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耀是過去半個世紀非常獨特的一位政治家。身為新加坡“國父”及過去50多年的主導人物,他把一個貧窮、貪腐的城市國家建設為現代國家。他不僅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精于轉型以及改造。
從尼克松、基辛格于1971至1972年間設計的“向中國開門”政策,以至日后每位白宮主人,包括奧巴馬在內的每位美國總統,都親赴新加坡或邀請李光耀到白宮交換意見。
《去問李光耀——一代總理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2013/7/19)以中國崛起作為起始,并探討美國、美中關系、印度、伊斯蘭極端主義、地緣政治和全球化等問題。以下是本書部分摘要。
中國的未來
●中國領導人真的有心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第一號大國嗎?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國嗎?
當然啦。為什么不呢?他們已經把一個貧窮社會,透過經濟奇跡變成現在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依高盛預測,即將在未來20年之內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有幾千年文化、13億人民,許多聰明才智之士——一個極為巨大的人才庫。他們怎么會不希望成為亞洲第一號大國?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國呢?
中國有意成為全世界最大強國。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的鄰國,已經把這一點列入考慮。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定位,因為他們曉得若是妨礙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后果不小。中國只要拒絕其進入收入及購買力與日俱增的13億人口的市場,就足以實施經濟制裁了。
和別的新興國家不一樣,中國要當中國,要大家接受它是中國,不是西方的榮譽會員。
●中國成為第一大國的策略是什么?
中國人認為上上之策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繁榮的未來,利用數量龐大、愈來愈訓練有素、有高度技術的工人贏過其他所有國家。他們將避免任何和美國弄僵關系的一切行動。挑戰像美國這樣一個比他們強大、技術先進的國家,會傷害他們的“和平崛起”。
即使中國像美國那樣,開放專業人才移民進來,試問他不懂中文,到了中國,又怎么融入社會?中文是非常難學的語文,不論是單字或發音。花幾年功夫,可以學會中文會話,但是很難學會快速閱讀。
我不曉得中國是否能夠克服語文障礙和伴隨而來的吸收外來人才的困難,除非中國把英文當作主要語文,像新加坡這樣。當地的兒童先學中文,再學英文。
●中國在過去30年維持的兩位數成長率,會在未來數十年維持下去嗎?
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以非凡的10%年增率,甚至12%的年增率在成長。中國能至少在下一個10年維持如此高的成長率嗎?我認為可以做得到。中國的起始點很低,而國內13億消費者因為可支配收入成長,將會推升其成長率。
●中國真的會變成第一嗎?
他們最大的優勢不在軍事影響力,而是經濟影響力……他們有充沛的人力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以低廉的成本做事。他們的影響力只會成長再成長,終致超越美國的力量。
美國的未來
●美國是否已陷入系統性衰退?
絕對沒有。美國因為國債與赤字而焦頭爛額,但是我堅信,美國絕對不會淪為二等國家。從歷史來看,美國已展現出很大的更新與復興能力。美國的實力在于思想不落窠臼,不論想象面或務實面;擁有多元化的卓越核心,能競逐創新,擁抱新理念和新技術;美國社會從世界各國吸引才智之士,將他們同化為美國人;美語形同開放系統,是科技、發明、企業、教育、外交界領袖及全球各國精英的共同語言。
今天及往后數十年,美國將是制訂游戲規則的佼佼者。涉及國際和平與安定的任何重大議題,沒有美國的領導,就無從解決,并且還沒有哪個國家或集團可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
未來數十年,美國將是一個虛擬的美國帝國。不論你是非洲人、南美洲人、印度人、菲律賓人、中國人或韓國人,美國人會讓你在美國和他們在國外的跨國公司工作……古往今來所有成功的帝國都兼容并包其他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的人。
美國的文化是我們從零開始,打敗你。這就是為什么我有信心美國經濟會復蘇。他們在制造業上輸給日本和德國,可是他們出現互聯網、微軟和比爾·蓋茨、戴爾……你需要什么樣的心態呢?這出在歷史因素。他們來到空曠的新大陸,好好加以利用,殺了印第安人、接管他們的土地和水牛。就是這樣,你在這里蓋個城鎮,你當警長、我當法官,你當警察、當銀行家,我們動手干吧。這樣的文化傳承到今天,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
美國文化和東方文化兩者之間有一項根本差異,就是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美國文化里,個人利益至上。這使得美國社會更有積極競爭力、有棱有角、有高度表現。
●美國政府有哪些事最讓你擔心?
