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出發去土耳其,傍晚時分抵達伊斯坦堡(以下簡稱伊堡)。初臨貴地,迎接我們的是霏霏的細雨。行前在網上查過,從機場到旅館出租車費應在40里拉(Lira,土耳其幣)左右,超過此數,便是上了黑車。感謝主,到了旅館,車表果然跳到45里拉便停。我們住的旅館雖不豪華,倒也清潔舒適,包早、晚餐。
晚飯后導游Metin首度亮相,Metin外型圓圓滾滾,雖為土耳其人,英語十分順溜。后來才知,他不但有近20年的導游經驗,還有考古人類學、歷史、政治學的碩、博士學位。
重點行程
在伊堡我們的重點行程是參觀藍寺(Blue Mosque)及圣蘇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前者是一座建于17世紀的典型土耳其建筑風格的清真寺。因其內壁全部以藍色瓷磚砌成而名之。后者為建于公元532年的拜占庭大教堂,后來被改為清真寺,而今則是博物館。兩者均為伊堡的地標、土國古文明的精髓所在和觀光客必到之處。Metin講解它們的歷史,如數家珍。然而“正史”太冗長,我多半左耳進右耳出,只對它們的“野史”長記性。譬如在藍寺,Metin說幾百年前墻壁全由一小塊一小塊很美的鍍金藍色瓷磚砌成。然而時至今日,只剩二樓小小一隅還保留這種藍磚,被嚴密防守。游客如我們只能從一樓遠眺。很久以前有人偷了一小塊,輾轉在某名拍賣場出現,被人以驚人之價(10多萬美元)買去。只是一塊小小瓷磚耶!
伊堡之名勝古跡十分集中,自己坐車幾站便可“通吃”。不但交通方便,物價又便宜。Metin說過,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申請了十幾年也入不了。不知是否因此他們沒有用歐元,而是用他們自己的里拉(Lira)。游客因而得福。我們在土國時,一美元等于1.78里拉。
不參加自選游,便去香料市場。那天是星期天,我無法形容這個市場人口的“茂盛”,說它“萬頭攢動”,絕對不是形容詞而是實況報道。我們最后決定“急流勇退”,不看了,也費了好一番工夫,才得以全身而退。后來聽旅館工作人員說,才知星期天都是這樣子。印象最深刻是伊堡治安良好,在市場如此貼身而行都不用擔心偷搶等事。
離開伊堡,到達卡納卡里(Canakale) 區。古城特洛伊(Troy) 坐落于此。就是《木馬屠城記》里那個特洛伊古城。聽Metin講解,才知現今的特洛伊已是第九層。木馬屠城記記載于荷馬的史詩《伊利亞》(Iliad)中,距今4000年。4000年間物換星移,老城被淹沒,新城蓋在無人知曉的老城上。周而復始,竟已過了9代,才被以德國考古學家司林曼(Schliemann)為首的考古隊一層層的挖掘出來展示在世人面前。特洛伊城中當然少不了那匹巨型“名馬”,而且還有兩只呢。一只在挖掘地,另一只在城中心區——是電影里頭用的那只。后者周邊有玻璃陳列柜,簡述9代的歷史。
下一個景點是在卡沙大西(Kasadasi)區內的以弗所城(Epheusus)。這是圣經里一個重要的城市。這個城曾經5次被建造,不同于特洛伊城,它不是被一層層的往上蓋,而是在古城的四周,后人發現有5代的城鎮。我們參觀的是第三代城,保存尚稱完整。有大街、神廟、劇院、公共浴室、公廁等。Metin問我們可知道后人在這些古城的何處最容易挖寶?原來就是在公廁里。因為如廁者若一不小心把貴重飾品掉入又臟又臭的毛坑,自然不會去撈。百年后不臭了,見者便有份了。廢墟的盡頭是一有名的古圖書館(Library of Celsus)是至今發掘到的第三大古圖書館。以弗所的月之女神廟(Temple of Artemis)曾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不過現在只剩下一根柱子了。午飯后我們去瞻仰圣母瑪麗亞的住所(House of Virgin Mary)。這是一幢只有一間房,非常簡樸的小小屋,坐落在一個小小的橄欖園中。院中有圣水可供民眾自取,是圣母瑪麗亞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后跟著圣徒約翰來到以弗所的最后居所。圣徒約翰在此寫下福音書。
