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內亂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歐美和俄羅斯等國在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上角力。數月前,英法等國解除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武器禁運,而奧巴馬政府也決意給反對派武器援助;現在又欲動用武力打擊敘利亞政府,理由是懷疑敘利亞政府軍用化學武器對付反對派。
這不僅讓人想起2003年小布什政府以懷疑薩達姆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經十年鏖戰,花費數千億美元,死傷數萬人代價,把伊拉克攪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但發動戰爭的理由卻證實是子虛烏有。
歷史上有多少驚人相似的事件。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美國就暗地為阿富汗游擊隊輸送武器,隨著阿富汗抵抗力量壯大,蘇聯軍隊越來越力不從心,經過8年勞民傷財的戰爭,最后鎩羽而歸。隨后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壯大和掌權,也少不了美國人的影子。意想不到的是,幾年后塔利班成了美國的敵人。9·11事件后,美國把塔利班政權推翻;目前隨著美國軍隊撤出,塔利班又有死灰復燃跡象。
后來推翻埃及政權、穆巴拉克倒臺,新總統不到一年又被推翻,美式民主沒搞成,倒把埃及搞得一片混亂,民不聊生。結束了利比亞卡扎菲統治、擊斃卡扎菲,北非政權一個個倒臺,都少不了美國的影子。現在又輪到修理敘利亞了。不過敘利亞反對派上臺后會不會成為美國附庸?是否會與美國同喝一壺茶,同坐一條船?或與塔利班一樣又成為美國死敵?很難預料。
美國納稅人通過兩次戰爭,特別是毫無意義的伊拉克戰爭應接受了教訓,對戰爭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況且經濟困境還在折磨著美國和世界人民。民調顯示,54%的成年人不贊成奧巴馬政府援助敘利亞反對派,只有37%的人支持;高達70%的美國人反對給敘利亞反對派運送武器,支持武力干涉敘利亞的美國人比例更低。
作為俄羅斯盟友,敘利亞當然算不上美國的友好國家。在中東地區,敘利亞與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保持盟友關系,而且與伊朗也維持友好合作關系,都是美國不愿看到的。推翻敘利亞政府,削弱中東地區反西方勢力,建立包括反對派為首的新政權,符合美國和西方利益,也是收縮俄羅斯勢力范圍的不錯選擇。
美國和西方社會果真把反對派扶持起來,用美元去填這個無底洞值不值得?會不會又重新走入援助、壯大、再打擊的怪圈?
(摘自美國“世界新聞網”)(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