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現代史上有三個揭發政府機密而改變政治景觀的理想主義者,第一個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披露7000頁、250萬字的《五角大樓文件》(又稱《越戰歷史文獻輯》),而導致最高法院裁定《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有權刊登這批機密報告的哈佛博士丹尼爾·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生于1931年);第二個是3年前向“維基解密”泄漏70萬份美國外交與軍事秘檔而被捕的美軍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寧(25歲);第三個是今年5月20日從夏威夷飛赴香港的美國國安局電腦作業員愛德華·斯諾登(30歲)。下載國安局大批秘檔并已向美英媒體抖出部分爆炸性材料的斯諾登,引發美俄之間的緊張關系。
今年82歲的艾斯伯格已成為美國揭發政府機密的元老人物,常為后起之秀打氣。但震撼全球的曼寧事件和斯諾登事件最近卻有重大發展,7月30日,已被軍方關押3年的曼寧遭馬里蘭州密德堡軍事法庭判決觸犯間諜罪、抗命罪、偷竊罪和電腦詐欺罪等20項罪名,但法庭并未判他觸犯最嚴重的通敵罪。8月21日,曼寧被美國軍事法庭判處35年徒刑,并被勒令退伍。根據軍事監獄的規則,曼寧可能在服刑9年左右后得到保釋。
在曼寧被軍事法庭定罪后兩天(8月1日),俄羅斯政府不顧美國奧巴馬政府的要求、警告和強大壓力,毅然宣布給予駐留莫斯科機場過境旅館已一個多月的斯諾登一年有效的政治庇護,而使斯諾登能夠在俄國自由居住一年。美俄關系已因斯諾登事件而跌入谷底。
美俄關系跌入谷底
奧巴馬、國務卿克里和美國其他重量級人物曾一再向莫斯科公開喊話,力促他們勿讓斯諾登留在俄國,美國政府甚至向表示歡迎斯諾登前往居停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古巴發出警告。普京曾表示斯氏停留俄國的條件之一是不要繼續發布美國的外交與軍事秘檔,而使美俄關系受損。但斯諾登暗示,他停留香港時提供給西方媒體的許多機密資料仍未全部公開。
斯諾登所聘請的俄國律師阿納托里·庫奇瑞納為了讓斯諾登多了解一點俄國文學與歷史,曾在7月下旬專程送一袋書給斯諾登,其中包括19世紀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契訶夫的小說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宮廷史家尼可來·卡拉姆辛的俄國史著作。《紐約時報》曾討論這批贈書,認為應包括果戈理和托爾斯泰,甚至應送幾本法國存在主義作家薩特的小說和美國文學作品。
斯諾登是否有心情閱讀他的律師所送的書,顯然是所有關心他的處境的人最想知道的一件事。他的父親連日公開發表談話力挺兒子,并表示將赴俄國探望他。美國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民(55%)皆認為斯諾登只是一個揭發政府機密的人,亦即“吹口哨的人”(whistle-blower),而不是一個賣國者。反觀兩黨參眾議員絕大部分都痛批斯諾登的泄密行動。
看不慣美軍作為
處境遠比斯諾登嚴峻而又灰暗蒼涼的是,才25歲的同性戀一等兵曼寧。曼寧從小即在父母不斷吵架的家庭中成長,父親是軍人,母親是英國威爾士人,但不喜歡美國,亦無法融入俄克拉荷馬州的美國鄉村生活,大西洋兩岸搬來搬去,從而造成曼寧從小到青年一直難以適應家庭、學校和社會。而他個頭又小(1米57),又是同性戀,常被霸凌。他沒有朋友,長大后幸好有電腦與他日夜為伴,也讓他學會不少操作電腦的本領。他從軍后,因電腦能力強,擔任情報分析員,官階雖低,只是一等兵,但他可以接觸到大批機密檔案。
曼寧于2007年入伍,他在紐約州德蘭姆堡駐防時,認識一群頗精于電腦的大學生黑客,其中一名是馬薩諸塞州布蘭代斯大學學生泰勒·華金斯,曼寧和華金斯兩個同性戀者即墮入情網。
曼寧對美軍的所作所為從看不慣到非常不滿,尤其是對美軍的虛偽、做假、殘忍和掩飾劣跡,曼寧越來越無法忍受。他親手處理大批秘密行動的報告和錄像帶,看到美軍虐待伊拉克人,看到美軍直升機掃射巴格達街頭,把兩名路透社記者打死。曼寧從2009年年底和2010年年初開始,大量把秘檔轉到自己的電腦里。2010年2月,曼寧秘密和維基解密接觸,先把26萬件秘檔傳給他們。但欠缺防人之心的曼寧犯了一個致命大錯,他把他和維基解密聯系的事情告訴他在網絡上認識的阿德里安·拉莫,拉莫出賣了曼寧,向當局告密,曼寧即被捕入獄。拉莫自己過去亦是個黑客,曾因侵入幾家大企業(包括《紐約時報》)的電腦而被判刑。
曼寧受不人道對待
曼寧于2010年5月被軍方關押,其中有9個月一個人關一間牢房,不準穿衣服和內褲,連眼鏡亦不能戴,理由是防止他自殺。每天早上5時至晚上8時不準睡覺,每天只有一小時放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除了這9個月慘無人道的拘禁,其他牢獄時間亦飽受虐待。
以維基解密和曼寧為題材的《我們偷了秘密》紀錄片制作人亞歷克斯·吉布尼說,曼寧絕不是間諜,他未出售機密,亦未和任何一國聯絡,他只是一個天真的理想主義者。曼寧說他把秘檔傳給維基解密的目的,只是希望激起大家辯論美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政策。一名政論家說,曼寧的動機是對的,他要揭發美國政府的黑暗和不愿讓人知道的一面,但他的方式卻是錯的。
艾斯伯格、曼寧和斯諾登是現代美國三大“吹口哨的人”,把口哨吹得天下皆知,全世界都聽到。他們把公眾應該知道而又無從獲悉的事情攤出來,讓大家清楚美國政府不按正道行事的丑陋行徑。他們做了有益于美國亦有功于天下的正義之事。艾斯伯格的“口哨先驅”地位已定,令人憾然的是曼寧將面臨漫長的鐵窗歲月,而斯諾登亦將在飄泊中面對未來。他們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但在歷史上將永遠留名。(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