癥。超重兒童的比例比1980年時翻了一倍,肥胖癥患兒的人數已超過1200萬。(這還只是1999年的數據;美國肥胖率一直在攀升。)學術界、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癌癥協會等各界人士都將肥胖問題歸咎于食品業。長期跟著食品業后面走的農業部長,后來也稱肥胖癥為“全國流行病”。
然后馬德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把食品,與在座總裁最不希望與自己產品搭上邊的一樣東西聯系了起來:香煙。馬德首先引用了耶魯大學心理學和公共衛生學教授凱利·布勞內爾的一句話:“我們憤怒于煙草公司向兒童做廣告,這已是一種文化。然而我們卻在食品公司做同樣事情的時候坐視不理。我們可以斷言:糟糕的飲食習慣對公眾健康的損害已然與煙草不相上下。”
接下來,馬德提出了他和同僚們一起設計的抗擊肥胖方案。他明白,先讓老總們承認自己有責任就已經算是重大的一步了,所以他準備以一個小而關鍵的提議作為起始:讓食品業利用本公司的或其他組織的科學家的專業知識深入了解什么原因促使美國人吃得過多。這個目標一旦實現,下面的工作就可在多方面展開。
當然,包裝食品和包裝飲料在導致人暴飲暴食這個問題上逃不掉干系。廠家應當減少鹽、糖和油脂的用量,這點可以通過在食品業內設限來保證。但問題不只限于這3種配料的用量。公司用于廣告和推銷產品的手段也同樣重要。馬德建議創立一套“在食品營銷中提供營養價值信息的準則,對兒童尤其必要”。
“我們認為食品業應當真心實意做出努力,幫助解決肥胖問題。”馬德總結道,“如此也可平息堆積在我們面前的責備。”
通用磨坊帶頭表態不妥協
會議沒有成功
接著發生了什么就沒有文字記錄了。不過根據另外3名與會者回憶,馬德講完后,剛剛在食品超市做出令整個食品業敬畏之壯舉的一名總裁起身發言。他是斯蒂芬·桑格,通用磨坊的統帥,也是在抗擊肥胖中將蒙受最大損失的人。在他的率領下,通用磨坊不僅占領了早餐谷物貨架,還占領了食品超市里其他幾個區。
他們的Yoplait酸奶把傳統無糖早餐酸奶變身為名副其實的甜品,每份的含糖量是通用磨坊幸運魔法棉花糖早餐的兩倍;然而,由于酸奶具有“健康零食”的美好形象,Yoplait銷量一路飛漲,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他們發明出可以從管子里擠出來吃的Yoplait變體——孩子們的福音,他們給這個產品起名為Go-Gurt。此次總裁會議的幾周前,Go-Gurt在美國全面上市,至那年年底,Go-Gurt銷量達1億美元。
桑格一開場就提醒各位消費者“朝三暮四”,有時他們擔心糖多了,有時他們擔心脂肪多了。他說,通用磨坊提供從低糖至添加全谷物的多種商品,能夠滿足節食者和其他謹慎的顧客;這對公眾和股東都是負責任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他說,人們還是會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而且他們喜歡吃味道好的食物。“別跟我提營養,”據說,他學著普通消費者的語氣講道,“就說口味。如果這東西好吃,那就別費盡心思賣那些不好吃的。”
桑格說,回應外界批評會危及到使產品大獲成功的配方的神圣性。通用磨坊不會妥協。他會敦促雇員再向前邁進,同時也力勸同行這樣做。桑格的演說有效地終止了會議。
令方便廉價食物易上癮
的背后推手
“我能說什么呢?”詹姆斯·本克多年后說,“會議沒成功。這些人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接受建議。”
不過會議仍具重大意義。起碼,業內人士已表現出了自責。組織者對失敗的結果是多么有先見之明:今天,美國有1/3成年人、1/5兒童被診斷為肥胖癥;有2400萬人基本上都是因糟糕的飲食而罹患II型糖尿病,另有7900萬人進入了糖尿病前期。甚至痛風,一種曾被稱為“富人病”、往往與暴食相關的能帶來劇痛的關節炎,如今正折磨著800萬美國人。
幾十年來——或至少是那次會議之后,公眾和食品業都知道:以我們當前的消耗量來消耗甜、咸、油的食品,是對健康無益的。那為什么糖尿病、肥胖癥和高血壓患者的數量持續飆高、無法控制?不僅僅是消費者自制力差;也不僅僅是食品制造商“要什么給什么”的態度。
4年的研究和采訪發現,有一種實打實的企圖在起作用。它存在于實驗室、營銷會議和超市的貨架:讓人們對方便又廉價的食物上癮。我采訪過300多名現在或曾在加工食品業工作的人。他們中有科學家、營銷人員,還有總裁。有些人愿意揭露真相;而另一些人,面對著我從食品業內部獲得的上千頁秘密記錄中的一部分時,不愿開口。
接下來我會給出一系列小的案例研究,這些研究對象從前的工作和當前的觀點向我們解釋了食品是如何被創造、如何被賣給即便有自控能力,但在強大的工業配方和推銷手段面前也難拒誘惑的消費者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