當你實行全民民主,為了贏取選票,你必須愈給愈多。為了在下次選戰擊敗對手,你必須承諾給得更多。因此這就像沒完沒了的大甩賣,而代價,就是下一代背負國債。
美國政治人物似乎患了羞澀畏怯的毛病。美國學界和新聞界放言高論美國的問題和弱點,可是自越戰結束以來,美國選民卻顯得不愿傾聽政治領導人辯論嚴肅的議題。或許是這個原因,共和黨或民主黨都不愿專注在削減赤字支出,尤其是社會福利項目,增加儲蓄和投資,或最最重要的,是改善美國教育制度,培育未來能在國際間競爭的工作人才這一類的迫切需要。
我不茍同美國政治評論家們的說法。我不認為民主政治必然導致發展。我認為國家要發展,需要紀律大過于需要民主。民主意識一旦興盛,導致缺乏紀律和失序的環境,將不利于發展。政治制度價值的終極試金石是它是否有助于社會為大多數人民提升生活水平,加上能有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存并容的個人最大自由的環境。
個人至上這玩意若是太超過,是不行的。這使得美國社會難以凝聚。亞洲知道這樣是行不通的。任何國家若希望有個健全的社會,少女和老嫗夜里能上街、年輕人不會被毒販騷擾,就不該效仿美國模式……一個社會頂尖的3%至5%的人能有節制地享受這種自由,知道如何面對這種理念的對立。如果讓大眾一起來,必然出亂子,每天電視上都是暴力、情色鏡頭,整個社會暴露其中,必定毀了這個社會。
多元文化會毀了美國。大量墨西哥人和中南美洲人繼續涌入美國,在全美國散播他們的文化,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果他們的生育率高過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又和他們住在一起,誰的文化會勝出?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會改變他們,還是新移民會改變既有文化?他們會互相影響、互相改變,但是即使只有一部分的改變,對美國文化也是可悲的事。
他們說人們自己會想。你真的相信通過不了小學程度測驗的人,當他在答復有關語文、文化和宗教等問題時,曉得他做的抉擇會有什么后果?但我們曉得后果。我們會餓肚子、我們會有搶糧暴動、我們會四分五裂。
●美國有淪為歐洲的風險嗎?
如果你遵循歐洲的意識型態方向,你就完了。社會之內一定有激烈競爭,成就差的人需要更多支持,但是處理他們的需求,做法不能扼殺社會動力。
如果美國變得更像歐洲,撒出更寬廣的社會安全網,失業救濟和醫療補助將在10年內暴增1.2萬億兩美元——我不曉得這筆錢要從何而來——如果美國走這條路,即使民間企業接管,經濟成長也將緩慢下來。
●美國要維持全球霸業,需要做什么?
21世紀將是爭霸太平洋的世紀,因為太平洋是成長之所在。這是產生全球經濟力量的地方。美國如果守不住太平洋,就不能成為世界領導人。
美、中關系的未來
●美、中發生重大對抗的機會有多大?
這不是冷戰。蘇聯過去是和美國競爭全球霸主。中國則純粹以中國本身國家利益而行動,志不在改變世界。
(中、美)是會為影響力而產生斗爭。我認為斗爭將會逐漸化解,兩國之間的斗爭將維持在允許他們仍可取得美國資源的水平。
他們的關系有一項穩定的因素,那就是每個國家都需要對方的合作及健康的競爭關系。中、美之間發生軍事沖突的危險性很低。
美國無法制止中國的崛起,必須接受與大中國并存,對美國來說,這是全新的現實,因為過去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大到足以挑戰美國的地位。中國將在20至30年內足以挑戰美國的地位。
●美國在處理中國崛起時,應避免什么政策和行動?
從一開始,就別把中國當作敵人。否則,它將發展成反向戰略(counterstrategy)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事實上,已經有人在討論這種戰略。兩國之間在西太平洋競爭霸權,勢所難免,但不必然導向沖突。
美國對中國最大的長期影響來自于每年接待數以千計的中國留學生,以及某些中國最能干的學者與科學家。他們將是推動中國改革最強大的力量。(待續)
(林添貴譯)(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