棉花堡
很久以前我曾在網絡上看過一個非常獨特的景色:一大片如初雪般潔白的梯田層層相迭覆蓋著整個山頭,無數涓涓細流潺潺地從高處流下,注入這些半圓形的天然階梯,人們悠閑地佇足其間。我被這景色深深吸引,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至此一游。然則圖片卻未說明如此美景究竟深藏何處,不想我們的下個景點帕沐卡雷(Pamukkale),竟然就是它!想象我的驚喜之情!只是也稍稍有點失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出如此美妙的仙境,卻被人世間的污濁所破壞,山頂已不再潔白如初雪。不過我們還是在白得泛藍的溫泉池中泡得不亦樂乎。“Pamuk”意為“棉花”,“kale”意為“城堡”,因其遠看像城堡。所以正確的譯名應是“棉花堡”。棉花堡的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古城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殘垣斷壁中,Metin給我們介紹了它過去的光環:競技場、劇院、大浴場、大街、安老院以及古墳場等。
土耳其的皮貨十分有名。這天我們便到了這家皮貨店,印象最深刻的是售貨員介紹一種不知是羊身上某部位的皮毛特有韌性。說時他讓另一售貨員拿下一件男裝短皮夾克,兩人拼命把夾克又拉又扭得像麻花一樣,然后一松手,夾克居然馬上挺直如新。真奇妙。這家皮貨店起價700美元,我們團中至少有七八人“大出血”。一陣興奮過后,Metin在車上考我們絲路的歷史,原來我們接下來是要去一個古驛站 (caravanserai),驛站很大,樓下住畜牲(主要是駱駝)和罪犯,樓上住商人。那天我們午餐的餐館蓋得也像驛站,讓我們加深印象。
卡泊都奇亞 (Cappadocia)區有特殊的火山巖地貌。在怪石嶙峋的地面我們可以欣賞蘑菇般的山及為數不少的洞穴居所。 在一個無人居住的穴居里大家爬進爬出,像是回到童年玩探險的游戲,別有一番樂趣。這里還有3間洞穴教堂,內有圣母圣徒的壁畫。我們參觀一個地下城市,是古時爭戰城中老弱婦孺避難之處,內有廚臥室、廁所、通風井、水井、倉庫,還有一釀葡萄酒的酒窖遺跡,一些通道設有防御外敵的圓形厚重的石墩門,人們在內可住一個月。但是他們如何處理糞便及死人等仍是一個謎。
在首都安哥拉(Ankara)我們參觀了多處古跡。印象最深是參觀一個舊石器時代的博物館。Metin介紹詳盡。但我最記得一個有趣的小節:當我們參觀一個玻璃柜時,Metin指著一對大小如煙盒的水泥石,其中一個密密麻麻寫滿字,另一個只有幾行大字。Metin說這是古時候的信紙及信封。他說遠古時代郵件的傳遞是一件非常復雜又辛苦的事。但是猜猜這封信寫的是什么?我們屏息以待,結果竟然是一個媽媽寫給出門在外的兒子,抱怨兒媳婦種種不是的一封家書!
每天幾次經過路邊一家鮮榨紅石榴 (pomegranate)及橘子汁的小店,我們必買一杯紅石榴汁,馬上覺得很健康。這種小店伊堡到處都是,這家小店還很便宜,3里拉一大杯;街頭拐角處有一小吃店,我們經過若肚子餓,吃它一個肉串夾餅(gyro pita),才1.50里拉。土耳其還有一街頭特色,就是貓咪特多,滿街都是。奇怪的是,你以為它們都是野貓,但是一只只都白白胖胖,干凈又馴良。更奇怪的是有一次在一加油站午餐,站后有一小花園,那兒也有幾只大小貓咪,居然還有只肥碩的大白兔,也是干凈又馴良。它亦步亦趨地跟著一只大白貓,好像跟著媽媽一樣,實在太可愛了。(編輯/唐馨)